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城乡老龄化水平差异明显:从全国看,乡村60岁、65岁及以上老人的比重分别为23.81%、17.72%,比城镇分别高出7.99%、6.61%。与城市相比,农村不但老龄化程度高,且养老服务基础设施薄弱、服务力量欠缺、有效帮扶对接不足、有效供给与消费能力不足……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让农村老人安享晚年势在必行。《北京社区报》特别推出“农村养老调查”系列报道,聚焦农村养老现状,解析养老之困,探究建设性对策。
通州区
“一乡一特”
让老人享幸福晚年
在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总体趋势下,通州区人口老龄化程度也在持续加深。目前通州区已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农村户籍人口老龄化水平显著高于城镇,农村老年人失能、独居、贫困现象更为突出。为缓解农村老年人在养老中所面临的压力,通州区各乡镇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在就餐、医疗、精神关怀等方面持续发力,打造独具特色、老人认可的辖区养老服务新格局。
宋庄镇小杨各庄村
“老残一体”餐住无忧
2018年8月,位于通州区宋庄镇小杨各庄村,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建筑面积550平方米的小杨各庄村幸福晚年驿站投入使用,让周边的老年人不再为吃饭而发愁。
按照通州区民政局的要求,小杨各庄驿站重点保障老年人中的高龄老人和特殊群体老人,再逐步惠及全体老年人。提供助餐、送餐服务是老人们的刚需,驿站老年食堂解决了老年人一日三餐问题,并风雨无阻地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送餐到家。
“油饼一块五一个,粥一块钱一碗,包子、馄饨、豆腐脑、豆浆、鸡蛋这些常见的早点驿站都有,刷老年卡价格很便宜。”说话的是77岁的村民西大爷,老爷子一早来驿站吃完早饭,还给老伴儿打包了一份,他赞许地说:“以前我跟老伴儿的饭都是儿媳张罗,我们吃不了多少,但孩子也得伺候。自打驿站营业了,我想吃什么,遛弯儿的时候就吃了,不仅可口、营养、方便,还解放了儿女。”
驿站成立之初,便围绕辐射范围内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展开需求摸底调查。数据显示,小杨各庄村有60岁以上的老人550人,周边辐射北寺村老人239人,任庄村老人296人,他们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都十分迫切。同时,随着老年人口逐年增加,患有慢性病和失能两大类老人居多,解决他们的养老难题迫在眉睫。
除了就餐,小杨各庄驿站的日间照料、全托服务也为有需求的老人提供了养老选择。由于驿站毗邻宋庄镇福乐温馨家园残疾人服务中心,打造老、幼、残融合性社会服务机构成了驿站的另一大特色。目前,驿站已与通州区心港残障社会服务中心、通州区德仁心理社区服务中心、慈航医院、福乐温馨家园及北京东方春光语言康复中心等单位达成合作协议,整合相应社会资源,满足老年人、残疾人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主动找到驿站并选择全托服务的70岁村民刘德文说:“我有老年性黄斑病变,视力很差,老伴儿有高血压,照顾不了我,我就自己来了驿站。现在,我走路有人扶,看病有人陪,喝水都有人倒,肩膀上没有担子了,这是政府给我们老年人实实在在的福利呀!”
潞城镇前疃村
老年人的幸福生活有人担
7月20日一早,通州前疃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的工作人员就忙活上了,鲜花、蛋糕、生日帽一一到位后,村里的老人们也陆续到了。当天到场的老人们,是3月、4月生日的“寿星”。前疃村党支部书记贾旭峰说,从2017年起,前疃村就开始给本村当月生日的老年人过集体生日。受疫情影响,集体生日中断过,前不久开始,村里给之前生日的老人们补“生日宴”。
红烧鸡腿、酱香排骨、木须肉、家常豆腐、醋溜土豆丝、香菇油菜……看着工作人员把荤素搭配、色泽诱人的“八碟八碗”端上桌,68岁的村民刘尚华直言“挺高兴”。她说:“村里人以前根本想不起来过生日,直到接到村委会打来的电话通知要给我们过集体生日,是既意外又高兴。我这已经是在村里过的第三个生日了!”
