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 | 朝阳区检察院发布《金融检察白皮书(第六辑)》
2021-12-29 13:56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北京市朝阳区是我国金融机构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传统金融业态密集,新金融业态丰富,金融创新形式多样,金融风险点多面广。近年来,朝阳区始终加强金融风险防控,持续整治金融乱象,严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朝阳区检察院)于2016年成立金融犯罪检察专业团队,不断传承多年积累的打击金融犯罪的优秀经验,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依法维护金融秩序,保障国家金融安全,成为忠诚维护北京市和朝阳区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坚实司法力量。

2021年4月,北京市检察机关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立足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定位,提出打造“4+N”首都特色检察品牌,建立金融、网络、知识产权等专业领域检察办公室,扎实推进专业化办案机制建设,提升首都检察工作层次和水平。朝阳区检察院按照上级部署要求,立足区域特点,成立金融检察办公室,搭建集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于一体的金融检察平台,秉承金融犯罪检察优秀传统,继续擦亮金融检察朝阳品牌。2021年,朝阳区检察院连续第六年发布《金融检察白皮书》,在通报辖区金融检察整体情况之后,回应社会热点,针对性地撰写金融检察之非法集资篇、支付篇、洗钱篇、保险篇,梳理各行业金融犯罪案件特点,注重发现金融行业风险,研究风险成因,提出对策建议,为金融乱象治理提供检察智慧。

一、金融犯罪案件整体情况

案件数量

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11月30日,朝阳区检察院受理金融犯罪案件1318件2806人,其中受理审查逮捕案件748件1292人,受理审查起诉案件570件1514人。随着全国新冠肺炎疫情形势逐渐稳定,防控措施常态化,金融犯罪打击力度持续加强,金融检察履职效果不断深化。2021年朝阳区检察院受理的金融犯罪案件量与2020年同期相比增长55.1%和37.8%。

案件类型

今年受理的金融犯罪案件,非法集资类案件(主要指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案件)仍占比较大,受理数占同期金融犯罪案件受理数的94.7%,其余罪名主要有保险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等。值得注意的是,洗钱罪案件数量显著增加,今年共受理洗钱罪审查逮捕案件6件7人,审查起诉案件5件5人。

办案质效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不断推进,今年审结的2068名被告人中有1807名自愿认罪认罚并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认罪认罚率达到87.4%;与此同时,追赃挽损效果进一步凸显,仅涉案人员赃款退缴一项就达到1.87亿余元;案件办理质效得到显著提升,检察机关量刑建议采纳率有明显提升,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案件全面实现精准量刑;充分发挥审查引导侦查作用,金融犯罪案件办案质效明显提升,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期待。

二、金融犯罪案件主要特点

非法集资犯罪手段升级

“精准”定向集资不断增多

今年朝阳区检察院新发案件反映出犯罪手段升级,防范难度加大等特点。如针对投保人员,“精准”定向开展宣传,以其所投保险售后的名义,谎称办理补息业务,诱骗客户前往公司,又以更高收益项目诱导客户退保,而后购买涉案公司理财产品,从而达到非法集资目的。上述案件多因个人金融信息外传或泄露等原因引发,因不法分子掌握一定真实信息更容易获取信任,而且此类犯罪手段新颖,隐蔽性较强,不易被发现,造成集资参与人重大经济损失的同时,也严重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社会危害极大。

非法传销犯罪多发

网络传销“巧”变投资理财

今年朝阳区检察院受理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17件27人,受理件数和人数分别为2020年同期的四倍和二倍。受理的传销类案件多以投资理财名义开展,表面上是投资理财,实质是通过缴纳一定数量钱款入会,根据缴纳钱款数量确定等级,对于介绍其他成员入会的也会给予一定介绍费。上述案件反映出传销类案件与非法集资案件、诈骗案件犯罪手段相互交织,犯罪手段更加隐蔽,犯罪分子往往回避三级架构和三十人的入罪“门槛”,并通过层层投资方式规避上下线管理模式,为侦查取证带来一定难度。

打击洗钱犯罪力度持续增强

案件量显著增长

随着我国反洗钱工作深入推进,对洗钱犯罪打击力度持续加强,特别是2021年3月1日《刑法修正案(十一)》正式实施,“自洗钱”行为入罪以来,洗钱罪案件进入刑事诉讼程序的体量虽然相对较小,但数量增长迅速,主要涉及上游犯罪多为金融犯罪和毒品犯罪,犯罪手段相对较为单一,主要是通过取现、转账等传统手段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朝阳区检察院持续推进反洗钱工作,通过“一案双查”深入挖掘上游犯罪洗钱线索,今年受理的11件12人洗钱罪案件中,4件4人系通过审查自行发现线索并力促成案的。

