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全力“双减”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实打实”
2021-07-29 11:18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简称“双减”工作,是中央和北京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举措。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7月27日,记者从海淀区教委获悉,海淀区积极落实“双减”工作要求,切实加强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各中小学正在积极部署,多措并举丰富课后服务供给,更加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很多家长表示,学生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过重,让家长经济和精力负担加重。有业内人士表示,一方面,是学生作业负担仍然较重,作业管理不够完善;另一方面,是校外培训仍然过热,超前超标培训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一些校外培训项目收费居高,资本过度涌入存在较大风险隐患,培训机构“退费难”、“卷钱跑路”等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

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海淀区深入开展“双减”工作,严格落实市区有关要求,结合区域实际情况,持续深入推进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现在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还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短视化、功利性问题没有根本解决。

据了解,“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问题”,是市区领导高度关注的重点难点民生问题,也是“双减”工作开展以来区教委攻坚克难的重点工作。其中,加强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特别是加强预付费资金监管和无证机构治理尤为重要。

据悉,自“双减”工作开展以来,区教委严格落实市区有关要求,结合区域实际情况,持续深入推进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工作,出台了预付费资金监管平稳落地、事中事后协同监管效果显著、校外培训机构广告治理工作稳步推进、建立健全常态化监管机制等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位来自首师大实验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家长告诉记者,今年暑假明显感觉学校留给孩子需要写的作业少了很多,更多的则是实践类的作业。比如,参观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阅读一本红色书籍、观看一部红色影片、演唱一首红色歌曲、讲述一个红色故事、描绘一幅美好作品、参加一项劳动等。此外,学校还号召学生对身边老党员、老战士、老模范、老专家等前辈进行寻访。

“孩子现在玩手机的时间少了很多,在刚开始放假的时候,我和孩子一起制定了暑假计划。他每天都按着计划实行,还想着自己锻炼身体。这着实让我们家长省心不少。”据这位家长介绍,班里已经有家长带着孩子相约去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听90岁郑福来老爷爷在卢沟桥给孩子们讲抗日亲身经历,参观抗战纪念馆。

记者还了解到,为确保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并保证质量,海淀区西苑学区启动了“体育科研课题研究”,以增加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增强学生体质;清华附小开设了“晨练微课堂”,努力使学生在身体发育、体质体能、心理健康等方面获得良好发展。此外,万泉河小学自编多项广播操、西苑小学推出体育社团……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活动受到了广大学生的追捧。

区教委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要认真落实“双减”工作要求,校内校外同发力,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课外培训负担,提升校内外“双减”成效,提升各学段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记者 刘畅)


作者:

北京海淀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