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人大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亮点纷呈
2023-07-08 21:40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会议现场

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按照主题教育要求,统筹学习、调研、审议各项工作,立法、监督、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各项职责,以及立法和法规实施、普法宣传各项任务,坚持法制统一和突出立法特色等各项要求,增强人大工作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人大工作深入践行系统观念、深化主题教育一次生动体现。

统筹学习、调研、审议,抓紧抓实主题教育和主责主业

会议坚持“第一议题”制度,首先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大家表示,要努力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把握发展大势、党和国家工作中心和大局、党中央最新部署和要求,结合履职实践抓好贯彻落实,提升政治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转化为工作实效。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会上还邀请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智能学院院长朱松纯作“以中国之思想、创世界之科技,以通用人工智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专题讲座,为加快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立法提供参考。

围绕大兴务实之风、抓好调查研究,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会议对常委会组成人员专题联系代表活动作出部署,要求常委会组成人员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密切常委会同人大代表的联系、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的重要指示精神,开展为期1个月专题联系市人大代表活动。围绕“建立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保障制度,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这个议题,听取代表意见和建议,推动议题审议质效提高和相关工作向前一步,更好保障劳动者就业权利和权益。

统筹立法与法规实施,推动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落实见行见效

此次会议表决通过的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修订),是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出台的首部地方性法规,充分体现国家和本市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重视。值得一提的是,条例充分听取社会各方面特别是许多未成年人学生意见,在6月1日正式生效时,被孩子们及媒体誉为“六一节的礼物”。

会议表决通过条例后,马上召开新闻发布会,常委会法制办解读和宣讲条例修订内容,市民政局介绍全市贯彻法规主要举措和时间表,部分市人大代表讲述立法故事,详解网络保护和防治校园欺凌法律武器,使立法、法规实施和普法宣传衔接更加紧密。人民日报民主政治版、央视朝闻天下、法治日报、北京日报、北京广电、北京青年报、新京报等重要媒体深度报道,各类公众号广泛转载,保护“少年的你”,呵护祖国花朵健康成长等信念更加深入人心。

坚持法制统一和突出地方特色一审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实施反恐怖主义办法

本市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修订亮点纷呈。条例制定于2001年,2003年和2017年两次修订。此次修订坚持法制统一原则,贯彻新修改的立法法,完善立法工作指导思想和立法原则,增加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倡导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坚持法治与改革相统一等方面内容。参照立法法,增加专项立法计划、探索协同立法、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加强立法宣传工作等方面的内容。突出首都特色,增加每届人大任期届满前法规总体评估机制、重要立法项目专班起草机制、立法项目会商工作机制、通过代表履职服务平台公布相关立法材料等创新机制和有效举措。

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代表在会议期间接受采访时建议,突出整体统筹,地方立法规划与《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全国人大五年立法规划、本市全面依法治市规划(2021-2025年)》等有机衔接。突出系统规划,借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和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统筹出台经验,立法项目出台次序既要考虑单个立法成熟程度,也要考虑工作需要和社会效果。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法既要突出问题导向,也要突出“为公民立法、给政府立责”“服务为先、教育引导、管理补充、慎重处罚”“信赖利益保护原则”“必要性原则”等行政法、社会法理念,“防范和减少民转刑”等执法理念,收集分析重要条款的赞成和不赞成意见……在立法工作中充分体现系统观念和首善标准。

实施反恐法主义办法体现市委确定的“缺什么、立什么”的立法原则。突出强化超大城市安全防范制度机制和措施,把依法推动解决安全防范方面重点难点问题,作为立法重点。立足首都功能定位,提出建立核心区等重点地区一体化防控工作体系,明确重点目标管理单位在培训演练、力量配备、风险评估等方面的职责,对重大活动以及核生化防护、水源保护措施等作出规定。着眼精细化管理,完善城市轨道交通、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互联网服务等方面安全管理措施。

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代表在审议时建议,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切实履行维护首都安全的重大职责,推进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建设。统筹反恐怖主义立法与安全生产、安全风险防范和监测、突发事件应急等方面立法,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统筹满足群众安全性和便利性方面需求,广泛听取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各方意见,细化草案“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等内容,体现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等要求。

寓支持于监督之中,推进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

会议听取审议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实施情况报告。3月到5月,36位委员、代表组成执法检查组,对照法规条文以及“执法检查+问题清单+督促整改”机制要求,检查政府的法定职责是否履行、法规制度是否有效落实、法律执行效果是否明显等情况,做到遗产区和缓冲区、遗产构成要素和环境构成要素、部门职责和相关社会主体责任以及重要点位检查全覆盖,推动中轴线保护利用在法治轨道上进行。同时坚持寓支持于监督之中,提出内容接地气、可操作性强建议,为擦亮中轴线文化“金名片”、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贡献人大力量。

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代表在审议时进一步建议,突出遗产价值挖掘和宣传展示。通过建设中轴线博物馆等途径,讲好北京建城史。通过画上、文上、乐上中轴等形式,讲好中轴线故事。加强国际宣传,展现中轴线蕴含的古今璀璨的中华文明。突出统筹协调和社会参与,注重增强沿线各相关单位归属感和共同体意识,凝聚保护合力。

统筹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时效性,推动法规纳入立法规划计划

1月召开的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代表提出有关制定修订地方性法规的8项议案,涉及预算审查监督、河湖保护、供热采暖、家庭教育促进、妇女权益保障、科学技术普及、个人破产、就业创业促进等多个方面,充分体现代表在立法项目酝酿形成中积极作用。根据地方立法权限及立法项目成熟程度,大会主席团将前6项议案交市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审议,由市人大常委会听取议案审议结果的报告。

在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分别听取审议市人大财经委、教科文卫委、城建环保委、农村委、社会建设委有关议案审议结果的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代表对有关报告给予肯定,建议将相关法规尽快纳入立法工作规划和计划。

在相关报告中,市人大财经委建议,预算审查监督条例修订,要将近年来建立的以“年审+季审”为主要形式,以“四问该不该”为切入点的北京特色预算审查制度上升为法规制度。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建议,科学技术普及条例修改,要体现地方立法实施性、补充性、探索性等作用。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建议,供热采暖条例统要筹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提升相关行业安全运行水平、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等工作。市人大农村委建议,河湖保护管理条例修订要深入研究水域岸线空间管理、水事活动秩序维护、立法的整体性协同性等。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建议,家庭教育促进条例、妇女权益保障条例要落实上位法精神,体现实际需要和首都经验特色。

会议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提请审议批准北京市2023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及市级预算调整方案的议案,对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及市级预算调整方案进行了审查,并批准相关决议,要求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加强资金统筹、提高使用绩效。大家在审议时建议,强化预算监督全覆盖,逐步把隐性债务纳入监督体系,完善风险防范、化解和监测预警机制。

作者:薛睿杰


作者:

北京人大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