秦皇岛着力推进“北京研发+秦皇岛转化”协同发展合作
2024-02-05 16:39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1月25日上午,在中秦兴龙康复辅具产业园的4号厂房内,秦皇岛风行兴龙智能康复技术有限公司的十几名工人正在加紧组装智能假肢等康复辅具设备,准备发往全国各地。

“我们公司是2022年由秦皇岛中秦兴龙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与北京工道风行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是秦皇岛市首家研发生产智能假肢的企业。”公司生产管理中心主任李可运介绍说,企业依托北京大学的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生产各类智能动力小腿假肢、液压膝关节及碳纤储能脚等假肢产品,为残障人士提供智能化、定制化的服务。2023年实现产值300多万元。

秦皇岛玥朋科技有限公司也是一个北京优质科技企业将生产部门疏解落地秦皇岛的范例。公司主要生产智能立体车库,去年11月,该公司北京研发中心成功研发一种新型智能分布式操作系统后,就迅速在秦皇岛的工厂投产,已经在全国多地投入使用。

“我们把研发放在北京,那里有更好的智力资源。把生产推广放在秦皇岛,这里有更大的生产空间。这种模式大大提高了我们产品更新迭代的效率。”公司总经理周永军介绍。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10年来,秦皇岛市充分发挥区位、环境和产业优势,积极承接京津优质资源,深度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在加快创新驱动发展中探索出“北京研发+秦皇岛转化”的协同发展合作新模式。

为了更好地承接京津优质企业落地,作为秦皇岛市科技创新窗口和重要阵地的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了一整套完备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孵化体系,目前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省级创新平台32家、市级平台77家。

坐落于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的e谷创想空间就是一个聚集软件开发、电子信息、环保节能等战略性新兴企业的孵化基地。早期创业者在这里能够享受房租优惠、路演厅等公共服务空间、创业导师培训、投资人资源以及工商注册、财务代办等一系列贴心服务。

e谷创想空间负责人赵晨阳表示,2015年成立以来,他们充分发挥公司北京总部在科技创业孵化领域的资源、技术和人才等优势,积极探索适合促进科技型小微企业创业成长的孵化服务道路,不断培育和完善e谷孵化链条。

经过9年建设,e谷创想空间汇聚了一大批科技型企业,在孵企业数量50家,累计服务企业280余家,其中,引入京津企业20余家,入驻企业累计申请知识产权330余项。

10年来,秦皇岛市不断加大协同创新力度,积极构建协同创新共同体。在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高性能新材料、现代农业等领域不断寻求与京津合作机遇,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特别是加强与京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合作。

1月27日,百川赴海·智创港城“北京研发·海港转化”成果签约活动举行,秦皇岛市海港区政府、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与秦皇岛亚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分别签订了合作协议,各方将围绕低碳新材料科技创新,在项目共建、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实质性合作,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将发挥自身优势,建设低碳新材料科技创新中心和秦皇岛实习基地,促进更多科研成果在北京研发、秦皇岛转化。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河北频道

编辑:崔婷婷  编审:高源

图片


作者:

秦皇岛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