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乐人的绿皮“绝世秘籍”
2023-03-14 13:37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九阳神功,金庸笔下的武功绝学,《九阳真经》所载(原文道:“这部《楞伽经》中的夹缝之中,另有达摩祖师亲手书写的一部经书,称为《九阳真经》”)。经无色、郭襄和张三丰传承,成就了少林、峨嵋、武当三派,也使得张无忌绝处逢生,逆袭成为武林第一高手。

身处江湖,我们何尝不想如张无忌般在白猿腹中独得一本武功秘籍,习得神功从此一览众山小。作为载体,文字使得语言得以传承,出版业的发展使得音乐教学几百年里的许多“武功秘籍”都能一夜之间传遍“武林”。今天管乐人的江湖,《九阳真经》不再是藏于白猿肚子里的孤本,《乾坤大挪移》也不止隐秘于阳顶天尸骨所捧的羊皮之上,初习器乐一两年的小童已有论斤称量的教材,亦有考级教材随时检验自己练到了第几层。可为什么捧着《九阳真经》在琴房苦练的你我,没有成为千千万万个张无忌,依然练不成九阳神功?

慨叹之余,我们不妨再次回看《九阳真经》的传承。张三丰、郭襄、无色大师三位武林前辈都未获得全本的经书,只是习得觉远大师呓语的片段经文,且因自身资质的差异各有领悟。于是,反观我们琴房积满灰尘的《九阳真经》,除了文字和乐谱外,玄机究竟在哪里?

难以参透的绿皮书

上世纪下半页,我国铜管教育先驱朱起东翻译了被誉为“小号圣经”的阿尔班小号短号教程,教材的每一部分都有着译成中文的阿尔班本人的讲解,为了便于理解亦附有朱先生的译者注,非常容易上手。而另一套绿色封皮、薄薄的教材在国内的普及度并不高,且让人难于下手,这就是欧美铜管乐界人手一本的《马克思·史劳斯伯格:小号每日训练及技术练习》(Max Schlossberg Daily Drills and Technical Studeis for Trumpet)。

史劳斯伯格

史劳斯伯格1875年生于俄国,早期在莫斯科的皇家音乐学院(Imperial Conservatory)学习,后在德国柏林跟随Kozlic教授深造,并于1910年加入了纽约爱乐乐团,成为了古斯塔夫·马勒的号手。举家移民美国后不久,史劳斯伯格受聘于纽约的“音乐艺术学院”(Institute of Musical Art),也就是后来的茱莉亚学院,在短号依然是主流乐器的年代,史劳斯伯格在小号教学法上默默耕耘着,在近三十年的演奏和教学中,总结了现代交响乐团小号演奏员的必备技能以及获取这些技能的练习途径。1936年,直至先生离世,小号还未从短号的阴影中走出,也还远没有成为独奏乐器。然而史劳斯伯格自己未必想到,他的学生以及后辈占据了欧美众多乐团的职位,他所播撒下的种子生根、发芽、结果,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伴随着小号的崛起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学派并载入史册:史劳斯伯格学派(The Schlossberg School),至今影响着管乐从业者。

《马克思·史劳斯伯格:小号每日训练及技术练习》封面

要出版吗

文字使得信息和思想得以传承,但有其局限性。尤其在表演艺术教学领域,草率地说某本专著完全地传承了某种思想,恐怕连著者本人也不敢认同。

被誉为“二十世纪美国学派创始人”的史劳斯伯格,尽管在教学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本人始终对于出版并没有太多兴趣。相传先生晚景凄凉,生命中的最后时刻还要在医院的病榻上教学以填补亏空。或许,随便几页纸,属上自己的名字,就能换来丰厚的版税,但先生始终没有这样做。史劳斯伯格教材扉页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因材施教,对每个学生充满耐心,避免使用任何严格甚至刻板的方法:这也许真正解释了史劳斯伯格何以成为一名伟大的老师。”这似乎暗示了史劳斯伯格教学法的精髓是对他每一位学生的关爱,并不是寥寥几行谱子可以诠释的。恐怕这也是先生不愿出书立著的原因。讽刺的是,写下扉页上这段话的人,正是在先生死后便急着以先生之名换取版税的,史劳斯伯格的女婿:哈利·弗雷斯塔德(Harry Freistadt)。他为我们留下了属于铜管的《九阳真经》,学界本应对这位女婿充满感激,但似乎,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在成为女婿之前,弗雷斯塔德也曾是史劳斯伯格的学生,手上自然有不少岳父在每堂课上亲笔写下的音符。1936年9月23日先生离世,据说弗雷斯塔德贼一般地潜入史劳斯伯格的寓所,把散落在书房、卧室、餐厅的所有写着音符的碎纸片都收集了起来,按照自己的判断将谱例分类为长音、连音、吐音、音阶等,并送到了出版社,几个月后(1937年)就有了“每日练习”的首版。

绕开史劳斯伯格的众学生,得以草率出版的“每日练习”虽按照序号标了155条,但内部逻辑看起来有些混乱,难度梯度、力度标记、速度标记、演奏法标记似乎都有些让人皱眉,但依然大受欢迎。研习者追捧这一教材,除了史劳斯伯格本身的名望以及教学成果外,也确实证实了这些练习能够有效地帮助大家为在现代交响乐团演奏小号作好充分准备。

12年后,就在史劳斯伯格长号版面世时,弗雷斯塔德也为小号版的再版撰写了一篇名为“关于史劳斯伯格方法的记录”(Notes on the Schlossberg Method)的迟到的序,正式提出了“史劳斯伯格教学法”。遗憾的是,教材内容上未有任何补充或注释。

