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十一中学被列为全国首批“未来教育实践研究基地”
2022-09-06 20:11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新学年开学典礼,4000余名师生共同见证北京市第十一中学办学集团形成未来教育发展共同体。

学校特邀首都师范大学儿童与未来教育创新研究院副院长朱永海,与十一中党委书记、集团校校长崔楚民,十一中附属定安里小学支部书记、执行校长赵霞,十一中附属精忠街小学执行校长武玉坤共同为“未来教育实践基地学校”揭牌。朱永海副院长就《未来学校:整体设计》给出建议,从未来教育理念设计、空间设计、文化设计、课程设计、教学设计、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素养培养等各大领域开展项目研究,积极推进未来教育实践研究,促进面向未来的学校变革。

面向未来教育,心之向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更要脚踏实地,起而行之。2021年12月,让我们有幸“遇见”未来,首都师范大学和儿童与未来教育创新研究院共同承办召开第二届首都未来教育论坛,为了儿童,关注未来教育。授牌仪式隆重举行,北京市第十一中学被列为全国首批“未来教育实验基地学校”。借“十四五”开局之年,强化改革创新,调整优化教育结构,改革创新育人方式,从全局角度整体把握高质量教育的新要求。

新学年以教育教学研讨会作为开启,邀请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杨志成作为教育专家引领研学课标,明晰改革方向,为十一中办学集团全体教师蓄力未来。杨校长强调,未来教育最为重要的变革是基于哲学变革的课程变革。他概括出未来教育和未来学校不可回避的问题是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对于教育变革的推动作用。基于这样的背景下他提出从现代教育走向未来教育,面临三大挑战,要实现六大超越,即:

超越班级授课走向未来课堂,

超越分科教学走向未来课程,

超越依据教材走向未来资源,

超越现代学制走向未来学制,

超越现代学校走向未来学校,

超越现代教师走向未来教师。

重在学习,贵在实践。十一中集团校在九年一贯培养模式的背景下,把未来教育理念转化为实践,借助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创新发展学院、大思政课研究室三大机构推进改革创新。通过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关注教与学方式变革,深入研究系统设计未来课程;通过课后服务课程贯通提质增效,为学生未来发展设计不同领域的高端资源,创设多样化的发展平台;运用综合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持续不断探索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未来教育新形态。


作者:

北京市第十一中学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