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的时候,经常有学生家长问我:我们该买什么价格的乐器呢?能不能帮我们去选一下乐器?怎么去鉴别乐器的好坏?作为专业教师,对于乐器的了解未必及得上乐器商或者是乐器制作室的师傅。作为天天在使用乐器,进行教学演奏活动的人,我只能站在“是否适合自己”这样的角度来给大家一些选择乐器的建议。
首先,选择乐器最好和自己的演奏水平相当。我自己一直抱持的观念是“演奏效果的80%主要是靠演奏者的技术和审美决定的,乐器决定大概20%甚至更少一部分”。根据自己的演奏水平来选择适合的乐器是一条基本准则。
对于初学者来说,选择一把价格中等的乐器,似乎是最明智的选择。对于年龄小的孩子,第一把琴还没有学会怎么保护,难免有磕碰,刚开始也不知道孩子是否能坚持学下去。所以第一把琴不建议买比较昂贵的。我建议大家在自己所在的城市,找到靠谱的乐器经销商,或者制作乐器的工作室的师傅去购买。这样售后和之后的乐器维护保养就有了保障。好的乐器制作工作室的口碑也是在几十年的时间里慢慢积累的,有口碑的工作室,服务和信誉肯定不会差。
对于学生的“第二把琴”,也就是要更换更大尺寸的乐器或者不满足现有乐器,打算去升级乐器的档次,我的建议是自己去试。因为此时,学生或多或少掌握了演奏的一些技术,也建立了对于声音的审美观念。完全可以自己去挑一把符合自己使用习惯和审美的乐器。哪怕是同一个价格的乐器,同一位制琴家同一个年份用同一水平材料制作出来的两把琴,也会在声音上有细微的差别。这就是选择乐器最有趣最迷人的地方。我们根据自己的使用场合、审美、技术要求来选择一把相对适合自己的就可以。
用我自己举例,我自己拉琴是以教学示范和拉乐队为主,所以对于乐器的音量要求较小,音质要求较高,就会选择音质干净柔和一些的乐器;自己的手掌不是很宽,所以琴颈略细一些的演奏起来舒适一些;不太喜欢追求特别辉煌的音质而更加喜欢干净利索的演奏,所以琴的反应要尽量快一点等。这样的描述听起来可能很抽象,但是会拉琴的人一拉就懂。总之这把乐器用起来不费力,很顺手,发出的声音让你感觉就是心里想要的音色,就是一把适合你的乐器。
对于高阶学习者,水平达到一定程度,身高也足够使用4/4成人琴。我会建议在经济能力范围内选择好一些的乐器。这里的“好一些”除了考虑到刚刚说的“好用”,还可能因为琴的年份、制琴师的身份、琴本身木材的成本等让乐器价格水涨船高。举一个例子,几万和几十万的琴,声音听起来会有明显的不同,但是售价34万和38万的乐器,相差4万元,声音听着可能未必有明显差别。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选择呢?
要相信自己的耳朵,如果你觉得便宜的琴就是好听,就大胆选择,不要因为虚荣心去买更贵的琴。如果觉得贵的乐器自己能承受,也真心喜欢,买到家里也绝对不亏。一个在学琴、练琴上投入了很多精力和情感的人,买一把配得上自己努力的好琴是完全值得的。在能承受的范围内,拥有一把价格不菲、值得自己珍视的乐器,不仅在物价飞涨的今天能保值,每天拉着也是一种满足和享受,对于督促自己进步是有益无害的。
最后要说的是,无论我们买了什么价格的乐器,都要记得保护好。平时多留意一些乐器保养的文章和视频,或者直接去咨询工作室的老师。如果买了很贵的乐器又不打算再使用了,建议通过各种渠道把乐器赠送/转让给需要的人。毕竟乐器在演奏者手中发出声音时才最展现其价值和生命。希望每位演奏者都能拥有一把适合的乐器,每一把乐器都能拥有一个赋予其生命的主人。
俞倩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