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检察机关5个集体荣获“北京市工人先锋号”
2024-05-19 18:30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编者按】

近日,北京市总工会、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下发表彰决定,北京市共有76个集体荣获“首都劳动奖状”,392名个人荣获“首都劳动奖章”,148个集体荣获“北京市工人先锋号”。其中,北京检察机关5个内设机构获评“北京市工人先锋号”,京检在线带您领略他们的风采。

北京市工人先锋号

市检一分院

第五检察部

\ | /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第五检察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法律监督职能定位,聚焦民事检察主责主业,坚守检察为民初心,在“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中护航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先后荣获北京市“人民满意的政法单位”、北京市检察机关先进集体、市直机关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北京市五四红旗团支部等荣誉。

一、强化“新域新质”,能动履职中提升监督质效

深刻把握“三个善于”理论内涵,立足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抗诉、检察建议等方式开展监督,助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办理某大型连锁超市标的额达1.2亿余元的系列案。简案快办、繁案精办、难案专办,努力实现检察办案“三个效果”有机统一。近年来30余件案件获评最高检、市检察院典型案例、参考性案例、优秀案件。依托“大数据+法治”,建用10个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丰富数字检察应用场景,成案600余件,推动社会治理全链条各环节同向发力、整体发力。

二、坚守“为民初心”,定纷止争中厚植为民情怀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扎实开展“检护民生”“检察护企”专项行动,着力解决群众身边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近年来促成检察和解40余件。提炼“法理情公联”五步法,被《北京日报》报道。近年来召开听证会70余件次,奔赴内蒙古、河北等地,将听证会开到当事人“家门口”。强化办案亲历性,走进川北大山深处,依法救助确有困难的群众。

三、锻造“工匠团队”,薪火赓续中传承法治力量

总结形成“三勤三坚持”工作法,入选市直机关工委“六个引领工作法”典型案例。培养出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突出、作风优良、实干担当的民事检察人才队伍。近年来,部门1人荣获全国优秀办案检察官,1人荣获全国民事检察业务能手,3人入选全国民事检察人才库,13人次荣立个人三等功,14人次获评历届全市检察业务技能竞赛“十佳”。

东城区检察院

第六检察部

\ | /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检察院第六检察部负责公益诉讼检察工作,该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积极践行“公共利益代表”职责使命,以高质效履职释放公益诉讼制度优势效能,服务核心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先后荣获“北京市工人先锋号”“北京市三八红旗集体”“北京市检察机关先进集体”等荣誉。

一、守护文物和文化“金名片”

结合区域文物众多的特点,大力开展“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诉讼。积极服务中轴线申遗,督促天坛保护范围内违法建筑破坏文物问题整改,入选2023年北京市检察机关十大法律监督案件。办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海军部、陆军部旧址案,婉容旧居保护案。联合北京军事检察院办理的禄米仓胡同73号文物案入选最高检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2023年北京市检察机关十大法律监督案件,根据案件拍摄的宣传片入选2023年度北京市十大检察办案好故事。

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持推动首都核心区绿色发展,先后办理水污染系列案督促某餐厨垃圾站整体搬迁,古树名木保护案督促对古树设置保护措施“挂牌”管理,某社区垃圾堆放案助力4A级历史文化街区环境建设再上新台阶。持续开展“水资源保护检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建筑工程扬尘污染专项监督活动”,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法治保障。

三、筑牢食药安全防线

持续推进“为民办实事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专项监督,积极开展“保护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安全”等专项工作。探索适用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制度,办理的杨某某销售有毒有害食品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针对杨某某将含有国家禁止添加成分的食品宣传成“有奇效”的降糖保健食品,向老年消费者推销盈利的行为提起十倍惩罚性赔偿金的诉讼请求,获法院支持。该案获评最高检惩治养老诈骗违法犯罪典型案例、北京市检察机关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犯罪典型案例。

四、维护特殊群体合法权益

持续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项监督,督促政务机构、社区等35处无障碍设施升级改造;针对前门、王府井等商圈开展“规范无障碍停车位设置专项监督行动”。依托“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办理十余起涉老公益诉讼案件,部门1人获评北京市检察系统“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先进个人。

五、保障军人军属地位和权益

依法保障军人军属合法权益、维护国防利益。办理的许某某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案系北京市首例英烈保护领域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入选最高检依法惩治危害国防利益、侵犯军人军属合法权益犯罪典型案例,北京市检察院首批参考性案例,被最高检、共青团中央等多个中央国家机关官微和《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

朝阳区检察院

第八检察部

\ | /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部共有干警13人,党员11人,是依法履行检察侦查、立案监督、侦查活动监督、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派驻中心检察室职能的刑事检察专业化部门。

一、不断强化使命担当,锤炼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

突出政治统领,夯实理论基础,用实际行动维护检察人忠诚干净担当的职业形象;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创建“监督先锋•四点连心”党支部工作法及“侦心为民”子品牌;推进党建融合业务内容,向群众提供“订单式”普法服务,部门获评全市检察机关普法主题活动先进团队。

二、提升办案质效,履行法律监督神圣职责

检察侦查铺好司法为民“高压线”,参与立案侦查13件13人,侦查终结全市首个检察机关行使机动侦查权案件;立案监督守好刑事诉讼“进户门”,切实解决百姓控告的“立案难”等问题,与区公安分局建立涉民营企业经济犯罪案件“挂案”清理工作机制;侦查监督念好依法侦查“紧箍咒”,创建“追捕、追诉人员执行情况”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入围2023年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模型竞赛,5人获评北京市检察机关在2023年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模型竞赛表现突出个人。

