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视听|《追光的日子》主创专家面对面
2023-07-28 09:49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少年如风,一路逐光

不惧风雨,终会有光

热血

青春

Ray of light.

共成长,共追光,在未来灿烂相见

《追光的日子》日前于CCTV-1收官,14班的同学们一起淋过大雨,熬过黎明,走过高三四季,最终迈入了灿烂的人生新阶段。

在故事终章,大家穿上熟悉的校服,走进熟悉的教室,看到熟悉的同学和老师,十年的光阴匆匆流过,大家依旧如昨日可亲。

如此青春记忆,也存在于荧幕前每位观众的回忆中,这段“追光的日子”,重新唤起了不同年龄的人蓬勃向上的力量。

《追光的日子》自开播以来,CCTV-1直播收视率峰值破1.549%,优酷站内热度破10000,豆瓣开分8.4,成为了这个暑期全网评分最高的剧集

7月24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北京市广播电视局主办的电视剧《追光的日子》研讨会在京举行。

主管部门领导、剧组主创、行业专家齐聚,共话《追光的日子》在青春题材剧集的突破,以及热播背后的启示。

8.4开分,成暑期档黑马

“追光的日子每一幕都在演我的青春”“死去的高三记忆突然攻击我”“暑假就要看这样的青春校园剧”……

今年炎炎夏日中,《追光的日子》的出现,让你我与当年那个滚烫且炙热的夏天再次产生了一丝连接。

它不仅将高考的点滴在荧幕上极尽真实地呈现,友情与亲情交织,相伴追梦未来;更是借“高考”透视更为宏大开阔的人生命题。

剧集本身也如一束光,照亮着每一个身处困局、深感迷惘的人。

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苏表示:“《追光的日子》描绘了高三这个特殊的人生阶段,友情与亲情交织,黑夜与黎明接替,迷茫与救赎穿插,每个观众都能在剧中寻找到自己人生中的彼时彼刻、此情此景。”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翁波则从故事初心、题材出众、表演出彩三个方面谈观剧感想。

“这部剧触及了教师职业发展、师生关系、青少年霸凌、青春期教育,高考复读、志愿填报、家庭教育、心理健康等社会热点,打破了影视剧中青春题材的固有创作范式,在青春的现实和理想中找到了很好的平衡点,为青春校园剧打开了新格局。”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电视剧项目部副主任马骏与大家分享了该剧在总台播出的出色成绩单:“据CSM全国网数据,该剧平均收视率达1.02%,平均收视份额为5.03%连续多日位居全国榜首且遥遥领先。”

他表示:对一部篇幅偏小、题材偏冷的剧,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绩实属不易。

而《追光的日子》最终登陆CCTV-1黄金时间播出,离不开剧集彰显的表达的分寸、细节的力量与教育的真谛它在表达方式、情节设计和主题呈现三方面有明显的突破,对当下国产剧创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追光的日子》总制片人李峥也和大家分享了这部剧创作背后的故事。主创团队进行了大量的采风工作,编剧赵夏盈深入生活,前往北京、河北、安徽等地,做了包括家长、老师和孩子的大量采风和调研工作,进行了小半年的走访,剧中重点塑造的七个家庭原型均来自真实生活。

“创作过程中,我们为剧中的情感关系搭了‘三层楼’。第一层楼是同学情,第二层楼是师生情,第三层楼是亲子情,三种情感关系相互交织,不断递进,以高考为核心,映射更宏大的人生命题,传达世间温情。”

导演韩天从创作角度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作为非传统的青春剧,我们在最初便确定了要做很强的类型上的突破。”

“这部剧最主要的一点是,我们把青春当成一个人生的位置,但我们是站在这个位置上放眼望去,望向一个更广阔的人生阶段和人生的不同层次。

教育题材剧的全新模式

一直以来,教育题材在国产剧中都是一个寻常但书写难度很大的题材。《追光的日子》在一众同类型题材剧集中脱颖而出,让观众看到了青春剧的质变。

会上,到场的专家纷纷肯定了该剧在教育题材上的开掘、创新与突破。

“看完这部作品后给人带来的思索很有意义。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教育成功的密码在哪里,什么是正确的教育方法、教育制度?如何在全民都寄予希望的热点话题上,文艺作品有自己独特的表达,这部作品给观众提供了很多丰富的内容。”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谈到了该剧的现实意义。

它告诉我们教育是人生成长阶段的一束光,不仅仅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简单的知识传授,更是对他们心智和心灵的启迪和培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表示:“这部剧在主题表达上有新的突破。它不贩卖成功学,不以成功来确定这些复读生和这位老师的价值和意义,这一点上体现了教育理念上新的改变,教育的三位一体——知识、能力和价值观,在这个作品中有很好的体现。

以高三班主任为核心形象来写高考故事,《追光的日子》的视角是独特的,郝楠是独特的,他的角色轨迹是从唯分数论的备考观转化到成就梦想的备考观。”中国文联电视艺术中心副主任赵彤肯定了该剧在“郝楠”一角塑造上的成功。

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高级编辑邢戈谈到该剧的独特之处:“《追光的日子》非常了不起的一点是把高中校园生活还原到正常的社会关系、社会生活之中,把学生、老师及家长还原为社会的组成分子,正面地表现高中生在校学习生活,让剧情内容深深扎根于现实的社会生活之中。”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对该剧的圆满成功表示祝贺,他认为:“《追光的日子》着笔于教育题材,又超越了教育题材。它给我们带来了光。”

盛夏还未落幕,青春永不散场,追光的故事还在继续。

你始终拥有无限可能,今后,一起在追光的路上继续闪闪发光吧!

来源:CCTV电视剧微信公众号


作者:

首都广电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