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支教有三好:提升基础教育,锻炼师生能力,惠及学前教育
2021-08-27 19:38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海南师大音乐表演专业学生李家森为烟墩小学民乐团的孩子示范演奏《万泉河水》


近日,海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筑梦·艺成长”暑期“三下乡”活动结束。21位师生在文昌市会文镇烟墩小学、阳光幼儿园开展了为期10天的支教活动,为孩子们悉心地进行民乐、声乐、舞蹈与美术教学指导。

支教提升基础教育质量

烟墩小学是海南师范大学青年志愿者服务基地、海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育教学实践基地,音乐学院已连续在烟墩小学支教3年,每年安排实习生前往该校实习两个月。

文昌市团委副书记韩帅、会文镇团委书记朱裔以及海南师范大学校团委书记王晓晓、林智老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书记陈霆前来看望本次“三下乡”活动的师生。全体走访领导和老师在烟墩小学多媒体教室一起观看了教学汇报演出。海南师范大学民乐团与小学生们分别演奏了民乐合奏、舞蹈、独唱、合唱等多个节目,得到了全体领导和老师们的高度评价和热情掌声。

此前,烟墩小学已有民乐团,但是全校只有一个音乐老师编制,长期没有固定老师指导民乐团,同时,没有很好的软硬件设备支持,民乐团面临着解散的危险。“2018年,我们得知这个信息之后,很想系统地为该小学提供专业方面的帮助,于是每年派音乐专业学生来指导民乐团的孩子们,同时也提供舞蹈、书法等其他艺术门类的专业指导。”海南师大音乐学院支教团带队老师张煊介绍,参加支教的本科学生中有三位是从烟墩小学毕业的,他们都是以民乐专业考取了海南师大音乐学院,当地的家长、学校以及附近乡居民看到,民乐可以成为特色教育,学习民乐可能帮助孩子们考入大学,也愿意把孩子送到烟墩小学去学习民乐了。

学习过程中,家长们逐渐意识到,对小朋友来说,艺术的长期熏陶、音乐的启蒙教育很重要。因此,在今年暑假海南师大支教活动开展之前十几天,当地家长和孩子们都在询问什么时候开始报名,乐器、声乐、舞蹈、书法这些课程爆满,特别是舞蹈,学生多到必须分两个班来教。

提高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

张煊分析,不少音乐专业本科生演奏、演唱能力很强,但是教学实践能力不够,不知道如何用微笑、用动作等各种方式跟孩子交流。支教活动让这些大学生体验真实的小学音乐课堂,了解到如何跟这些小学生打成一片;自己来到一个陌生的教学环境,怎么能够快速地融入;怎么能够第一时间把所学到的东西教给孩子们。这些本科生就是未来的中小学音乐教师,这些教学经验的积累对他们非常重要。

支教团的同学们很多是独生子女,在暑期支教期间,大家住在一起,每天一起买菜、做饭,体会到吃大锅饭的集体生活的乐趣,也体验到农村生活的不易,这是一生都很难忘的经历。

“这次社会实践让我体验到不同角色,其中,教师角色让我特别感慨——做教学计划,给小朋友们布置作业,对不听话的孩子批评教育,让我深刻体验到当老师的辛苦;快要离开时,孩子们的依依不舍又让我感受到作为老师的价值和感动。”2020级音乐表演专业学生李家森表示,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吃住、用心教学,收获了教学成果的同时还收获了珍贵的友情。

2019级声乐专业学生陈凯宾表示,在“三下乡”活动中,被孩子们的天真所感染,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小时候的样子;支教也是一次很好的团建活动,加深了自己对团队的深切情感。

高校的专业延伸到学前艺术教育

支教团的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乡村基础教育的薄弱,很多同学想象不到,许多孩子是光着脚来到教室的。孩子们对知识、对艺术非常渴求,但是家庭、社会给不了孩子那么好的条件,非常心疼。在我国农村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的可支配收入提高这样的大背景之下,乡村的文化、艺术建设还很薄弱,大学的志愿服务应该融入到乡村的艺术基础教育中。

张煊表示,海南师大的领导对艺术支教非常支持,学校从各个层面思考,今后怎样为乡村艺术基础教育的长期发展提供专业支持,将专业的力量和教育资源覆盖到乡村基础教育、学前教育。例如,在本次支教过程中,海南师大与文昌市会文镇烟墩阳光幼儿园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阳光幼儿园成为海南师范大学青年志愿者服务基地、海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育教学实践基地,音乐学院应阳光幼儿园的要求,安排了两名舞蹈大学生为孩子们排练节目。后续,海南师大还将努力为该地区提供更稳定的长期教育支持。

徐丽梅/文


作者:

音乐周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