保险诈骗手段典型

车险成保险行业“重灾区”

今年朝阳区检察院共受理保险诈骗罪案件48件116人,相较于去年同期增长近一倍。从受理案件来看,保险诈骗犯罪手段较为典型,主要通过伪造交通事故的方式骗取保险理赔款,涉案人员主要是汽修厂、4S店员工等汽车行业从业人员,车险成保险行业“重灾区”,反映出相关行业人员法治意识淡薄,人员管理混乱,保险审核把关不严等问题。

“盗刷”和“两卡”类犯罪

成信用卡犯罪主要类型

自2018年12月1日两高《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入罪数额标准提高后,信用卡诈骗罪案件大幅减少,今年朝阳区检察院受理信用卡诈骗罪案件12件12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与之相反的是盗刷类和出售银行卡、电话卡等“两卡”类犯罪增长迅速,成为信用卡类犯罪主要类型。今年,朝阳区检察院受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335件462人,较去年同期增长近两倍,主要犯罪手段就是对外出售自己的银行卡、电话卡,而出售的“两卡”大都被直接或间接用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

支付领域乱象频生

成为网络黑产业链重要一环

支付领域监管有待进一步加强,无证经营支付结算、地下钱庄等违法犯罪时有发生,且多涉网络赌博、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涉第四方支付案件成为支付领域犯罪重点、难点。因监管漏洞,第四方支付平台从事非法资金支付结算业务现象严重,且多涉及网络赌博、洗钱等犯罪活动,成为网络黑色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甚至部分案件中,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搭建第四方支付平台,专门用于境外网络赌博的资金支付结算。与此同时,此类案件取证较难、定性也存在一定争议,成为金融犯罪案件难啃的“硬骨头”。

三、金融检察工作总体情况

2021年,朝阳区检察院聚焦品牌建设,持续推进专业化建设,不断提升服务保障区域金融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今年6月,朝阳区检察院成立金融检察办公室以来,不断强化检察一体化机制建设,探索实行金融检察职能统一履行,打开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全面发力新局面,持续做优做强“朝阳金融检察”品牌,切实巩固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成果,提升区域金融法治化水平,维护区域金融安全。

1聚焦“打”,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犯罪,全力护航金融安全

一是持续提升审查引导侦查质量。不断完善重大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百分之百提前介入,并以提前介入办案化实现全程留痕,统筹推进案件进程,保障检察机关审前主导作用发挥,今年来朝阳区检察院共提前介入金融犯罪案件268件。针对经济犯罪案件银行账户、第三方支付记录等证据量大、调取速度慢等特点,改变“被动审案”模式,积极推进自行补充侦查常态化,打通案件堵点,有效提升办案效率,减少了不必要的退补、延长等司法环节。在夯实案件质量基础上,依法办理了涉案金额高达100余亿元的“普信”非吸案、涉案金额13亿余元的第四方支付平台非法经营案等大案要案。此外,通过建立上游犯罪台账、坚持“一案双查”、开展经验介绍、加强培训及强化与行政监管机构协作配合等举措,实现洗钱犯罪“零”突破,今年共受理洗钱罪审查逮捕和审查起诉案件11件12人,有效打击了洗钱犯罪。

二是持续畅通公检法沟通渠道。以联席会、通报会、研讨会等形式畅通公检法沟通。一方面不断完善与侦查机关、第三方机构和其他司法行政机关的“三个面对面”沟通交流机制,与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经济犯罪侦查支队建立月度通报会机制,定期对侦查过程中存在问题及重点案件进行会商,并结合实践中发现的问题,通过派员授课形式进行重点讲解。与朝阳法院定期召开检法联席会,针对重点案件及问题开展沟通交流。同时,针对非法集资案件审计周期长的问题,在2020年公检法和审计机构推进会基础上,制定审计工作指引,细化审计工作要求,明确审计报告应包含的基本内容,并针对不同类型非法集资案件提出具体要求,力促审计报告质量提升。同时,为提升审计报告出具效率和质量,朝阳区检察院在诉前就积极与侦查机关和审计机构沟通,明确审计重点,保证在案件移送审查起诉前完成审计报告初稿,避免因审计影响办案时效。

三是借力引智解决案件疑难复杂问题。一方面加强检察技术与司法办案对接协作。积极适用技术人员专业同步辅助审查机制,解决案件办理技术难题。另一方面注重加强与行政监管部门协作配合,充分发挥行政监管部门专业技术优势。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检察官联席会作用,就事实认定、罪名定性、法律适用等问题组织讨论,并针对类案反映问题,及时梳理总结,提出对策建议。

