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娜木拉的学生田博年(左一)参加第四届柴可夫斯基青少年比赛获得第一名,贾楠(右一)获得第三名,娜木拉(左二)获得优秀教师奖,三人在北京机场与宋涛老师(右二)合影
6月18日,大提琴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大提琴教授宋涛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宋涛教授堪称中国大提琴界的领军人物,她将毕生精力献给音乐教育事业,治学严谨,德高望重,桃李满天下。
建立央音大提琴教学体系
宋涛于1956年至1958年师从苏联大提琴家瓦吉木·契尔沃夫教授,在专家班深造两年后回国,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60年来为中国大提琴界培养出诸多优秀人才。
央音附中校长、大提琴家娜木拉说,宋涛在担任央音附中大提琴教研室主任期间,将大提琴教学规范化,包括学生在演奏与学习方面的安排、老师的教研活动等,都有严格细致的要求;她制定的央音“大中小大提琴教学一体化”的教学大纲一直沿用至今。“在我担任央音附中学科主任期间,每个学期要给出学科安排的布告、教学方面的规划等,宋涛老师都会早早催促我安排妥当,我当时特别庆幸一直能够得到她的悉心指导。”娜木拉感慨地说,宋涛在教研活动中总是与大家坦诚交流,诚恳地提出对学生的意见与建议。
教学严谨 忘我投入
“从小学一年级到本科毕业,我一直跟随宋涛老师学习,共16年。”央音附中大提琴学科主任朱牧介绍,宋涛的教学特点非常鲜明,她特别严格,极富责任心,在学生心里,她是教师的楷模,对中国大提琴教育事业贡献巨大。宋涛对大提琴基本功非常重视,帮学生打下扎实的基本功底,也为学生未来成为演奏家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宋老师注重平时教学的积累,她特别虚心,每一个国外专家来举办大师班,她都会去听,拿着小本子记录;所有专业学生上课她也会旁听。”娜木拉从9岁考入央音附小到本科毕业,一直师从宋涛。她回忆,老师中年时身体不太好,每天要注射青霉素。为了不耽误给学生上课,她学会了给自己打针,将消毒后的针管等用具放到一个小铝饭盒里,每天带着,课间跑到卫生间打针。即便这种状况,她上课常常一上就是三四个小时。“后来她听力出现问题、经常头晕可能跟当年这样用药有关,她为了教育事业完全忘我,常常带病授课。”娜木拉说。
十年编著中国首部大提琴教程
为了更规范、系统地发展中国大提琴教学法,宋涛用时十年编著了中国第一部完整的《大提琴教程》,包括3个分集共7册,内容丰富、实用。自1990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后多次再版,被全国各地大提琴教师普遍采用,并流传至海外,倍受赞誉。《大提琴教程》是目前所有大提琴学习者必修的重要基础教程。
宋涛还主编了《中央音乐学院考级教程大提琴教程》上、下册,内容全面、概括性强。她获得国务院颁发的表彰突出贡献证书和政府特殊津贴,入选国内外数十种名人词典。
严师亦是慈母
“宋涛老师不仅是我的大提琴老师,更是我的人生导师,可以用‘伟大’来形容她。”中国交响乐团大提琴首席许玉莲从12岁开始跟随宋涛学琴10年,几乎每一次课都会持续两个半小时,从空弦、音阶到练习曲,进行非常严格的系统训练。“在宋老师家,每次上完课,她和先生田联韬教授还留我吃饭。她就像母亲一样,对我的学业和个人问题都很关心,总是给我一些好的建议。”
宋涛家徒四壁,除了书和报纸、乐谱,只有一个特别古老的沙发,用布包着。许玉莲回忆起宋老师编写教程的情景历历在目:“为了编写教材,屋里到处是一叠一叠的谱子。她和先生特别认真细致,遇到什么问题就互相商量,这种敬业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她和田教授是我见到的最相敬如宾、最值得尊重的伟大音乐家、教育家。”
文 | 徐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