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情投入的艺术歌曲之夜|乐评
2022-10-29 15:31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上海大剧院-江一宁️/摄

10月12日,男中音歌唱家周正中与钢琴家陈默也合作,在上海大剧院演出艺术歌曲之夜。其曲目的选择、演绎者的水平,以及两位音乐家的全情投入,都让它成为一场难能可贵的演出。

艺术歌曲这个独特的体裁,是专家之学,演出也是吃力不讨好。由于整体的创作围绕诗歌,旋律的写作和种种细节的设计都与纯粹的器乐作品有所不同。而钢琴部分,最特别之处就是既要烘托、呼应人声,又拥有和人声对等的分量。同时,诗的内容如何以无词的形式化入钢琴部分,也是演奏者关注的核心。

就人声的部分来说,艺术歌曲很少像咏叹调那样,以高音、花腔炫人心目,必须唱得考究。周正在极为严谨的框架中,呈现了一个奇正相生的演绎。其端正之处,在于他唱出了艺术歌曲的规范——纯正的德语发音、微妙的法语韵味,二者在原作中施展的种种小手笔,都圆转自如。由此,他并不惮于选择最难演绎的作品。上半场的舒伯特声乐套曲《天鹅之歌》选段、马勒《五首吕克特歌曲》,下半场迪帕克的12首歌曲,如此高端而困难重重的曲目贴出,对于乐迷来说不啻为一份高级的礼遇。

声乐套曲《天鹅之歌》是舒伯特的名作,演绎难度并不低。其中第四首、名作《小夜曲》中,理想的歌唱线连绵不绝。周正中恰恰没有强化其优美与绵延,因为这样的特质在作品中已足够充分,歌唱家所要做的,是将轮廓表现得自然凝聚,分句与气口则是恰如其分。周正中很明白,这对于经典杰作的表现,是至关重要的。

同《小夜曲》构成对照,《离魂者》的意境极为悲怆、惨痛,音乐也不时以述说般的口吻代替歌唱。正是对语言的把握真正到位,歌唱家才能抓住那“叙”多于“唱”的异质魅力。与此同时,在作品的高潮部分,当强有力的高音穿越换声区,周正中所呈现的音质是如此均匀,衔接无痕,稳定而毫无颤抖,并且拥有那样集中的质感,再从中迸发出直击人心的情感强度。如前所述,这需要考究地演唱作品,这位歌者所呈现的,正是从技巧到情境,直至魅力升华的一气呵成。

不止是这样外在戏剧性突出的作品,舒伯特结合旋律之美同述说语气的代表作,如《爱的使者》与《白鸽使者》这两首,周正中同样面面俱到,连音无可挑剔,分句与吐字的清晰和品味,都堪称典范。而且那种语韵、音质和用声品味的结合太可贵了。同样在马勒的作品中,他揣摩最为细腻敏感的意境,将《不要偷看我的歌曲》唱出那种羞怯的情态,分外动人,而无任何忸怩之感。

处理吕克特歌曲中篇幅最长的《午夜》,周正中对前后段落意境层次的变化,把握得很到位。曲终高潮震撼人心,且顺理成章。而在迪帕克的作品中,他面对着更为“意识流”的叙述。这些作品述说的风格更强,旋律的形象更弱一些,更考验歌者对于音乐化的语言流动的把握。他在法语的韵味方面,也确实让人惊艳。

上海大剧院-江一宁️/摄

陈默也的钢琴部分,充分体现出钢琴演绎艺术歌曲的魅力。他和周正中磨合的时间并不很长,确实也未必能像伴奏专家那样配合。但钢琴家深入研究了这些作品,对于不同段落的情境,人声与钢琴主次分量的转换,都有切实的思考,且有出色的技艺将其呈现。钢琴独奏的段落不多,篇幅也短小,陈默也却总能在顷刻之间,就树立起自己的形象,将这部分的韵味发掘出来。哪怕是短短的过门乐句,他也会让句子的歌唱魅力与内容表现,达到与歌者分庭抗礼的程度。

尤其是在迪帕克那种意识流色彩的创作中,陈默也对于钢琴部分的风格与分量的塑造,更显其功底。如果两位音乐家能持续合作,这样的组合日后的发展是不可限量的。

张可驹/文


作者:

音乐周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