2聚焦“防”,打造“检察+”预防共同体,协同联动凝聚金融风险防控合力

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区域金融治理建言献策,一方面通过发布《金融检察白皮书》,及时梳理总结分析区域金融治理存在问题和漏洞,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为区域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另一方面积极与行政机关、企业、群众携手共治,打造“检察+”预防共同体,全力维护区域金融安全。

一是检察+行政监管。加强与区工商联、区金融办、银行等专业行政监管部门的沟通协作,签订了合作协议,不断深化在信息共享、个案办理、证据调取等方面的合作。与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反洗钱处就个案办理开展资金穿透协作,与区处非专班签订共建协议,进一步完善检察官联络站工作机制,建立工作台账,细化工作要求,促进检察官工作站作用实质化。

二是检察+企业。制定服务保障“两区”建设工作方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等一揽子服务保障措施,努力营造良好法治营商环境。积极对接企业需求,提供“订单式”法律服务。走访阿里巴巴、360集团、字节跳动、中建集团等多家企业开展普法授课,并针对个案发现问题,以检察建议提供“随案会诊”,帮助企业提升防范风险能力。

三是检察+群众。立足全民防范,打造线上、线下立体普法平台,一方面充分利用非法集资宣传月等特殊时间节点开展集中宣传;另一方面,结合司法实践,推出“检说网事”“金融检察微课堂”“两级院共话处非条例”等微信普法产品,并制作多部普法宣传微电影。同时,开展实地普法宣传,走进机关、企业、高校开展法治宣传工作。

3聚焦“效”,以量为基以质为本,实现案件办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在注重案件办理效率同时,强化案件质量“核心价值”意识,努力提升金融案件办理质效,保证案件办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一是深入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理念,严格把握案件办理时间,增强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一方面针对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案件,严格退回补充侦查和延长审查起诉期限的适用,坚持非必要不退补不延长,严防司法程序空转。另一方面,针对疑难复杂案件,及时开展审查引导侦查,明确侦查取证方向和重点,并充分利用自行补充侦查提升案件办理效率和效果,在查清案件事实、解决矛盾纠纷的基础上尽快办结案件,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定纷止争以及修复社会秩序的期待。

二是以主动担当化解涉金融案件社会矛盾。一方面,针对涉众型金融犯罪案件集体访问题,强化协同联动,探索建立“电话主动沟通、预约轮值接访、满意度实时调查”接访工作机制,并制定规范接待用语手册等,保障接访效果。今年共电话接访1000余次、现场接待来访150余次700余人,无预约集体访现象明显减少。同时,严格落实公开听证制度,以公开促公正,回应群众“心”期待,有效促进矛盾化解,提升司法公信力。另一方面以高质量推进认罪认罚从宽,破解追赃挽损难题,始终坚持办案与追赃挽损并重,通过提前介入、大数据应用和高质量推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等措施,最大限度追赃挽损。今年已挽回经济损失1.87亿余元,冻结资金1.5亿余元。

4聚焦“智”,注重人才培养提升队伍素养,打造金融检察铁军

一是建平台,持续提升金融检察队伍专业素能。依托金融检察办公室建设,不断夯实专业化办案队伍建设,搭建培训平台;统筹内外优质资源,以专项培训、专家授课、大要案办理、业务竞赛等模式不断强化系统化和专业化培训;加强检校共建,及时补充最前沿金融理论知识;搭建调研平台,以项目制深化专业研究,撰写并发表《非法集资参与人的刑法地位认定》《检察视角下的涉众型金融犯罪预防体系研究》等十余篇论文。针对校园贷、虚拟币、预付费、保险诈骗、洗钱犯罪、非法集资案件刑民交叉等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调研,并撰写信息、调研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服务区域行业健康发展。

二是育人才,搭建金融检察人才梯队。加强金融检察人才梯队建设,重点培养了一批具有金融知识背景和丰富司法实践经验的高精尖人才;2021年朝阳区检察院1人入选全国经济检察人才库,7人入选北京市金融检察人才库。同时,充分发挥优秀模范引领和示范作用,注重全员提高,全面提高。

5聚焦“合”,打好检察组合拳,服务保障区域金融高质量发展

充分发挥检察职能,注重“四大检察”协同发力,提升服务保障金融发展整体效能,在做优刑事检察维护金融安全基础上,持续提升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服务保障金融发展的水平和能力。树立精准监督理念,开展涉民营企业经济犯罪案件“挂案”清理工作,制定“挂案”清理沟通协作机制,并与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就相关工作签订会议纪要,今年来共成功监督撤案34件,有效维护了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充分发挥民事监督职能,办理了一批汽车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民事监督案件,并就其中一起案件首次举办民事诉讼监督案件公开听证会,各方当事人充分表达意见,进一步提高了金融监督案件办理的精准性和透明度。

 

文章来源 | 朝检在线


作者: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