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爱乐乐团启幕新乐季
2022-09-14 15:13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上海爱乐乐团艺术总监张艺执棒乐团演出《尼伯龙根的指环》(无词版) 陈玉麟/摄


8月31日,上海爱乐乐团公布了2022-2023音乐季的演出节目单,五大系列24套29场音乐会将在新的乐季中与乐迷见面。发布会现场,乐团艺术总监张艺再度获颁聘书,开启他执棒上海爱乐乐团的第二个任期。自2018年上任乐团艺术总监以来,张艺带领乐团横跨四个乐季完成了《安东·布鲁克纳交响曲全集》的排练、演出与唱片录制,作为其履职生涯和乐团成长最好的见证,该全集唱片也在发布会上首次亮相。“守正”和“创新”依然是新乐季的两条主线,为迎接党的二十大,乐团将奉上两场红色情怀系列音乐会;为响应数字化城市转型,上海爱乐将携手SMG旗下技术中心(SMT)共同开发打造“爱乐元宇宙”音乐数字平台。发布会后,乐团携手RE调香室品牌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夏日香氛音乐会,美妙的旋律好似化成了鼻尖的一缕清香,明净悠远,沁人心脾。

原定于上个乐季闭幕音乐会演出的《尼伯龙根的指环》(无词版)作为2022-2023音乐季的开幕演出于9月5日在上海大剧院率先上演。为迎接即将召开的二十大,新乐季伊始,上海爱乐乐团以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红色情怀”系列音乐会的二次排演之中。作为庆祝建党百年而创排的“红色情怀”系列演出,乐团曾历时三年委约创作了七部新作,并于去年先后在北京、上海连演数场。此次,乐团对音乐会曲目进行了重新编排,并再度进行了新一轮排练。9月26日,“红色情怀系列音乐会之一”将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上演,此前备受好评的两部原创作品——赵光的《石库门随想曲》和龚天鹏的《百年颂》将再次与观众见面。如果问有哪些中国交响乐作品深深影响了国人,《红旗颂》一定是当之无愧的其中之一。10月17日晚,乐团将在上海交响音乐厅奏响老团长的《红旗颂》,并以此重温初心,喜迎二十大。

近年来,上海爱乐乐团以创作为根本、以创新为出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翻开新乐季的节目单,不难发现上海爱乐在创作上的别出新裁,几乎每一部新创作品都踩在了时代的鼓点上——由青年作曲家沈叶打造的唢呐与乐队作品《一枝花》,由驻团作曲龚天鹏创作的钢琴协奏曲《夜半钟声》、管弦乐作品《国画交响曲》《唐宋组曲》等作品都将在乐团的新乐季中完成世界首演。

用西方作曲技法展现中国古典诗词和传统绘画的精髓,这是“90后”驻团作曲龚天鹏最新的一次创作尝试。他把对祖国山水、民族风情、传统文化以及新时代伟大成就的热爱和感悟,有机地融入到了自己的作品中。《唐宋组曲》根据传颂千古、家喻户晓的唐宋诗词而写,共包含四首管弦乐小品,其创作意图是希望听众无需借助文字既能感受诗作传达的情境;《国画交响曲》则将《洛神赋图》《韩熙载夜宴图》《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四幅传世名画,以音乐的语言融汇成一部大型管弦乐套曲,试图捕捉原诗画作中的艺术意蕴和精神品格。这些选材新颖、匠心独特的作品都将集中在“龚天鹏2023作品音乐会”上演。

作为乐团音乐季的主打品牌,大师与经典系列将一如既往地推出中国首演的西方经典曲目,包括在中国鲜有上演的俄罗斯当代音乐三杰施尼特凯的《仲夏夜之梦》和《果戈里组曲》、奥利维尔·梅西安的《图兰加利拉交响曲》《空中城市》《墓地之光》,以及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的早期交响乐作品《梦》。

此外,“交响乐中的文学故事”和“中法音乐对话”这两场音乐会也体现了乐团在节目编排上的巧思。在“交响乐中的文学故事”音乐会上,《红楼梦》和《仲夏夜之梦》这两部旷世巨作将借助音符,跨越时空在同一舞台上握手,拉开一段奇妙的音乐与文学之旅。在“中法音乐对话”音乐会上,奥利维尔·梅西安和旅法华人作曲家陈其钢,将上演一脉相承的师徒情缘,为中国观众所熟知的管弦乐组曲《蝶恋花》也将再度上演。

此外,今年11月,乐团艺术总监张艺与钢琴家陈萨将携手带来莫扎特和贝多芬的名作,指挥大师休伯特·苏丹特也将再度来沪为乐迷献上海顿的《第一交响曲》《D大调第二大提琴协奏曲》以及舒伯特的《降B大调第二交响曲》。

新乐季中,指挥大师休伯特·苏丹特、吕嘉、谭利华,长笛大师盖尔盖伊·伊采什,钢琴家陈萨、孙颖迪、顾劼亭、薛颖佳,小提琴家黄滨、陈响、王之炅,大提琴新星陈亦柏、徐暄涵,二胡演奏家段皑皑,女高音歌唱家温牧雅、郭森、赵丽丽等都将成为乐团的座上宾。


作者:

音乐周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