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仿真管风琴公司展示厅 胡庭银/摄
最近笔者留意到,随着管风琴艺术在中国的普及和推广,仿真管风琴(Virtual Pipe Organ,简称VPO)概念已经步入人们的视野并有逐渐取代电子管风琴市场的势头。
仿真管风琴,顾名思义,虚拟真管管风琴。笔者初次接触仿真管风琴已是多年前,当时因受上海某理工科大学所聘,为在校学生开设管风琴艺术暑期课程,所用之琴正是荷兰某公司赞助提供的仿真管风琴。自本世纪初移居北欧后,笔者在西贝柳斯音乐学院从管风琴零基础直至管风琴最高演奏级别的十多年间,自始至终接触的都是真管管风琴。为弥补自己对于仿真管风琴的知识空白,笔者特地前往荷兰,实地参观、考察了仿真管风琴制造公司(工厂),对其开发、生产有了近距离接触和了解。
仿真管风琴与电子管风琴
仿真管风琴与电子管风琴,从外观来看没有明显差别。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发声原理。电子管风琴通过集成芯片发声,而仿真管风琴则是通过一款名为Hauptwek的原声音源采集软件发声。Hauptwek软件诞生于欧洲,至今已在欧洲市场存在多年。它是以“采集并录制各教堂的真实管风琴音源,并允许演奏者使用MIDI键盘来输出音频”为原理的一款计算机软件。虽然仿真管风琴的发声原理与固化在电子管风琴内的芯片发声路径相同,但因有Hauptwek开源、存储并可不断增加诸多教堂(目前以欧洲教堂为主)管风琴的真管音源,给有需求的专业演奏员和业余爱好者们提供了足不出户便可体验世界上不同真管管风琴美妙音色的无限可能。
计算机平台上的组合工作界面
起初,在Hauptwek上可以选定某个教堂的音源进行演奏;如今,甚至可以借助计算机平台将这些音源进行随意组合。这是电子管风琴上千篇一律的电音色所无法企及的,其为演奏者所创作的音乐乐趣亦是电子管风琴无法提供的。但是,客观地讲,在过去的许多年中,电子管风琴确实为在中国普及管风琴艺术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也为仿真管风琴进入中国作了铺垫。
仿真管风琴与真管管风琴
虽然仿真管风琴在音色上可以最大程度还原真管管风琴的听觉感受,但它毕竟是电子产品。与真管琴相比,仿真管风琴上的物理感受明显有别,最常见的便是手指对琴键的触键感觉。演奏者在演奏真管管风琴时,必须感受:触键瞬间、按键过程和离键瞬间,而这在电子产品上是长期以来的历史难题。
借助科技的高度发展,欧洲仿真管风琴对“仿真”的追求日益精进。笔者在参访荷兰仿真管风琴公司之际,该公司已建立了欧洲各地管风琴演奏家的数据库,包括演奏家的学历、职业和生活习惯等多方面信息,笔者也有幸被作为华裔演奏家录入其中。之所以建立这个数据库,公司方的解释为:“由于电子产品和真管琴在物理感受上最直接的区别体现在琴键的触键感受,公司希望在开发‘仿真’的道路上,同时尽量做到接近真管的触键感受。而可以告知感受是否真实或准确的,只能是长期在真管上进行实操的管风琴演奏家。”
笔者在参访期间亲眼所见该公司从世界各地采购各式不同材质、规格、触键压力的手键盘和音栓拉杆等部件。当时我亲身体验了三款陈列在展示厅桌上的手键盘,感受之后直言“产自意大利的,带有磁力片的纯木质手键盘体验感最佳,因为其触键感几乎接近真管琴”。后来被告知近期所有亲身来体验的管风琴家反馈一致,而这款手键盘也是同一批采购中最昂贵的。如今欧洲的仿真管风琴,已经能做到结合人体工学,灵活调节每位演奏者对键盘的不同需求。
荷兰仿真管风琴公司展示厅桌上陈列的管风琴部件 胡庭银/摄
仿真管风琴对于仿真度精益求精的追求还体现在结合Hauptwerk软件和真音管共同发声。曾经有一架座落于荷兰一所乡村教堂内的真管管风琴,因历经沧桑,内部音管已严重被毁。荷兰的仿真管风琴公司将其琴壳收购并复原,在安装了Hauptwerk软件的同时,竟还奋力修复了一部分受损不算太严重的真音管。于是,最终将这个“混血儿”呈现在我们面前。控制台包含原始手键盘和修复时添加的手键盘;在配备Hauptwerk电子音栓界面的同时也保留了一部分有功效的原始音栓拉杆,而琴的外观却高度还原了其本来面目。
本文作者试奏Hauptwerk软件结合真管发音的管风琴
关于这种“混血”方式,笔者当时直截了当提问仿真管风琴公司总裁,“如何会想到要去收购历史琴壳,然后制造混合琴呢?”
