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师带你看未来
2023-10-24 09:02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正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教育领域也要顺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人工智能领域创新人才,成为中小学的重点育人方向。2017年我国国务院正式出台《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其中明确提出将人工智能设置于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之中,不断完善课程的方案和标准,推动智能教育在全民范围内的实施并将编程教育课程逐步推广下去。

近年来,人工智能领域的导师们带领学生前往全国各地参加各项比赛。哪里有平台,哪里就有他们奋斗的身影。

人工智能领域,作为创新发展学院进行人才培养的四大领域之一,在课程建设及人才培养上,具有多年的发展历史与耀眼成果,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向机器人竞赛方向,依托于社团课程并与多所大学进行联合培养,依据高校提出的课题研究方向,对学生进行培养指导。目前,课程包括走进机器人世界、单片机编程、信息学奥赛课程、模拟飞行课程等,在课程项目中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协作沟通能力,以及大数据的分析与应用能力。我校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竞赛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百余个,市区级奖项三百余个

接下来十一君带大家认识我们人工智能领域课程的指导老师们~

导师:刘京

信息技术教师,人工智能领域项目负责人,东城区星光科技团教练。多次带领学生参加国家级、市区级青少年机器人智能大赛,辅导的学生均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曾参与市区级科技课题以及学校校本、研学课程教材的编写工作。先后被评为全国青少年电子信息与智能控制大赛优秀辅导教师、全国青少年信息技术创新大赛优秀辅导教师、北京市学生科技节优秀辅导员、北京市学生机器人智能大赛活动优秀辅导员、东城区科技教育园丁奖等20余项各级荣誉称号。

导师:蔡葆元

高级教师、大学本科毕业,从事机器人辅导工作近20年。个人多次获得全国、市、区优秀科技辅导员的称号,辅导的学生多次获得各级机器人和科技比赛的各类奖项。

蔡老师曾说,培养人工智能的学生人才是每位辅导教师为国家的未来培育良材的神圣职责;只有做到:“心中有方向、脑中有计划、实际有行动、甘于奉献”,才能不负学校师生的重托。

近两年获得的主要优秀辅导员称号:

1、2022年9月:第二十三届北京市师生信息素养提升活动机器人比赛优秀辅导教师。

2、2022年7月:全国青少年电子信息智能创新大赛总决赛优秀指导教师。

3、2022年8月:第17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优秀指导教师。

4、2023年4月:第四十届北京市学生科技节-北京市中小学生电子乐信息创意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

近两年辅导学生获得的主要比赛成绩:

1、2022年3月,辅导谢宇辰获得第41届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2、2022年7月,辅导张梓炎和唐梓轩获得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决赛-人形机器人任务挑战赛高中组三等奖。

3、2022年7月辅导张梓炎和唐梓轩获得全国青少年电子信息智能创新大赛总决赛-人形机器人开源主题赛三等奖。

4、2022年7月辅导李俊熠获得全国青少年电子信息智能创新大赛总决赛-Pythno编程挑战赛一等奖。

5、2022年8月,辅导杨洋和张瑞湧获得2022年世界机器人大赛锦标赛九宫智能挑战赛三等奖。

6、2022年8月,辅导张梓炎获得第17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银奖。

7、2023年5月,辅导张梓炎和李曼禾获得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北京人形机器人任务挑战赛一等奖。

8、2023年7月,辅导李瑞恩、章致雨、李青霖获得全国航天创新大赛(北京)一等奖。

9、2023年4月,辅导张泽昊获得北京市第四十届科技节电子与信息创意实践活动现场编程一等奖。

10、2023年8月,辅导李瑞恩、章致雨、李青霖获得全国航天创新大赛总决赛二等奖。

导师:李硕

创新发展学院信息学奥赛课程导师,技术学科组长,东城区信息科技兼职教研员,10年初高中教学经验。信息学竞赛课程主要研究信息的表示、获取、处理、传递和利用及其之间的内在规律,以数字形式表达的信息及其应用中的科学原理、思维方法、处理过程和工程实现。以信息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等技术为研究工具,扩展人类的信息功能。利用计算机及其程序设计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导师:成睿

模拟飞行课程导师。模拟飞行项目是由国家体育总局在2005年立项,我国正式开展的航空体育项目。模拟飞行项目是一个跨体育、航空、科技、教育、制造的平台型项目,在体育强国战略、民航强国战略、科技兴国战略中承担着引领提升航空人口数量和质量、夯实青少年航空基础教育、发掘未来航空事业领军人才的使命。模拟飞行完全模拟真实飞行,通过软件模拟真实的机舱环境、气象环境、飞行器性能,实现学生对航空器原理与设计、飞行理论、飞行技巧、航空相关知识的学习,提升学生对航空学、材料学、航空器设计与制造、航空英语等诸多学科及其基础学科的知识水平。

导师:郭霞

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职称、2000年7月参加工作、教龄23年,现任北京第十一中学南校区初一、初二信息科技学科教师、南校区创新发展学院制课程教师。辅导的学生获得过市、区级奖项。

自2021年,南校区开设名为“机器人”的学院制课程,已经经历了两年多的发展。面向学生为小学高段年级和初一、初二的学生,开课的目的在于帮助对科技类课程感兴趣且有一定基础的学生进行机器人车搭建训练以及图形化编程环境的基本使用

人工智能领域课程的开设对于中小学生现代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以及科技类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等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兢兢业业的指导老师们让我们有信心去迎面各式各样的挑战。未来已来,等你来!


作者:

北京市第十一中学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