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执棒上海爱乐乐团 陈玉麟/摄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今年新乐季伊始,上海爱乐乐团就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红色情怀”系列音乐会的排演之中。此前,乐团历时三年委约了七部以讴歌党的伟大历程为主题的作品,并于建党百年之际在北京、上海连演数场,三代作曲家紧扣时代主题,抒发真情实感,以精深思想和精湛品质折服了众多乐迷。
9月26日晚,经过重新编排和打磨的“红色情怀”系列音乐会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再度与观众见面,从《红旗颂》到《百年颂》,有着红色基因和光荣传统的上海爱乐乐团以炽热的旋律再现创作初心。10月17日晚,乐团将在上海交响音乐厅带来老团长吕其明的个人作品音乐会。吕老始终坚持用创作践行入党誓言,在作品中融入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热爱,这不仅为他赢得了“七一勋章”的崇高荣誉,也奠定了他在中国交响音乐史上无法撼动的地位。上海爱乐乐团的音乐家们正以孜孜不倦的创作,传承红色精神,续写时代华章。
三代作曲家共抒红色情怀
上海爱乐乐团红色经典交响音乐会上吕其明上台致辞 祖忠人/摄
2021年3月,为庆祝建党百年而策划创排的上海爱乐乐团“红色情怀”系列演出,在北京音乐厅拉开了巡演大幕。在此后的四个多月的时间里,乐团委约的7部主旋律作品轮番上演。从92岁的老团长吕其明,到90后驻团作曲龚天鹏,不同年龄代际的作曲家倾情而作,他们或以高远站位,回望峥嵘岁月谱写历史新篇;或以百姓视角,讴歌英雄感恩新时代;或以个体情感,找寻集体情怀的共鸣。这些不同角度、不同维度的真挚创作,立体而又丰满地诠释了“红色情怀”的深厚内涵。每一部作品的首演皆引发热烈反响,收获了诸如“旋律优美”“情真意浓”“振奋人心”等一众好评。
经过一年多的反复修改和打磨,这些委约作品也逐渐呈现出更厚实的成色。9月26日晚,乐团选取了吕其明的管弦乐序曲《红旗颂》、赵光的小提琴与大提琴双重协奏曲《石库门随想曲》,以及龚天鹏的交响曲《百年颂》这三部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以传承为主题,诠释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一直以来,作曲家赵光都把上海这座城市独特的气韵和文化,当作其最重要的创作主题。此次,为“红色情怀”创作的小提琴与大提琴双重协奏曲《石库门随想曲》,也是一部兼容并蓄、带有浓郁海派气息的器乐佳作。在北京音乐厅的首演现场,这部作品就收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深沉优美的旋律之中,既能感受到《大路歌》《北京颂歌》的恢弘气势,也能找寻到《拔根芦柴花》的江南味道,是近来文艺创作舞台上难得一见的将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交融于一体的时代精品。
从石库门里的星火初燃,到开国大典上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再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三代作曲家以不同的视角和笔法,将满腔的赤诚化为炽热的旋律,绘就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音乐画卷,抒发了他们厚植于心的红色情怀。
十易其稿探寻初心本源
作为上海爱乐乐团近年来的重点创作曲目,《百年颂》自创排以来就备受关注。在整个创作期间,驻团作曲龚天鹏几乎成日埋头于乐谱之中,边演边听、边想边改,两年间十易其稿,仍在孜孜以求。《百年颂》曾先后亮相于上海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晚会和上海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音乐会,并纳入2022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最新的第十一稿时长约39分钟。作品以纯器乐的表现形式和古曲交响曲的四乐章结构,深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光辉历程。
为了9月26日晚的音乐会,龚天鹏与指挥张亮就乐句衔接、配器色彩等进行了再一次的调整、讨论,希望带给乐迷常演常新的艺术体验。而这也恰恰是上海爱乐乐团的一大光荣传统。“吕老就是一面镜子,包括龚天鹏在内的年轻作曲家都会自觉地以他为参照,把精益求精的执着当作自己的创作信条。这也给了我们信心,将《百年颂》打造成又一部高峰作品。”上海爱乐乐团艺术指导孙红说道。
从前辈身上获得精神指引,以及谱写多部红色题材交响乐的经历,激发了龚天鹏对创作使命更深入的思考,“‘为人民创作’不是一句口号,你的心中得真真正正地装着人民。我们文艺工作者的创作,必须抵达宽广境界,捍卫伟大精神。”
七十余载坚守为人民创作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永葆本色的生命密码。对吕其明来说,这也是激励他不断创作的“音乐密码”。1965年,吕其明创作的管弦乐序曲《红旗颂》在上海之春舞台初试啼声,在随后的半个多世纪里,这部中国音乐史上的杰作被无数次演绎。然而,吕其明并未放弃对《红旗颂》至善尽美的追求,在该作品首演54年后才最终定稿。
为方便乐队和演奏者使用,去年吕老又再次嘱咐上海音乐出版社,希望能将每个乐器的分声部乐谱单独制作出版,而即将于10月17日晚首次亮相的钢琴与乐队《红旗颂》,正是受益于此。钢琴的加入不仅丰富了整部作品的音响层次,也增添了演出的可观赏性,无论是高难度的钢琴独奏,还是与管弦乐队的协奏,都值得为之屏息聆听。而以一首钢琴协奏曲《黄河》被观众熟知的青年钢琴家孙颖迪自然是这部作品首演的不二人选。
在10月17日晚的音乐会上,乐团还将集中上演吕老近些年新创和修改的作品,如交响诗《铁道游击队》、随想曲《白求恩在晋察冀》与交响组曲《使命》。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随想曲《白求恩在晋察冀》,是吕老在其90岁高龄时的新创作品。2020年3月,在全国上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吕其明不断看到“白衣战士”冲上抗疫一线的感人事迹,多年珍藏于心的题材又跃动起来,他以电影《白求恩大夫》原创音乐为素材,创作了单乐章的随想曲《白求恩在晋察冀》。尽管这部作品只有短短的17分钟,但吕其明反复修改不计其数,其间还主动召开专家讨论会,直到乐团开始为此曲排练,吕老才暂时搁下了笔。
诞生于十年前的交响组曲《使命》,是当时吕其明为迎接党的十八大,与作曲家陈新光共同创作的一部献礼之作。十年间,这部作品被多次搬上舞台,在重大活动上演出,成为了吕老的又一部代表作品。十年之后,吕老再次对作品进行修改,并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上演,再度显出了一名人民音乐家、“七一勋章”获得者的责任担当。此次乐团将邀约唢呐演奏家左翼伟和二胡演奏家段皑皑,共同实现吕老的赤诚心愿。
回想七十年的创作历程,吕其明自称只做了一件最重要的事,“那就是践行着我的入党誓言和承诺,传承着我的红色基因,用音乐来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人民,歌颂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此次,上海爱乐乐团带来的两场音乐会也正是文艺院团自觉践行初心、传承薪火的生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