秘籍要义和心诀:After Schlossberg

多年后,替弗雷斯塔德程门立雪的,是小号独奏家、教育家托马斯·史蒂文斯。年轻的史蒂文斯也是史劳斯伯格教材的忠实爱好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演奏能力的精进,他愈发觉得应该深究这本绿皮教材的精髓。他先后走访了5位最优秀的史劳斯伯格学生,详细记录了这几位演奏家在与史劳斯伯格学习期间的心得,收集了大量谱例,尽一己之力探求这一“武功秘籍”的心诀。

第一位受访者路易斯·戴维逊(Louis Davidson)时任克利夫兰交响乐团小号首席,他对弗雷斯塔德的行为非常愤慨,认为史劳斯伯格的手稿不该被拼凑并仓促出版。第二位受访者哈里·格朗茨(Harry Glantz), 纽约爱乐乐团小号首席,20世纪三四十年代铜管界的佼佼者。第三位受访者内森·普瑞格尔(Nathan Prager),纽约爱乐乐团第二小号,当时在纽约口碑最好的演奏者。第四位受访者是我们都熟悉的詹姆斯·史坦普(James Stamp)。第五位受访者威廉姆·瓦齐亚诺(William Vacchiano)是史蒂文斯先生的老师,也是继格朗茨之后纽约爱乐乐团的首席小号,在茱莉亚学院执教了近半个世纪。

最终,史蒂文斯在大量访谈工作后,破解了1937版史劳斯伯格教材中的不少谜团:

首先,史劳斯伯格是完全因材施教的,他会依照每个学生的性格、能力实施特定的教学计划。学生演奏的强项以及与生俱来的能力,先生绝不会碰触;针对其弱项则会像医生开药方一样手写练习,并标注特定的力度、速度、演奏法,使得学生最终都能无短板地胜任交响乐团的任何工作。比如编号80,史劳斯伯格曾在给不同学生的作业中标注过ff和pp这样差异巨大的力度,其实这两个学生一个不会吹弱,而另一位没有吹响的能力,同一个练习旨在帮助学生补足两个八度内琶音断奏力度上的短板。遗憾的是,弗雷斯塔德编注时把ff和pp相加并除以二,得出mf,将其写在谱例下,最终让这一极具挑战性的练习变得不痛不痒。其实,最合理的解释是,这一教材中出现的155条练习,不过是155个索引(index),或被理解为155个药方,每一条都有根据具体病情而制订的医嘱,有些可以在其他音域和调性进行拓展,有些则不必完整练习。

其次,这155条的顺序和分类没有太多逻辑上的意义,其难度梯度也因此乱序。如果没有合理的指导而盲目练习,定会觉得前几页过于单调无聊(并不简单),而中后段的困难练习集中出现,极速消耗我们的体能和信心。此外,有不少重要的桥梁性质的练习并没有收录在1937年版的教材中。

基于此,史蒂文斯出版了《写在史劳斯伯格之后》(After Schlossberg)一书,致敬伟大的史劳斯伯格,也为我们手中的绿皮《九阳真经》补上了心诀。

《写在史劳斯伯格之后》封面

同样的故事,完满的结局

史蒂文斯的第四位走访者,詹姆斯·史坦普(1904-1985),16岁就成为职业演奏家,曾任尤金·奥曼迪(Eugen Ormandy)时期明尼那波利斯交响乐团的小号首席,后移居加利福尼亚,从事多年好莱坞电影和其他商业录音。1954年心梗复发后,史坦普的工作重心转向教学。至今,史坦普已经成为小号甚至整个铜管界家喻户晓的名字,几乎世界上每个琴房楼里都时常传出他那句标志性的旋律:Do Re~ Do So La~ So Do……

史蒂文斯这样评价詹姆斯·史坦普:我相信詹姆斯·史坦普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老师之一。他因材施教,教学方法丰富,无论是小有名气的交响乐团演奏员、爵士乐手还是12岁的小朋友,都能在史坦普的帮助下得到提高。

《詹姆斯·史坦普》封面

我们手捧史坦普的蓝皮教材时,应当再一次感谢史蒂文斯:史坦普晚年,健康每况愈下,教学和公开活动越来越少,甚至有一段时间只能卧床。一次探望中,史蒂文斯诚恳地对他讲:“吉米,我希望你无论如何振作起来,把你的教学核心思想完整地写下来出版。”史坦普回应道:“汤姆,我觉得没有这个必要吧?”史蒂文斯严肃起来,“如果你不亲自出版,你去世后的第二天就会有无数的人站起来说他是你的学生,得到了你的真传,开始打着你的旗号讲学、教课。我敢打赌市面上也很快就会出现许多版本的Stamp教程,其中难免会有与你相左的观点。你就会像史劳斯伯格一样,没有留下任何亲述的机会,任凭大家误解你几十年的教学,甚至误导未来的你不曾谋面的学生。你不希望类似的事发生在自己身上吧?”史坦普张大了眼睛,最终听取了史蒂文斯的意见,在自己生命最后的阶段,在学生的协助下完成了蓝皮书的出版。因史坦普教学系统里有大量号嘴练习,为提供音准辅助,汤姆·斯蒂文斯还在汤姆·丹布里的帮助下为史坦普的每一课练习做了音频伴奏,且后续出版了同样著名的“史坦普红皮书”:《詹姆斯·史坦普补充教材》(James Stamp Supplemental Studies)。

有人玩笑地说,史劳斯伯格的伟大在于:仅仅一个第13条就养活了史坦普。而史坦普那句标志性的旋律:Do Re~ Do So La~ So Do也确实是第13条中的那几个音演绎而来,参透史坦普这几个音,就足“称霸武林”了。在史蒂文斯看来,史坦普作为史劳斯伯格的忠实信徒,用自己的方式传承了一个学派的要义。

李锐/文


作者:

音乐周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