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晨韵与北京民族乐团合作演奏唢呐协奏曲《吹飞寒》
2月1日,唢呐演奏家胡晨韵从福州结束三天三场讲座,飞抵北京。在与北京民族乐团完成第一次排练后,他非常开心,甚至觉得北京一点儿都不冷。北方正午时分的阳光,晒在身上,暖在心里。两天后的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内,当唢呐协奏曲《吹飞寒》最后一个音落下,他终于完成了与北京民族乐团的首次同台。
二者的首次合作与首次同台,相差了整整半年。去年7月,北京民族乐团举办唢呐专场音乐会,胡晨韵就应邀前往北京,但仅与乐团进行了一次排练,就由于疫情防控原因不得不在酒店进行7天隔离,他也因此遗憾错过了音乐会。今年年初,北京民族乐团策划新乐季的首场音乐会,团长李长军首先想到了胡晨韵。随着防疫政策的调整,这次,胡晨韵终于成功牵手北京民族乐团。
疫情三年,很多音乐家的事业都或多或少受到影响。但胡晨韵这三年,好像更火了。他成了哔哩哔哩网站(B站)UP主,视频点击量过百万;他举办个人唢呐协奏曲音乐会,首演了多部委约作品;他还尝试用唢呐演绎动漫音乐,跟摇滚合作,以及举办各种普及讲座。“其实并没有计划,只是想到了就去做。做成了回头看,哦,还不错。”说完,胡晨韵呵呵一乐,是他一贯的“表情包”式笑容。
胡晨韵非常随和,待人接物,总是先微笑再说话。胡晨韵非常客气,回复微信,永远是连发四个谢字,诚意满满。胡晨韵非常自信,说起唢呐,滔滔不绝……
古老乐器成为当代“网红”
2020年疫情初期,朋友建议胡晨韵将自己的演奏视频上传至B站。起初,他就是想上传一些演奏片段,做一些唢呐的普及。但有网友留言,问他可不可以用唢呐演奏动漫曲目。“看到留言的那一刻,我特别兴奋。”胡晨韵讲述到此,突然提高了音量。他很快就“交了作业”,而后大受欢迎。网友们源源不断地在评论区写下他们想听的曲目,于是,就有了唢呐版《大鱼海棠》《火影忍者》《名侦探柯南》《神女劈观》……就这样,胡晨韵成为B站的UP主,而且越来越火。
对这个收获,他坦言自己没有想到,但他不期望成为“网红”,只是想借助这个平台表达自己。“我一直不会自己界定唢呐可以吹什么、不可以吹什么,一切皆可吹。”说完,胡晨韵哈哈大笑,又追了一句:“我就是一个‘不务正业’学生的典范。”三年疫情,对他而言也是一个转折,“留给我思考的时间、观察的时间、尝试的时间,更多了。速度慢下来,心绪静下来,反而有更多的收获。”
“爱你孤身走暗巷,爱你不跪的模样,爱你对峙过绝望,不肯哭一场。”小提琴与唢呐新潮搭配演绎的抒情版《孤勇者》,为这首歌增添了全新生命力。这是2022年12月10日,胡晨韵在上海音乐厅举办的《吹破次元》唢呐ACG跨界音乐会中的15首作品之一,他用唢呐带领大家穿越二次元世界。音乐会的最后,胡晨韵带来日本动画《灌篮高手》中的《好想大声说爱你》《直到世界的尽头》。
“或许这些动漫游戏作品已经变成了回忆,但当熟悉的旋律响起时,你会发现那些青春的热血与美好一直在你我的心中。”这场音乐会的曲目都是胡晨韵精心挑选的,而且全部取得了版权。音乐会现场,《大鱼海棠》音乐制作人吉田潔特邀连线,与电吹管、大提琴隔空演绎了这首作品,把观众带回《大鱼》那片浩瀚宁静的大海中。
策划、演出这样一场音乐会并不轻松,但是胡晨韵不怕麻烦。“主办方找到我,说想举办这样一场音乐会。我非常开心,精心挑选曲目,一首一首地找到版权方。特别欣慰的是,很多版权方都很支持我们,免费让我们使用。”因为这是一场动漫音乐会,胡晨韵认为作为音乐家必须具备版权意识,这是对创作者的尊重。
“当你看到满场的观众,看到他们手中挥舞的荧光棒,看到他们的大合唱,看到他们追忆青春的泪水,你会觉得很满足。”胡晨韵相信不少观众可能是第一次走进音乐厅,他们绝大多数是冲着这些动漫作品来的。“我们要做的是让他们不虚此行,这就够了。”
因为掌声爱上唢呐
胡晨韵总说自己不是一个好学生,因为好奇心太强。“上学的时候,偷偷学萨克斯,两天就学会了,圣诞节跑出去演出,挣零花钱。”胡晨韵边笑边讲,不自然地压低了声量,好像生怕被老师听见,“可能也是我的这份好奇心,为我日后用唢呐与其他艺术门类合作打下了基础。”
胡晨韵其实最初学的是二胡,因为父亲就喜欢拉二胡。但是在学校训练的时候,胖胖的他被唢呐老师挑走了,认为他有力气、肺活量大。“好,那我就去吹唢呐。”
胡晨韵认为自己的唢呐学习一路都有好运伴随。小时候,他跟随任同祥、杨礼科学习,在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本科又跟随刘英学习。毕业的时候,老师建议他进团,他就考入了上海民族乐团。“上学的时候,我觉得我不讨厌我的专业,但是也谈不上多热爱。就是按部就班,四平八稳。我真正爱上唢呐是大学毕业进入上海民族乐团以后。”胡晨韵诚恳地说,“进团后,我感受到了所有民族乐器交汇在一起的氛围和力量。我们去国外演出,大家一起走过四十多个国家。以前我不知道吹了多少遍《百鸟朝凤》,但是看到外国观众对我们中国民族音乐的喜爱和认可,对我产生了极大的触动。”也就是从那时起,胡晨韵觉得应该让手里的这支唢呐发挥更大的能量,“我是因为掌声爱上专业。”
胡晨韵说自己走出校园后,做得最少的事是教人吹唢呐。“我不怎么带学生,只有很少几个。我吹什么曲子,学生就吹什么。这种教学模式和理念首先需要家长接受,学生喜欢。”胡晨韵主张,学生一定要比老师棒。
“技艺的传承不是最重要的,我想做的是改变大家对民乐的印象,告诉大家民乐背后的故事。”于是,胡晨韵去中小学开讲座,去群艺馆做普及,甚至大年初一都在给大家进行民乐普及讲座。“我每年大年初一都应邀去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做国乐导赏公益系列讲座,每次都是全满,这就说明了大家对民乐的喜爱。如果不是真爱,怎么会大年初一还来听讲座?”
