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科创+产业”融合开辟发展新赛道
2024-05-29 17:59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上下翻转、伸缩自如……走进秦皇岛骊骅淀粉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智能机械臂正不停地搬运着一袋袋淀粉制品,打包装箱,准备发货。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河北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骊骅淀粉股份有限公司现有国内有效注册商标25个,申请国际注册商标21个。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亿元,出口创汇2.27亿美元。

近年来,秦皇岛市积极推动“科创+产业”加速融合,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点燃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图片海湾公司——中国最大的消防电子研发生产基地。

聚焦科技创新引领 增强产业发展动能

5月20日,在中油宝世顺(秦皇岛)钢管有限公司新能源管材厂车间内,一根根加长钢管陆续下线,准备发往项目施工现场。

2023年7月,18.3米螺旋、直缝双工艺新能源焊管生产线在中油宝世顺(秦皇岛)钢管有限公司竣工投产,填补了国内新能源焊管领域空白,为国家新能源输送和重大能源项目管道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生产线首次在焊管领域采用‘两头一尾’直缝、螺旋双工艺的创新工艺布局,实现直缝焊管和螺旋焊管两种工艺的柔性切换,可以灵活应对新能源市场和传统油气输送市场的需求,是国内唯一可以生产18.3米两种工艺钢管的生产线。”中油宝世顺(秦皇岛)钢管有限公司新能源管材厂厂长常向阳介绍。

产业体系的质量,奠定了经济发展的质量。近年来,秦皇岛市通过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紧抓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战略机遇,系统布局和重塑科技创新体系,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了强劲动力。

图片天威秦变(秦皇岛)变压器有限公司——风光电装备制造基地。

坚持向“新”而行,秦皇岛市聚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装备、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培育了一批新产业、新业态的行业领军者。臻鼎科技高端集成电路封装载板、哈电重工HA级重型燃气轮机等全球先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厚积薄发之势。

图片臻鼎科技集团——高端集成电路封装载板项目正式竣工投产。

坚持向“绿”而行,秦皇岛市全面推进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加快建设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四位一体”的绿色制造体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塑造秦皇岛产业竞争新优势。秦皇岛港煤三、四、五期码头成为全国首家“五星级”绿色港区,为促进港城融合发展树立了新典范。

坚持向“智”而行,秦皇岛市积极拓展5G应用,加快布局物联网和大数据产业,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支持骨干企业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产教合作,组织智能制造通用技术联合攻关,深度赋能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城市建设。全市现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4家,数字化车间17个,有力支撑企业数字化转型。

聚焦科技成果转化 助力产业发展提质

“这台设备是层压机,它是制造太阳能电池组件所需的一种重要设备,对真空度、平整度、温度均匀性都有很高的要求,是处于整个光伏产业中游的关键配套设备。”5月21日,走进秦皇岛市北部工业区的羿珩科技公司车间,海港区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副局长王亮介绍。

据了解,羿珩科技公司与西北工业大学、燕山大学等高校的科研团队合作,实现先进技术落地转化。近年来,公司陆续研发出多层、叠层等不同类型的层压机,从最初的手动、半自动到全自动,再到智能化生产,凭借技术和价格优势逐步占领了国内外市场。目前,秦皇岛市已经成为国内外生产太阳能光伏层压机最集中、产销量最高的城市。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的“关口”,也是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目前,秦皇岛市拥有10所高校和2个国家级、9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人才密度居全省前列。

图片哈电集团(秦皇岛)重型装备有限公司——百万千瓦级核岛主设备制造基地。

为做好“孵化”文章,拓展完善创新孵化服务体系,秦皇岛市在生命健康、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等产业领域积极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产业园区”孵化体系。全市目前共建有科技企业孵化器8家,其中国家级5家、省级2家、国家大学科技园1家。

图片哈电通用燃气轮机(秦皇岛)有限公司——全球最先进、国内首台套HA级重型燃气轮机下线。

为做好“培育”文章,秦皇岛市每年筛选3至5家行业影响力大、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好的高成长性企业,健全产业服务链条,培育更多“独角兽”企业和“隐形冠军”。中信戴卡入选世界经济论坛“灯塔工厂”,21家企业被评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1家企业获评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

图片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全球铝车轮行业首家“灯塔工厂”。

为做好“提升”文章,秦皇岛市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和高新技术企业壮大计划,筛选500家初创型企业、100家创新能力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纳入后备库,强化要素供给,助力企业提质。目前,秦皇岛市的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分别达到693家、3909家和389家。

图片星箭超薄玻璃——航天器的护身铠甲。

聚焦人才平台支撑 夯实产业发展根基

“这是一个聚集软件开发、电子信息、环保节能等战略性新兴企业的孵化基地。在这里,早期创业者能够享受房租优惠、路演厅等公共服务空间、创业导师培训、投资人资源以及工商注册、财务代办等一系列贴心服务。”5月24日,在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e谷创想空间,负责人赵晨阳介绍。

经过9年建设,e谷创想空间汇聚了一大批科技型企业,目前在孵企业数量50家,累计服务企业280余家。空间引入京津企业20余家,入驻企业累计申请知识产权330余项。

“孵化器的建设不仅要有物质载体,更重要的是要有充实的服务内涵,通过将科技金融、科技中介、知识产权、创新人才、风险投资等服务功能引进来,实现共同成长。”赵晨阳说。

高能级创新平台是吸引科技人才的“强磁场”、原始创新的“策源地”、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高层次人才的加盟和高水平科研平台的加持,让秦皇岛市推动新质生产力有了更足的底气。

注重引人才。秦皇岛市实施“港城英才”支持计划,制定“人才强秦”25条政策,落实好英才服务卡、服务专员等措施,让更多优秀人才在港城大地竞相驰骋。2023年,秦皇岛市成功引进6名院士等国家高层次人才,燕山大学刘日平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注重筑平台。秦皇岛市加强与中关村国家技术转移北方中心、中国创新驿站、天津北方技术交易市场对接,持续推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昌黎科创基地建设,成功打造了北京化工大学秦皇岛环渤海生物产业研究院“河北省绿色生物制造技术创新中心”。

注重优环境。秦皇岛市全面推进谋划即招商、洽谈即入库、签约即帮办、立项即供地、拿地即开工、竣工即交证“六即”改革,做好优化营商环境的“加减乘除”,让企业向链上集聚、产业向园区集聚、要素向城市集聚、价值向高端集聚,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来源:秦皇岛plus(记者:胡月达)

编辑:崔婷婷  编审:高源

图片


作者:

秦皇岛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