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最高检、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关于“益心为公”志愿者检察云平台工作部署要求,2023年5月25日,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四分院邀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高桂林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裴炜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李怀胜副教授作为志愿者代表参加“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志愿者聘任仪式暨座谈会。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四分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王志民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活动。
王志民副检察长代表院党组向志愿者到院表示衷心感谢和热烈欢迎,向志愿者颁发聘书,并与志愿者代表合影。
图为王志民副检察长为志愿者代表颁发聘书
图为王志民副检察长与志愿者代表合影
★
图为座谈会现场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四分院第四检察部负责同志就“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的功能及使用进行说明,介绍了平台的组成部分、主要功能和特点,并以“线索提报”功能为例说明了云平台与检察业务应用系统的衔接方式。
图为“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界面
★
王志民副检察长介绍,市检四分院“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共招募45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的各领域专家、学者。他表示,市检四分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积极落实最高检、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关于“益心为公”志愿者平台工作要求,为志愿者做好各项服务工作,通过多种形式诚邀专家更多参公益诉讼办案实践,借助专家力量,不断提升全院公益诉讼检察工作质效。
志愿者寄语
高桂林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
真正的学者不能呆在书房里,要参与到实践中,做好社会服务。成为志愿者平台的一员,既是荣誉,也是责任,公益诉讼需要协同治理、统一标准,未来将把从事环境治理研究十余年、主持多项重点课题、参与相关立法工作的经验融入检察公益诉讼实践中,帮助检察机关通过不同渠道发言发声,为公益诉讼发展献言献策。
裴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公益诉讼具有延伸性和拓展性,与社会各主体都密切相关。公益诉讼的拓展性,必然需要多主体共同参与、协调发力,建立这样的志愿者平台,发挥志愿者的功能,集思广益、集中力量是实现公益保护的必然路径;公益保护的延展性是面向未来、向前推进,仅靠检察机关力量是有限的,将当下个案办理与未来社会治理有机衔接,也是该平台功能实现的重要部分,能参与其中,深感荣幸。
李怀胜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
志愿者平台的搭建就是要调动人民群众,打一场公益保护的人民群众“战争”。平台不仅仅是案件线索发现的平台,也是很好的普法平台。结合自身研究方向,主要关注个人信息领域的公益保护和大数据赋能检察工作发展,未来也会向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密切结合检察实践,一同开展理论研究,贡献智慧力量。
图为志愿者代表参观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四分院公益诉讼工作展板
下一步,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四分院将依托“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不断完善公开听证、专家咨询论证、办案效果跟踪监督等工作,同时做好志愿者服务保障工作,积极邀请专家参与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发挥志愿者专业优势,推进公益诉讼检察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 | 北京市检四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