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第十届鼓浪屿钢琴节暨鼓浪屿双钢琴比赛在“钢琴之岛”厦门鼓浪屿落幕。作为全国首次举办的学术性双钢琴比赛,此次鼓浪屿双钢琴比赛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双钢琴演奏人才。经过激烈的角逐,江夏、陈昊获得冠军,石容、石玮获得亚军,宋耀宗、熊超获得季军。身为此次比赛的评委,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韦丹文表示,“选手们的整体水平之高,让评委们都感觉很惊喜。由此可见中国在双钢琴领域有着丰富的人才储备,我们应当以此为契机,在各大院校加强相关学科建设,进一步提高学生们对于双钢琴的演奏热情,推动双钢琴在国内的发展。”
比赛形成“双钢琴最强人才储备”
此次的鼓浪屿双钢琴比赛共收到41组国内外选手报名,国内知名音乐院校纷纷派出强大阵容参赛,选手中更不乏欧美知名音乐院校留学归来的年轻钢琴家、施坦威艺术家,以及已在各类重要比赛中获奖的青年演奏家。比赛要求进入决赛曲目演奏时间不少于40分钟、不多于50分钟,曲目自选但均为双钢琴作品,还必须有三个不同乐派作品。这样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比赛的专业性,也为参赛者设立了门槛。此次比赛的评委、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唐哲认为,鼓浪屿双钢琴比赛堪称“双钢琴比赛的标杆”,“比赛中涌现出这么多优秀的双钢琴选手,证明下功夫练习双钢琴的人还是很多的。”
比赛评委、中央音乐学院钢琴教授李翔表示,“大家可能有一种错觉,感觉是水平不足才去做重奏,其实恰恰相反,双钢琴要达到‘1+1>2’的效果,两个人都要先解决了自己的问题,才能形成默契。”
在韦丹文看来,双钢琴的演奏难度很大,不但要保证每个人都要具有相当高的演奏水平,还需要长时间的合作和磨练。“两个人都要磨掉自己的棱角,放弃个人的炫技,并且要对对方有足够的信心,在做好自己的同时,兼顾到对方,在乐句的走向、呼吸上都要合二为一,而不是简单的’对上拍子’。两个人要打通心和音乐之间的屏障,为让音乐更加纯粹而贡献自己的力量。”此外,两个人中任何一个人出现失误,合作者就很难再合得上,就会暴露问题,所以双钢琴的演奏者最应该关注音乐的内涵,而不是在表面,“决赛中的六组选手在这点上都做的可圈可点,尤其获得冠亚军的两组选手。”他认为,获得冠军的两位选手除了默契度很高之外,两个人的表现力都很强,自如且得心应手,在风格和节奏上也有出色表现。
唐哲也对冠军组合的表现表示了肯定,“在曲目的选择上和演绎上,从古典到浪漫时期,从后浪漫时期到现代作品,他们的风格都很鲜明,而且在演绎上对每首曲目都进行了特别的设计,古典曲目表现得典雅精致,不乏细腻的触键控制。尤其是肖邦《C大调钢琴回旋曲》,rubato(自由速度)对独奏而言已经很难了,两个人更需要默契地同步,这对选手来说是非常大的挑战,最终两人完成得非常好。他们表现出来的‘自由’,是蕴含了严谨和规范的。此外,他们是全程背谱演奏的。”唐哲认为,能够做到背谱演奏,就可以不受外界打扰,沉浸并更加关注音乐。韦丹文也注意到,获得前两名的两组选手在演奏中都全程背谱,“室内乐的演奏一般都不要求背谱,可以看出这两组下了很大功夫。”
评委、钢琴家、作曲家杜宁武认为,石容、石玮由于是双胞胎,身体结构很接近,更能合二为一,在“你来我往”的过程中彼此成就,默契度非常高。比赛评委、中央音乐学院钢琴教授李翔认为,选手们都出色地发挥出了双钢琴的演奏特点,配合细致到位,“石容石玮的组合默契度很高,她们的表演精致,演奏也充满了热情,非常有感染力。”