唱生日歌、盛长寿面、切蛋糕……贾旭峰陪着老人们把生日的“仪式感”做足,为老人们送上祝福,叮嘱他们吃好喝好,便忙着去处理其他工作。工作间隙,他介绍说,前疃村常住村民总共300多人,60岁以上老年人就有98位,占总人口约三分之一。贾旭峰说,老人们的子女绝大多数在外工作,而老人其实是喜欢热闹的。“为了填补子女不在身边的空档期,让老人生活得更快乐,我们村依托驿站的老年餐桌,开始了集体过生日这样的为老服务。除此之外,我们开设了‘美丽从头到脚’服务,由专人一周两次为老人理发。还在驿站设置了健身室、休闲室,供老人们聚会娱乐。对高龄、孤残等老年人群体,一年有两次慰问,要让他们感受到家的热乎温暖。”
考虑到老年人普遍存在的就医需求,村里的卫生室正在升级改造中,“卫生室夜间有专人值班,如果老人夜里突发急病,能第一时间得到帮助。10月前后,将完成对村里所有老人的健康档案建档工作,对他们的健康状况进行集中管理和监控。”贾旭峰说,农村养老说难很难,说简单也简单,“老人吃完饭,我会去尝尝他们剩余最多的饭菜,找找问题出在哪儿,做出改进。”在他看来,老年人是“弱势群体”,而农村养老工作更是一份谈感情的公益事业。他接着说:“老人们需要什么,就结合自身特点提供什么,村委会就得把老年人的幸福生活担起来。”
张家湾镇齐善庄村
中医理疗免费送上门
2017年12月,张家湾镇齐善庄社区养老驿站作为通州区第一批17家A类驿站之一正式投入运营。依托内设卫生所、开设中医科和内科的通州区祥和安泰养老助残服务中心,驿站在提供日间照料、呼叫服务、助餐服务、健康指导、文化娱乐、心理慰藉等基本服务的同时,还能为周边镇村的老年人提供更专业的医疗康复指导。
中医理疗服务让老人老有所医
家住通州区台湖镇的韩桂英老人脑梗后行动不便,老人的儿女每天要开半小时车带老人去医院做康复,老人的情绪因此十分低落。得益于台湖镇、张家湾镇的残疾人康复体检项目,祥和安泰养老助残服务中心的康复理疗师常以军为韩桂英老人做了上门评估,发现老人因患病时间不长,正处在肢体恢复的黄金时间。据此,为老人制定了详细的康复计划,如今通过持续的康复训练,老人已经可以从轮椅上站立,并能在家属的帮助下缓慢行走。
70岁的齐善庄村民高井琴也不出村就享受到了养老福利。7月22日上午,常以军一早来到齐善庄社区养老驿站的治疗室,为预约的村民做免费中医理疗,高井琴就是其中之一。高老说上了岁数腰腿经常不舒服,去医院得麻烦子女,去外面按摩则花费高,所以平时都忍着。听说村里的养老驿站有医生能做理疗,就过来试试。常以军在老人的肩颈、腰腿上熟练按摩几下后,高老就反馈“松缓多了”。随后,常以军把温阳罐灸到老人腰背患处,一边继续为老人放松腿部,一边叮嘱老人日常保健注意事项。约半个小时后,高老脚步轻盈地走出治疗室,并预约过几天再来。
驿站工作人员介绍,齐善庄村大约有300多位老年人,驿站依托自身的医疗资源,根据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在每周二、四安排专业医师提供中医理疗服务。“农村老人收入有限,生活节俭,所以很多人明明不舒服也不去看医生。我们的为老服务,就结合他们在家养老的实际,从就餐、就医这些刚需开始满足,一点一点地提升老人们的生活品质。”该工作人员说。
目前,通州区委社会工委区民政局正以深入推进第三批国家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为契机,积极探索城市副中心养老模式。去年已全面启动 “一乡一特”养老服务创新项目征集,鼓励各街道、乡镇打造各具辖区特色的养老服务品牌。至今,已有19个街乡镇申报了25个创新试点项目。在这些项目中,既有推动农村区域资源联动的项目,也有“顾问式养老”项目;既有农村邻里互助养老创新,也有社工赋能养老服务探索。未来,这些项目将针对街乡层面养老工作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通过落地实施,探索形成有作用、有成果、有亮点、可推广的街乡镇养老服务联合体模式,进一步提升老年群体,特别是农村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文字:《北京社区报》记者 郭彦
编辑: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