管风琴演奏专业出身的总裁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我们开发的仿真管风琴,再逼真也只是电子产品,只能是真管琴的临时替代品,不能取而代之。仿真管风琴与犹如艺术品般的历史管风琴相差甚远。荷兰向来以管风琴为傲,我(们)希望可以利用现代科技,尽我们的所能把璀璨的管风琴文化完美地保存下来。也正因此,我们的仿真琴,所有的木料配件都尽可能按真管琴的要求来制作。我们绝不会使用塑料键盘,虽然实木造琴成本很高,但我们的初衷就是为了能最大程度表现仿真管风琴的最佳音色。”
仿真管风琴能取代真管琴吗?
真管管风琴的造价之高众人皆知,目前在国内无法成为普及管风琴艺术的主体。即便在当下,国内对管风琴的认识仍尚聚集在业内一小撮儿人群,大部分人对管风琴的认识完全来自于电子管风琴,而对电子管风琴的认识又几乎全盘源于对双排电子琴(双排键)的印象。如此好似多米诺骨牌般的一连串类推,误导国人长期以来都认为但凡有多个手键盘,并同脚键盘一起使用的便都是管风琴家族乐器,令人啼笑皆非。这不但局限了国内人们对管风琴这架乐器之王的正确认识,更迟缓了管风琴艺术在国内的健康发展。仿真管风琴,借着其独特的音源优势,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可以帮助管风琴艺术在中国的普及与推广。时下,国内管风琴艺术方兴未艾,管风琴的建造事业也有长足发展。仿真管风琴的售价尚可被百姓接受,体积也不大,非常适合放置在家中作为专业管风琴演奏或业余管风琴爱好者的练习琴。
目前,(以欧洲市场为例)仿真管风琴与电子管风琴售价相当,只是若要升级Hauptwek软件,增加更多真实音源;或建立物模平台,进行音源组合工作,其后续花费可能无法预估。而该问题在电子管风琴上不会发生。任何乐器都有其特质,并无优劣好坏之分,电子管风琴对于仿真管风琴在投资上是低廉的,对于普通管风琴爱好者也够用,但电音色和塑料琴键的触感始终是其弱项;而仿真管风琴虽能展现真管音色,键盘也可能被做成实木,但在实际音效上,由于物理结构有别于真管琴,永远只能是临时替代品。
荷兰仿真管风琴的公司规模之小出乎笔者的意料,公司的工作人员,从总裁(管风琴演奏专业)到市场销售(工程师专业),再到数据整理员,几乎都是斜杠身份,他(她)们无不是在本职工作以外来携手维系仿真管风琴公司的正常运营。坦率地说,他们并不靠这份副业赚钱,能把他(她)们聚在一起,组织开办公司,搭建工厂的惟一动力只是“对管风琴艺术的热爱”。希望国内的仿真管风琴开发商或Hauptwerk软件引进商,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仍能保持对管风琴艺术的那份初心、那份真诚、那份纯粹,带领国人正确认识并区分双排电子琴、电子管风琴、仿真管风琴和真管管风琴,实实在在为管风琴艺术在中国的普及推广尽一份力。
胡庭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