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公布2023年第二季度北京市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名单。朝阳区融媒体中心《外国人眼中的“最朝阳”》等10个区级广播电视节目成功入选。上述节目把握时代脉搏、深挖内涵底蕴、顺应融合大势,正能量饱满、艺术水准上乘。
回应时代、强化引领 主题创作有力有效
多档创新创优节目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主题,多角度、多层次聚焦发展成果、记录时代脉动,奏响奋进主旋律,凝聚前行正能量。如朝阳区融媒体中心《档案里的朝阳》充分发挥档案存史资政育人作用,让受众循着珍贵档案光影方寸的足迹,在时光穿梭中感受朝阳接续奋斗、砥砺前行的时代征程,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鼓足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精气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朝阳落地生根、形成生动实践。门头沟区融媒体中心《门头沟琉璃之乡的古貌新生》历经2个多月的跟拍,记录窑火重燃后的琉璃渠村以文化唤醒沉睡资源,以生态“美”带动经济“强”,通过城市更新为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驾护航。密云区融媒体中心《密云水库鸟岛迎来首批“出生潮”》采用无人机航拍及大量特写镜头,在记者的带领下,与观众一同探秘鸟岛上白鹭、苍鹭、鸬鹚等珍稀鸟类繁育的壮观景象,书写打好“生态牌”,走好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密云篇章。
视角多元、故事添彩 城市形象深入人心
多档创新创优节目视角多元丰富,以人为媒介,同时通过故事化的表达激起受众的情感共鸣,见证首都蝶变,展现京城魅力。如朝阳区融媒体中心《外国人眼中的“最朝阳”》邀请乌拉圭驻华大使费尔南多·卢格里斯、阿富汗创业者马赫等来自不同国家、不同领域在朝阳区生活、工作、创业的外籍人士,从独特的“外视角”切入,用他们的亲眼所见、亲身感受和亲历故事,展示宜居、宜业、宜商、宜学、宜游的“五宜”新朝阳,传递当代中国和今日北京朝阳的自信心与正能量。经开区融媒体中心《90后进工厂》将镜头对准了安川首钢机器人售后维修工程师赵鸿博,讲述他以更强的专业技能、更开放的思想引领发展,为经开区企业发展和科技进步贡献青春力量的奋斗故事。该作品不仅刻画了一个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的90后“新蓝领”形象,也绘就了一幅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经开画卷。昌平区融媒体中心《蓝焰突击》讲述昌平区消防救援支队天通苑消防救援站指导员陈元灯用热血和青春,守护万家安宁的动人故事,擦亮了“平安昌平”的靓丽名片。
创意表达、科技赋能 融合传播出新出彩
全媒体时代,多档创新创优节目创新玩法、多元表达、科技赋能,让传播更有声量、更具影响。如在顺义区融媒体中心《大明白的消防故事》中,顺义融媒的主持人化身“大明白”和“明白媳妇”,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及生动的表演重现街坊邻里常见的生活故事。节目在“北京顺义”视频号首播,经抖音、快手等多屏宣推,“大明白”的IP形象在短时间凝聚众多粉丝,并形成观众粘性。节目也达成了市民自觉提升消防安全意识,履行消防安全责任的社会共识和行动自觉。通州区融媒体中心《副中心探探团》系列短视频以“探访”和“体验”为特色,记者深入城市副中心的超级工地、特色商圈等一线新闻现场,沉浸式体验配送员、建筑工人等副中心建设者角色,演绎真实、新鲜、有趣的副中心故事。该系列短视频播出后,在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北京日报”客户端等平台收获广泛好评。西城区融媒体中心《“书画中的节气”动画特别节目》选取谷雨、立夏、芒种等六个节气相关的国画作品,利用先进影视后期技术让画作中的人物、动物动起来,再加入水流雾气等动态效果,配以音乐展现节气景象,令人沉浸其中,趣味十足。经由“北京西城”微信公众号、“北京时间”客户端等多屏传播,让更多人看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顺义区融媒体中心《风雅潮白话文物》语态诙谐幽默颇具网感,并且设置了网友交互问题,增强了节目的互动感与参与感。该节目在“北京顺义”视频号首发,顺义区全媒体矩阵同步播发,被北京日报、学习强国平台等市级媒体转载,浏览量突破5万余次,进一步扩大了“潮白文化”的影响力。
(宣传管理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