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古道足音》:寻历史足音 展保护历程
2022-08-04 09:26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古道足音》是城市复兴题材栏目《我是规划师》的第二季第三期节目,今年入选《2022年第一季度优秀国产纪录片推荐目录》。该片以纪录片的形式,用真实生动的镜头语言、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感人至深的人文情怀,全景式呈现了5年来北京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的历程与成果,带领观众感受“千年古街”的悠久历史文脉,探索文保区保护更新的新方式、新路径,整体有深度、有广度,更有温度。

深挖历史 传承文化根脉

模式口西接太行,东连京师,南面永定河,北依翠微山,曾是京师通往塞外的咽喉,具有独特的文化底蕴与丰富的文化记忆。但随着历史的变迁,古道消失,这里陷入了落寂。为了保护这颗沧海遗珠,2002年,模式口被划定为历史文化街区。2020年,文保区更新计划开启。纪录片《古道足音》以“邂逅”“雨”“开锅”“归来”等小章节的叙述为依托,在规划师们的讨论中、在本地人的回忆中、在商户们的期盼中,带领观众参拜法海禅寺,观赏绝世壁画,寻迹“驼铃古道”,溯源京西文化,让模式口的历史文化如同一幅优美画卷徐徐展开,吸引更多观众认识模式口,了解模式口。如纪录片开篇即采访了63岁的石景山区文化和旅游局退休干部干净波。干净波来到模式口已经40余年,他以模式口全景、“驼铃古道”、古刹古墓、街巷民宅等为主题,创作了大量书画作品。跟随干净波的脚步,纪录片参观了精美绝伦、栩栩如生的法海寺壁画,抚摸了田义墓精湛细巧的石雕石刻,对比了过街楼遗址现状与历史图片,让古道上的悠悠驼铃似乎得以重现眼前。此外,模式口不仅对外来者充满了诱惑,即便是对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老人来说,也是谜一样的存在。70岁老人范占禄祖上七代都居住模式口,他带着规划师鞠鹏艳寻访模式口漫山遍野残存的垣墙遗迹,讲述当地各种神秘传说。《古道足音》穿越浩渺的历史烟云,掀开那些埋藏在模式口深处的灿烂和辉煌,感受时代的变迁和古道的足音,有力唤起人们对模式口历史文化的保护,积极助力模式口乡愁的承载、文脉的延续。

忠实记录 展现保护历程

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是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上的重要节点,是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重点项目,更是冬奥会展示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窗口。纪录片《古道足音》聚焦于模式口文保区“文物保护是核心,环境整治是前提,有机更新是遵循,民生改善是重点,业态提升是关键”的核心理念,通过忠实记录其中的典型事例,动态勾勒出模式口5年来保护更新的改造历程与成果。如曾经的老爷庙被一家药店占用为库房,因为年久失修,整个大殿几乎不保。2020年,修葺完好的老爷庙取名“古道斯存”,供奉着关二爷的院落也引进了庭院式咖啡。纪录片不仅采访高级工程师赵星,回忆动工前老爷庙的危急情况,还利用3D动画演示,清楚展现老爷庙的修复过程,让观众看得清楚,更看得明白。又如纪录片将镜头对准70号院大门的重建。此门最早设计为广亮门,但专家们在评审院落大门的设计方案时,对这一王府式的门提出了质疑,认为不符合制式和风貌。经过严谨的论证后,低调内敛的如意门被确定为70号院院门的最终设计方案。透过这一典型院落的修葺,观众得以一窥专家们“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思想。片尾,经过整体保护和有机更新,模式口一批批院落洗去岁月尘埃、质朴回归,老街区蝶变,老房子新生,模式口街区重新焕发新活力。《古道足音》以令人震撼的今昔对比,既展现了模式口5年来所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也将保护、更新、活化、利用中所取得的显著成果以及经验做法呈现给观众,为其他地区发展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聚焦人物 讲述温情故事

京西古道,驼铃悠悠。如今的模式口重焕生机、大放异彩,成为吸引着大批年轻人前来参观游览的网红打卡地。这样的变化不仅得益于政府的组织,还离不开诸多参与其中的人们的付出。《古道足音》在展现模式口蜕变重生的同时,将镜头聚焦在每一个变化背后,坚定保护街巷格局、肌理,积极探索共融共生的人们身上,通过跟踪采访,讲述5年来众多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和曲折经历,让现实更加温暖。如2020年北京泰福恒公司进驻模式口,开启文保区更新计划。纪录片原生态地记录下了项目规划设计部经理张皓异常繁忙的工作日常。在接受采访时,张皓无奈地说:“难度确实很大,刚开始也觉得有点不能承受,对一个院子我一个人可能要应付设计院十几个人。一个院子一个群,施工人员、商户、招商几十人……”寥寥数语道尽了项目推进的艰难与不易。又如模式口地处两山之间自然形成的泄洪道上,低洼地段易积水,在多雨的夏天,这里的居民苦不堪言。模式口村社区居委会委员任媛为此积极向上级反映、奔走努力,用自己的坚持助力街区解决下水倒灌问题,使老街走出阴霾雨过天晴。此外,纪录片还采访了切身参与街区修缮改造的规划师、统筹推进街区保护更新的政府工作人员、极具文化创意的商户、祖祖辈辈扎根于此的老模式口人等等。大家朴实的言语、真挚的情感,增强了纪录片的感染力与生动性,有力增强人们对身边历史建筑保护发展的信心,进一步激励全国类似的历史文化街区统筹谋划、汇聚合力,用规划绘蓝图,让古迹换新颜。


作者:

首都广播电视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