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摩+经验交流|海淀人大代表家站活动这样开展!
2023-06-02 09:11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5月31日下午,海淀区人大常委会代表家站观摩活动在清河街道举行。海淀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卫华及部分市、区人大代表参加活动。

由李卫华主任带队,视察组首先来到清河生活馆屋顶花园。

原来的屋顶堆满杂物,充满安全隐患。

通过增设无障碍坡道、增加防护木栏等措施,改造后的屋顶安全性大大提高。

同时引入生物多样性理念,既增加了绿化面积、降低屋顶温度、降尘降噪,也成为社区文化的展示窗口。

经过前期调研,社区居民对公共空间改造诉求强烈,清河街道为提升居民居住环境将屋顶纳入“社区花园网络计划”。

代表们就《北京市城市更新条例》社区实践中落实情况,现场围绕打造绿色空间展开讨论。

市、区两级人大代表陈恒华向代表们介绍了第二十中学东侧道路改建项目。

第二十中学曾经有着“海淀最堵校门口”的称号,从安宁庄东路到京藏高速间的小营西路本身就是清河街道一条交通要道,家长接送学生加剧了早晚高峰拥堵。

接到代表反映的问题后,街道第一时间响应,并联动区教委、园林绿化局、东升镇等单位,改造东侧道路、开设东门停车场。

改造后,家长可直接通过东门接送学生,骑车的同学也有了更便捷自行车棚。

人大代表发挥着政府和群众间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第二十中学东侧道路改建项目的成功实施,离不开人大代表们的不懈努力,是一个将群众的呼声落地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案例。

随后,代表们来到清河街道温馨家园,看望工作人员及志愿者服务队,并对清河残疾人事业发展和温馨家园志愿服务情况表示关爱。

清河温馨家园占地约374平方米,分为多功能厅、职业康复站、康复训练站、心理减压室、文化活动站、图书阅览室等多个活动厅,服务着清河29个社区。

这里有在冬奥和冬残奥会上大放异彩的“手语数字人”,可以将所说的话,实时翻译成手语。

还有能将语音转文字的助听眼镜、震动反馈的助残眼镜等黑科技,正帮助着温馨家园的残疾人们回归社会生活。

视察现场为清河温馨家园举行揭牌仪式。

又一人大代表联络站落地清河!

该站的落成便于听取周边居民,尤其是温馨之家辐射的近千位弱势群体心声。

并发挥人大代表定期联络、接待选民、联系选民的平台作用,为代表履职提供服务。

代表交流家站经验分享

第二季度代表家站活动上,人大清河街道工委副主任徐志梅首先汇报了1-5月代表与选民见面情况,随后各位代表就《北京市城市更新条例》进行了交流学习。

陈恒华

《北京市城市更新条例》为北京市整体的进一步的环境提升、产业布局和空间的优化提供了法律支持和政策依据。二十中学东侧道路改造就是依据《北京市城市更新条例》的一次积极探索。

郝迎春

目前清河地区医疗和养老方面依然存在人员缺口,也是民生保障工程里的重点需求。希望未来借助街道和人大的力量能够实现辖区发展的快速提升。

张陈

清河街道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在进一步梳理交通环境、完善商业一体化上仍有发展空间。

姚辉

在落实《北京市城市更新条例》过程中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百姓需求。人大代表履职要深入调研学习,形成合力解决问题,体现人大代表的担当作为。

王志新

城市更新成果要以百姓满意为目的,以问题为落脚点。建立自下而上的推动机制和监督体系需要人大代表们积极参与,在学习中发现问题。

文思君

人大清河街道工委始终紧扣当下主题主业、围绕地区重点难点开展人大工作,致力于为地区选民搭建好更加便捷的沟通渠道和平台。调动代表参与地区发展建设的积极性,与代表同频共振、积极引领代表履职。

李卫华主任作总结发言,他表示本次代表家站观摩活动对各街镇代表家站工作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应对代表家站工作进行深入细致的宣传。

人大代表既是监督者同时也被人民监督,只有让选民满意才能让时代这个判卷人打出高分。

来源:海淀人大
责编:薛睿杰


作者:

北京人大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