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
2019年底,经市委、市政府批准,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在全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中率先开展法定机构改革,设立专司制度创新的法定机构,即“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与产业创新发展局”(以下简称“自贸区创新发展局”)。这也是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的改革示范意义。
这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力图找到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原动力和新引擎。一年后,经过改革攻坚,作为全国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层面设立的首家法定机构,自贸区创新发展局于2020年6月正式登记成立。两年来,自贸区创新发展局积极履行专司制度创新职能职责,全流程、全链条扎实推进天津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和产业促进工作,先后形成政策和产业研究报告70余篇,制定综合性改革方案14个,推出全国首创举措15个,争取落地创新政策或试点27个,推动供应链金融、“保税+”等新兴业态竞相发展,连续两年实现企业满意度评价全优,各项创新工作成效显著,逐渐成长为天津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勇当创新发展“开路先锋”
自诞生之日起,改革创新就注定成为自贸区创新发展局的基因、血脉和灵魂。“2020年8月底,自贸区创新发展局立足‘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定位,履行企业需求调研、开展创新研究、向上争取政策、产业业态培育4个方面的核心职责,系统谋划、大胆创新,初步形成一批创新亮点。”自贸区创新发展局副局长曹正清表示。短短4个月后,由自贸区创新发展局制定的《关于促进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指导意见》于2020年底发布,进一步推进了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自由探索。
这正是自贸区创新发展局专司制度创新,凝聚改革创新合力的一个缩影。两年来,在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方面,自贸区创新发展局全国首创“数字仓库+可信仓单+质押融资+大宗商品市场+场外风险管理”五位一体供应链金融创新体系,发布全国首个省级ESG评价指南及成果,印发《关于促进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场外风险管理业务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出商业保理“金融商品转让”融资成本抵扣新模式,推动天津租赁资产交易中心挂牌落地,积极推进粮交所、天知所、电交所盘活工作。
在深化推进贸易便利化改革方面,自贸区创新发展局探索成立生物医药通关服务平台,与海关建立协作机制,建立特殊物品便捷通关机制;出台保税维修再制造业务8条措施,解决保税维修固体废物处置难题;推动通过环保试验检测合格的滞港平行进口汽车顺利通关;深化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推出“线上交易+线下体验”跨境电商零售新模式。
在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演“破冰之旅”不仅是在金融、贸易领域。针对推进运输自由,自贸区创新发展局推动保税燃料油混兑政策落地,系统开展保税燃料油“两仓合一”监管模式创新;推动区块链管理新模式在平行进口汽车、冷链物流等领域落地。
以去年天津港保税燃料油混兑调和业务启动为例,看似简单的“混兑调和”的背后是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的有力实施、改革的深化落实。“我们既掌握高低硫油资源,又掌握允许混兑的政策,在这两个条件成立的前提下,开展保税燃料油混兑调和业务自然水到渠成。”自贸区创新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为尽快推动政策落地,自贸区创新发展局与海关、商务等部门多次赴相关企业实地调研,推动企业开展工艺设计及设备改造。同时,在天津海关大力支持下,自贸区创新发展局创新混兑账册管理模式,进一步简化混兑业务监管流程。为进一步提升供油效率,自贸区创新发展局还会同天津海关、市商务局等部门持续推动“跨关区供油”“保税仓库结转”“一船多供”“先供后报”等便利措施陆续实施。
自贸创新联动增添发展新动能
资料图: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机场片区
进入新发展阶段,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承担着更为艰巨的改革开放探路任务,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建设高潮。在此背景下,自贸区创新发展局积极探索,扩展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空间,提升改革试点承载能力。
去年6月,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获批在国家干细胞工程产品产业化基地建设天津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示范基地,探索开展基因与细胞治疗试点。中源协和细胞基因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勇表示:“联动创新示范基地利用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政策优势赋能企业提升研发水平。依托国家干细胞工程产品产业化基地细胞存储、研发等全闭环管理环境,我们组织开展了细胞治疗临床转化应用试点,为行业发展拓展了空间。”王勇说,目前中源协和已与自贸区创新发展局、中国医学科学院血研所等合作启动了新的项目。
中源协和的发展正是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不断推动先行先试、开展制度创新、赋能产业创新的一个缩影。如今,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国家干细胞工程产品产业化基地成立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示范基地,以点带面,精准对接具体产业需求,协同推动前沿领域政策和产业创新。
一花独放不是春。自贸区创新发展局为推进区域联动,选取滨海高新区、中新生态城部分区域先行探索,组织编制并印发实施2个联动创新区总体方案,支持成立联动区创新工作局,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向联动创新区复制延伸,实现滨海新区5大开发区自贸联动全覆盖。“2个联动创新区和现有的3个片区在制度创新和产业培育上各有侧重,同时,有些创新项目可在5个片区内部进行资源整合,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打通产业链、政策链、人才链和创新链,促进整个区域发展。”自贸区创新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解释说。
去年,由自贸区创新发展局牵头组织的首届京津冀自贸区联席会议在天津举行,三省市自贸试验区成功签署《京津冀自贸试验区三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对外发布13项创新成果案例,联合成立京津冀自贸试验区智库联盟,向全国释放京津冀自贸试验区近几年的最强音。
此外,自贸区创新发展局牵头建立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立项机制,会同市级各部门、各片区及社会各界研究机构组成联合课题组,共同围绕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重点政策和产业突破开展课题研究,截至目前已结题6项。
开展更多深层次改革探索
资料图: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东疆片区
眼下,自贸区创新发展局正推动《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修订工作,并作为起草单位组织完成立法后评估、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等环节,会同各有关部门稳步推动修例进程,通过对制度创新和最新赋能成果进行法治固化,进一步加大对自贸制度创新的支持力度。
同时,自贸区创新发展局全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法律服务聚集区建设,印发《关于促进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法律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推动法律服务机构和国内国际商事组织在自贸区聚集发展。与天津市贸促会、自贸区法院共同建立“诉仲调一体化”多元纠纷化解机制。
实践证明,只有反思和总结,才能不断发展壮大。目前,自贸区创新发展局完成对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过去五年477项制度创新成果的系统评估,形成针对片区、重点领域产业、企业评价的全领域分析结果,全面摸清过往制度创新成果底数,为引领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锻长板、补短板、优机制提供了重要基础。“我们会同有关部门对477项成果进行系统解构和评估,主要围绕片区、企业、重点产业领域开展多维度评价。我们也设计了一套评价体系和指标,最终形成1个总体评估报告、3个分报告和1个477项整体制度评估的工作底账,为下一步制度创新提供基础保障。”自贸区创新发展局法治促进中心副主任郭悦说。
站在新起点,自贸区创新发展局组织编制并发布了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十四五”发展规划。“按照市委赋予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着力建设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的重要资源要素配置枢纽、京津冀现代产业集聚区、中日韩自贸区战略先导区,打造世界一流自由贸易园区’目标定位,我们完成了自贸区‘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曹正清介绍说,该规划明确了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战略定位,为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未来五年的重点政策和产业创新明确了发力方向。
风好正是扬帆时,奋楫逐浪向未来。“‘十四五’时期,自贸区创新发展局将充分释放自由贸易试验区法定机构改革红利,以更大的勇气和决心推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开放,着力开展更多‘首创性’‘差异化’‘集成式’‘颠覆性’深层次改革探索,助力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自由贸易试验区升级版。”曹正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