胡晨韵现在是上海民族乐团创作策划部的负责人,进团后,他又回炉去上海戏剧学院攻读了艺术管理专业的研究生。“我进入上戏的第一课,院长说了一句话对我触动很深——不要做跟老师一样的,为什么?因为这里是原点。”这句话胡晨韵起初并没有完全理解,或者说是没有完全想通。随着学习的深入,他发现了音乐世界更大的外沿。“我从附中起,身边的人都是学音乐的,可是这次研究生的学习,让我结识了很多非音乐专业的同学。大家在一起学习、生活、头脑风暴,确实让我眼界打开,为我带来一种意识的转变。”胡晨韵形容自己的音乐之树长出了更多的枝蔓。
安安静静听唢呐
“大家对唢呐的固有印象首先是红白喜事,其次是这个乐器‘嗓门’太大,说的上来的唢呐曲只有《百鸟朝凤》。现如今,随着唢呐‘破圈’,加上网络的助推,它被更多年轻人认定为‘网红’乐器。但大家看到的唢呐都是这件乐器的一个侧面或者说剪影,其实,这件有着1500年历史的乐器,既可以高亢火热,也可以安静悠扬。”胡晨韵2015年就举办过一场音乐会,名为“今晚安安静静听唢呐”。“什么时候大家想要放松时,点开播放器会选择唢呐曲,那这件乐器才真是走进了大家的心里,也就没什么后顾之忧了。”说完这句话,胡晨韵沉默了几秒钟。
“现在演奏唢呐,不再只是要往响了吹,使劲吹,我们要放松下来,寻找一种松弛的状态。”胡晨韵说自己一直在变,“我变的一个核心就是寻找我最想要的状态。松弛是我现在最想要的,而且这种松弛对演奏有利,对听众也有利,因为你吹得松弛,他听得也就松弛。”在胡晨韵看来,演奏方式的改变不仅可以延长音乐家的演奏寿命,也符合现在的审美需求。
近年来,越来越多唢呐演奏家,尤其是年轻唢呐演奏家的身影出现在各类演出中。从《唤凤》开始,也有越来越多的作曲家愿意涉猎这件乐器,为其量体裁衣。
2022年9月18日,“一生所爱——胡晨韵专场音乐会”在捷豹上海交响音乐厅演出。这场音乐会首演了三部委约新作,为了这场音乐会,胡晨韵从酝酿到策划再到实施,用了7年时间。当晚,他上台后首先告诉观众:“今天的主角不是我,而是这三首唢呐新作品。”郭文景的《山魂》、李博的《悟空七章》、敖翔的《如戏》先后上演,不论是作品还是胡晨韵的演奏,都颠覆了观众对唢呐的传统想象。
“我委约三位作曲家创作时,没有提任何要求,就是希望他们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作曲家们一开始都不太相信,跟我再三确认。”胡晨韵说,这不是“大撒把”,而是对作曲家的充分信任。“当我拿到三部作品视奏时,我觉得很满意,我找对人了,这就是我心中的唢呐作品。”有的作品从谱面上看很简单,但演奏起来却不容易。“留白越多,越需要你的音乐表达要到位。”胡晨韵坦言演出结束也有前辈对作品提出了意见,“我接受并尊重所有的声音。因为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年龄不同,所以听到同一部作品的反应也不同,这很正常。我希望大家可以看到‘你眼中唢呐的另一面’。”
当下,一个事件,必须有“梗”才能炒作。很多人觉得唢呐这件乐器有“梗”,甚至刻意把唢呐吹得非常难听,以获得喜剧效果。说到这里,胡晨韵苦笑,“网上有人把唢呐吹得很难听,却有很高的点击率。人们说这是‘扮丑’。”他觉得,既然是客观存在,就不用去抵制,顺其自然就好。“至少它让所有人知道了这个乐器的存在。那么我们再在各个平台上推广唢呐,吹得比‘扮丑’好听,观众自然能够对比出好坏。”
孟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