三、优化监督效果,贡献服务区域发展的法治力量

行刑衔接看好百姓安全“责任田”,对制售假冒注册商标桶装水等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开展监督,并带动全区开展“整治打击涉特种行业(设备)证件违法犯罪活动专项行动”;专项监督吹响融合履职“冲锋号”,在“成品油偷逃税数字监督模型”应用中,与公益诉讼检察部门共同追回偷逃税款2500万余元;机制创新用好监督阵线“前哨所”,设立全国首批派驻中心检察室,为建立健全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贡献“朝检经验”,团队获评全市检察机关优秀办案组织。

四、优化队伍建设,锻造具有首都特色的监督铁军

以全员实战演练锤炼侦查本领,采取“以案代训”的方式打造侦查人才梯队;以办理典型案件提升履职素能,2件案件入选全市检察机关参考性案例,2件案件分别获评北京市检察机关立案监督和监督调查精品案件与优秀案件。

房山区检察院

第四检察部

\ | /

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部聚焦新时代首都发展,深耕民事和行政检察工作,坚守为民初心,提升监督质效,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件身边“小”案中都能感受到法治力量与温度。近年来先后荣获2017年-2020年度北京市检察机关先进集体、2022-2023年度房山区“青年文明号”集体等荣誉;部门干警荣获2017-2020年度北京市检察机关先进个人;部门办理的系列案件被评为2021年度北京市检察机关民事诉讼监督优秀案件、2022年度北京市检察机关民事检察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优秀案件、2023年度北京市检察机关十大法律监督案件等。

一、坚守司法为民初心,高质效护航民生民利

坚持精准监督理念,2023年以来,部门共受理案件1940件,同比增长55.4%;发出民事、行政检察建议801份,采纳率99.7%;向上级院提请抗诉5件,全部获上级院支持,并获得法院采纳改判。全面加强支持起诉工作,依托区劳动监察大队、区人社局、区总工会等“检察服务e站”站点,实施“平安匠心维权”行动,推出“1+3”服务模式,切实强化弱势群体权益保护,实现案件办理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二、深化数字检察赋能,建用并举提升监督效能

持续应用虚假诉讼套取住房公积金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积极向公安机关移送犯罪线索,追缴住房公积金和违法所得1000余万元,针对公积金管理漏洞向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完善公积金管理秩序,模型荣获北京市检察机关2021-2022年度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和数字检察“轻应用”典型案例评选活动一等奖,并在2023年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竞赛中获得三等奖,模型类案获评“2022年度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优秀案件”;应用公租房违规使用大数据模型进行监督,有效提高公租房资源社会利用率,确保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三、持续开展专项行动,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关注民生痛点着力解决“执行难”问题,开展“不当终结本次执行程序”专项工作,有效提升民事执行监督精准度和实效性。聚焦社保领域,开展服刑人员社会保障专项活动,保障社会保险基金安全,将检察履职和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及时开展“全面深化行政检察监督,依法护航民生民利”“行政检察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等专项活动,为保障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四、坚持依法能动履职,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

高效发挥检察职能,打通护航企业发展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多次前往民营企业了解其困难与诉求,通过以案释法、公开听证等方式,防范化解各类法律风险,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合规发展。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活动,走进学校、企业、军营,介绍四大检察业务及“检察服务e站”职能,解答常见民事行政法律问题。线上开辟“典入民心”“检护民生”等专栏,以微动漫、e课堂、典型案例等多种形式开展法治宣传,提升人民群众法治素养。

通州区检察院

第四检察部

\ | /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部承担刑事执行检察、控告申诉检察职能,硕士学历占比47%,是一支高素质、有活力的优秀检察办案团队。部门获评2022-2023年度北京市青年文明号,“运河青枫”团队获评最高检“为民办实事”实践活动优秀团队,部门多名干警先后获评全国查处重大侵权盗版案件有功个人、北京市法治工作先进个人、平安北京建设工作先进个人以及北京市检察机关先进个人、业务竞赛标兵、业务竞赛能手、专家人才和骨干人才等荣誉称号。

一、坚持党建引领,党员带头争先锋

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检察工作,实现检察党建和检察业务“双融合”,业绩评价“双优”。创新基层党建载体,支部先后与市妇联、区妇联、区司法局开展支部共建,探索“共建+共享+共治”联合党建模式,推动困难妇女司法救助、社区矫正监督、律师权益保护工作提质增效。

二、化解矛盾纠纷,检察为民映初心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融入城市副中心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大格局,创设“一站多式”检察服务,检察服务中心作为为民服务的“一站”,提供“品牌式”“诉源式”“即办式”“关口式”的多式服务。不断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能力和水平。2023年办理的各类信访事项7日内程序性答复、3个月内办理结果或办理进展答复率均为100%,信访窗口一次性化解率达到64%。接待工作获得群众肯定。

三、凝聚救助合力,检察温度暖人心

作为全市首家与区级妇联组织签订“困难妇女救助”规范性文件的单位,办理跨京晋两地“检察+妇联”联合救助的吉某某司法救助案,入选最高检与全国妇联组织加强司法救助协作典型案例。

四、能动监督履职,强化质效显担当

不断强化刑事执行检察,利用大数据思维开展线索摸排和调查核实,加强派驻检察和巡回检察有机融合,打通法律监督“最后一公里”。2023年累计办理刑事执行领域各类监督案件340件,1件案件入选北京刑事执行检察指导案例,2件获评全市刑事强制措施和刑事执行检察优秀案例。


作者: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