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三、二、一,计时开始!”的裁判口令声响起,一台装载乒乓球的无人机从地面稳稳起飞,选手通过遥控器远程操作,无人机按顺序穿越黑洞、时空隧道,并将“物资”运送到“类地行星”接收仓。这就是5月19日举办的滨海新区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无人机)成果展示活动的星际救援项目。该赛项作为天津市青少年无人机竞赛最传统的项目,将故事性与趣味性相结合,通过参加比赛,学生会在故事中完成任务,学习了解航天、航空知识,激发孩子们探索宇宙的兴趣。
为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助力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5月19日,由滨海新区科学技术协会与滨海新区教育体育局联合主办的滨海新区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无人机)成果展示活动在塘沽工农村小学举行,此次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区40多所学校的500余名师生参与。
作为2024年天津市滨海新区第38届科技周主场活动之一,本届新区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无人机)成果展示活动搭建了高规格的教育展示平台,共设置了星际救援、旋翼英雄、秘境探险、长空蹴鞠等4个竞赛项目,涵盖小学、初中、高中3个组别。
据现场裁判介绍,旋翼英雄赛项以灾害救援为背景,选手通过屏幕观察无人机摄像头拍摄的画面操控无人机飞行,在设置的房间和废墟中搜索救援目标,并将信息标注到搜救记录表中。秘境探险赛项以编程无人机智能应用为主,选手需要根据抽签任务要求现场编写程序,使无人机在任务区内完成穿越障碍物等飞行任务。长空蹴鞠赛项作为最新的赛项,趣味性十足,选手可自由改造无人机,将平台上的“蹴鞠”置入球框中。
竞赛现场,选手们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比赛中。他们不仅需要熟练掌控无人机的飞行技巧,还要根据比赛要求,运用编程知识为无人机设定飞行路线、完成特定任务。在紧张刺激的比赛中,选手们展现出了高超的操作水平和出色的团队协作能力。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场展示青少年无人机操控技能的盛会,更是助力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特色建设的重要一环。“赛事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推动了新区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区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新区将继续加强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通过举办类似的活动,为学生们提供更多展示才华和锻炼能力的机会,为新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科技人才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