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十一中集团校暑期实训系列活动
2023-09-01 16:06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为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聚焦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推动育人理念和育人方式的深刻变革,十一中集团校开展了主题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暑期实训系列活动。

强化集团校价值引领

创新一体化发展格局

8月28日上午,十一中集团校党委书记崔楚民对集团校全体干部进行了培训。他强调,十一中集团校不断发展壮大、有序和谐,得益于干部队伍的敢担当、有作为和全体大十一人的团结一致、并肩作战。新学期,要在集团校文化与价值观引领下,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真正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之后,崔楚民书记传达了《2023年暑期全市基础教育工作会》精神,带领干部共同学习了《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围绕“完善高质量一体化育人体系 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部署了新学期工作计划。

强师 强课 强校

在集团校新学期目标的引领下,小学、中学围绕“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主题,将专家培训和校本研修相结合,特邀北京市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贾美华主任做“新课标背景下—提升教学质量”专题报告;邀请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小教研室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科学教研员分别从主题单元教学设计、作业设计、运算一致性及项目式教学开展专题讲座;集团校教学干部从大单元教学的如何深入推进、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如何提升校本研修的实效性等方面梳理总结,思考交流新学期的教学工作。

聚焦任务的教学设计

在素养发展导向的新时代背景下,“从教走向学,让学习真实发生”是大十一人孜孜以求的目标。我们先后开展了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探索。集团校层面,通过大单元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促进了以知识积累为主的学习转变为基于理解的思维发展和面向实践的问题的解决。过程性评价的持续研究,转变了评价理念,丰富了工具箱。通过单元作业、学段衔接作业以及横向关联作业的探索,我们把作业作为课程整体育人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如何固化、优化我们的探索成果,如何破解我们的困惑,还需要深入思考、学习、借鉴。

张丰:博士,研究员,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

主要从事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评价研究、校本研修与学校教学管理研究;出版《从问题到建议——中小学教育研究行动指南》《重新定义学习:项目化学习15例》《项目化学习慕课研究手册 》等书籍,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校本研修和作业改革两项成果曾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张主任以具体案例阐释学习发生的标志——学生思维的发展和社会性成长;要实现学习在课桌上真实发生,需以任务承载学习,任务包括课前预习任务、课堂学习任务、评价任务项目式学习以及广义的任务——作业;学习活动设计要先于教学过程设计,学习资源+学习任务,让一般的阅读或经历成为有意义的学习。通过学习设计模型扭转忽略学生立场的教与学关系的理解,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是指导、组织学习;通过嵌入教与学具体过程的评价调整、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学科组研讨

集团校附属精忠街小学、附属定安里小学各学科组在听取教研员讲座的基础上,就新学期工作计划与工作目标进行交流分享,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展望新学年,以饱满的精神和专业严谨的教学投入到新学期的工作中。

集团校中学各学科组,在围绕课程标准以及中、高考的考查方向及内容,反思各学段教与学得失的基础上,结合《聚焦任务的学习设计》的讲座以及学科组在大单元教学、项目化学习、作业设计等方面的已有探索,深入研讨本学科实现学生深度学习的具体策略以及本学期大单元教学的推进策略。

读懂学生,做智慧教师

为提升班级组导师问题解决之道和教师心育能力,邀请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心理部主任赵晓颖为集团性全体一线教师做了主题为《读懂学生 做智慧教师》的讲座,赵主任从行为的定义、行为的由来入手,引导老师们读懂学生行为背后的需求,带领老师们认识学生行为的本质和改进原则,并指导老师们练习掌握建立关系、给予安抚、转换视角和有效沟通等做智慧教师方法。

锲而不舍,驰而不息。

抓铁有痕,行稳致远。

完善高质量一体化育人体系

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我们蓄力再出发!


作者:

北京市第十一中学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