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红色记忆|干部南下支援新解放区
2021-06-17 14:03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100年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伟大胜利和辉煌成就,书写了壮丽多彩的历史画卷,留下来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市委网信办与市委党史研究室深入挖掘与利用地方文献、档案资料,以“秦皇岛红色记忆”为主题开辟专栏,全面展现党领导下秦皇岛社会的百年历史巨变,生动鲜活地讲述、宣传秦皇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历的百年奋斗历程与取得的丰功伟业,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学党史、感党恩、爱家园的热情,进一步投入到现代化国际化沿海强市、美丽港城的建设中。

干部南下支援新解放区

1948年9月8日至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特别提出随着解放区不断扩大,需要大批优秀干部到新解放区开辟工作。1948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在《关于九月会议的通知》中提出,“战争的第三年内,必须准备好三万至四万下级、中级和高级干部,以便第四年内军队前进的时候,这些干部随军前进,能够有秩序地管理大约五千万至一万万人口的新开辟的解放区。” 1949年初,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先后胜利结束,人民解放战争的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国民党军队在长江以北的主力已基本上被消灭。据此,中共中央审时度势,于1949年2月3日发出了《关于调度准备随军渡江南进干部的指示》,要求各解放区有组织有计划地分批抽调干部随军南下,到新解放区开辟工作。

根据中共中央决议、华北局和冀东区委的有关部署,秦皇岛地区党组织也作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大胆提拔了村干部及党员中的优秀分子参加区级领导工作;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均增设了副职(如副书记、副专员、副县长、副部长、副科长等),扩大了各级党的委员会人数;加强党校工作,轮训县、区干部及拟提拔村级党员干部;有计划慎重地动员在乡知识分子参加各项建设工作;扩大中等学校,认真地有计划地培养无产阶级知识分子,扩大干部来源。

1949年春节过后,秦皇岛地区党组织根据冀东区党委关于从区党委机关到地、县、区的干部,原则上抽一半干部南下,留一半在原地区工作的指示,制定抽调干部的条件:即年龄在40岁以下,有一定文化基础,身体好,能坚持长途行军。要求不准带家属,夫妇都是干部的,可一同去,但不准带小孩。干部南下采取个人自愿报名、组织审查批准的办法。

1949年2月中旬,各地开始动员,自愿报名参加。由于准备充分,思想工作深入细致,全区很快掀起了报名南下的热潮。广大党员干部发扬光荣传统,自觉服从革命需要,毅然舍弃温暖家庭,告别父母妻儿,奔赴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决心为解放全中国贡献力量。秦皇岛地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群众千方百计帮助南下干部解决实际困难,为他们排除顾虑,使他们安心出征。

秦皇岛地区各级党组织按照冀东区委的工作部署,经过充分动员和细致的组织工作,顺利完成南下干部的抽调集结。具体情况是:昌黎县共抽调曾浩平等92名南下干部,由县长李自强离职随部队南下;青龙县共抽调南下干部包括县长,一至八区的区委书记、区长,各局等相关人员51名同志,成立南下县委支队。南下县委支队由包括原来县委常委、县长王平东在内的干部组成,其中原来担任区委书记的有3 人,区长7人,局长1人;抚宁县从基层提拔抽调14名干部,经过认真培训,与首批20名干部怀着“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豪情壮志,踏上了南下的征程;卢龙县早在1948年3月,就有100名南下干部随军出发。这次又有22人,与秦皇岛市区32人、临榆县8人、山海关3人一同在唐山集结,南下入湘。

2月下旬南下干部分别到县委和地委机关集中,3月全部在区党委所在地唐山市集中。集中后的任务首先是学习。3月中旬,首批南下干部集中到冀东区党委驻地(唐山的开平),进行了编队和短期培训。学习了毛泽东主席在政治局会议上作的《目前形势和一九四九年的任务》的报告、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列昂节夫《社会发展简史》和新区农村政策、城市政策、军管条例等有关文件。其次是编队。冀东区党委从所辖十二、十三、十四、十五等4个专区和唐山、秦皇岛两市的27个县市中抽调近1/2的领导骨干和一般干部,从冀东建国学院、冀东党校、公安干校、兵站系统和唐山、秦皇岛两市抽调了900多人,从唐山市招收数百名工矿管理与专门技术人员,总计3410人,组成冀东南下工作总队(即冀东南下区党委、行署和军机关),编成6个大队(其中4个是南下地委、专署和分区机构),38个中队(其中23个是南下县委和县政府机构)。南下工作总队党委书记、总队长为李楚离(中共冀东区委副书记),委员为田星云(中共冀东区委城工部长)、王大中(中共冀东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刘慎之(中共冀东区委民运部长)、张孟旭(冀东行署副主任)。

秦皇岛地区南下干部主要集中在一大队,五六大队有少量人员。一大队由十二地委所辖的临榆、抚宁、卢龙、迁安、迁西、青龙、青平(现宽城)、昌黎8个县及地专机关抽调人员组成,共约600人,组成8个中队(7个南下县委和1个地专机关中队)。大队队委成员是:石堂、陈光、贾盛德、李耀,石堂任队委书记兼大队长。

出发前,首批南下干部在开平集训一个多月,总队有组织地做了相应准备工作:集训编队,进一步考察了解干部,将不符合南下条件的同志退回原地;组织学习,进行政治学习、纪律教育和思想动员,反复进行吃苦耐劳的教育;精简行装,规定携带行李不超过10公斤;善后处置,在唐山设留守处,由解文田、马荫中两同志负责,照管南下干部中怀孕、带小孩的女同志和为总队办理其他后方事宜。

这次冀东南下干勤人员有1200人左右,由李楚离、王大中率领进入广西,1936人进入湖南,其中有1200余人进入湖南永州地区。在做好思想和组织准备的基础上,5月25日,秦皇岛地区南下干部带着家乡人民的殷切期望,告别亲友,离开故土,历尽千难万苦,历时150多天,辗转数千里,到达湖南、广西等省,接收新区,分赴各地不同的岗位,开展各方面的建设工作。

10月上旬,秦皇岛地区南下进入永州地区(1950年10月改称零陵地区)的全体人员,由长沙乘船溯江而上,于10月19日到达衡阳市。然后,随着永州地区各县市的相继解放,在10月22日到11月21日期间,全体人员先后进入永州地委、专署机关和各县,开展了接管建政工作。在分配工作时,广大干勤人员都能愉快地接受分配,表现了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为了充实基层,不少同志被降职使用,有的调整到外县、外区,大家都不计较个人得失,服从命令。

南下干部先后进入专区和各县。接管之后的首要任务是征集粮食支援前线。进入永州后的各项工作都是在与土匪作斗争的情况下开展的。建立地方人民武装,清剿土匪成了刚进入永州地区的一项重要工作。开办训练班训练干部,充实各级组织也是一项紧迫任务。在剿匪中,他们舍生忘死、英勇战斗,有的甚至为革命的胜利,献出了宝贵的生命。1950年3月29日,昌黎南下干部郭金生、赵岐山在湖南省宁远县第二区区公所办公时遭土匪袭击,赤手空拳与土匪搏斗不幸被杀害。

南下干部每到一个地方,都把自己的命运与当地的人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里已成为他们的第二故乡。他们与当地人民群众团结奋斗,出生入死,忘我工作,成为当地革命和建设的骨干力量,把自己的宝贵青春和聪明才智,无私地奉献给江南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南下干部与当地人民一起,为当地的接管建设、清匪反霸、土地改革、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

来源:中共秦皇岛市委党史研究室


作者:

秦皇岛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