钢琴人才应追求全面发展、一专多能
单簧管演奏家翟星星与中提琴演奏家刘瓅元和钢琴演奏家郑琳合作演奏巴克斯·布鲁赫《为单簧管、中提琴、钢琴而作的八首小品》
除了备受关注的双钢琴比赛,本届鼓浪屿双钢琴节还设置了一系列的音乐会、大师班和研讨会等,包括“悦动的琴韵”著名钢琴家沈惠莲、杜宁武双钢琴音乐会、“黑白键上的随想”俄罗斯著名钢琴家彼得罗双钢琴线上音乐会、德国著名双钢琴演奏家汉斯·皮特(Hans-Peter)和沃克·斯坦泽(Volker-Stanzl)兄弟公益线上大师班等,并联合全国音乐类高校专家教师以“双钢琴艺术的发展与演奏”为主题举办研讨会。作为鼓浪屿钢琴节的艺术顾问,音乐教育家李未明希望能以此搭建起双钢琴艺术发展和交流的平台,全面推动双钢琴的发展。
“双钢琴的发展不应止步于比赛。”韦丹文认为,举办鼓浪屿钢琴节的意义重大,双钢琴的发展应该以此为契机,在各大院校加强相关学科建设,进一步提高学生们对于双钢琴的演奏热情,推动双钢琴在国内的发展。他建议,比赛结束后,可以继续举行全国巡演,让更多的老师、学生、家长和音乐爱好者看到双钢琴的人才标杆,认识到市场的巨大潜力。”李翔认为比赛把双钢琴的发展推向了一个制高点,“评委中不乏全国音乐类院校的老师,大家从中看到双钢琴发展的潜力,接下来也会继续加强相关的学科建设,以及硬件软件的提升。”
钢琴演奏家沈惠莲与杜宁武合作双钢琴演奏《我的祖国》
杜宁武认为,在国内,双钢琴的受重视程度已在逐步提高,是大势所趋。“我们经常会看到阿格里奇等很多享誉国际的大师都在进行室内乐演出,而双钢琴又是其中的亮点。”在杜宁武看来,比赛本身对双钢琴的发展来说就是最好的机会,在看到、听到、了解这个比赛的过程中,学生们也会在未来以此为目标,加入到双钢琴的表演中,长此以往,双钢琴的人才队伍就进一步壮大了。
“市场上并不需要那么多独奏音乐家。”韦丹文建议,双钢琴的人才发展可以参照四重奏的模式,虽然还没有发展成一个专业,但是可以自愿组合,钢琴专业的学生们都可以尝试,“总的原则就是鼓励大家去尝试,提高对双钢琴的关注度,学生们也可以打开思路,追求多元化发展。”
唐哲用爵士乐的历史发展来预测双钢琴的未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爵士乐是只在酒吧出现的供人消遣娱乐的音乐形式,但是随着大家对艺术认知的提升,现在的爵士乐已经成为一个细分的专业领域,研究者甚至可以读到博士。“经过历史的沉淀后,有价值的东西一定能留存下来,相信双钢琴也能拥有明朗的未来。”在他看来,未来的钢琴人才应该追求全面发展,要“一专多能”,“独奏、双钢琴、四手联弹的魅力不尽相同,而钢琴与弦乐、管乐、民乐的合作又有各自的门道,学生们可以多元化选择。”唐哲透露,目前上海音乐学院已开设钢琴合作艺术专业,双钢琴作为其中的一个类别,是推广美育的最好抓手,“双钢琴不仅能享受到音乐的美感,还能形成一种团结协作的意识。”
冠军获奖者江夏早已在双钢琴的表演中找到乐趣,此前他还曾与老同学吴培希一起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举办过一场双钢琴演奏会。在得知鼓浪屿双钢琴比赛即将举办后,身为中央音乐学院鼓浪屿钢琴学校教师的他,与他曾经的学生陈昊组成双钢琴组合,并成功取得冠军。“这种艺术上交融,你来我往,依靠默契来完成合作的方式,是非常有意思的。”
张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