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里的王世光|悼念
2023-05-11 19:26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编者按:4月28日晨,中央歌剧院原院长、作曲家王世光,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2岁。王世光一生中创作了大量作品,包括歌曲《长江之歌》、歌剧《第一百个新娘》和《马可·波罗》等,蜚声中国乐坛,其中歌曲《长江之歌》广为流传。本报特约音乐评论家蒋力撰稿,通过回忆与王世光交往的点滴,缅怀作曲家。


王世光刚刚上任中央歌剧院院长那年(1988),我与他相识。那时我在报社当编辑,有点闲空就会到歌剧院去看排练,还去他家采访了一次。后来我在北京音乐厅主管演出业务,屡屡得到他及歌剧院的帮助,与他的关系也渐渐靠近。1996年,他拍板将我调入中央歌剧院。那时的歌剧院穷得叮当响,一天下班后,他招呼我去他的办公室,一张方凳上摆了两样熟菜、半瓶白酒,这就是他招待我的第一餐了。2000年他退休以后,与我的联系明显少了,十年后我移居上海,与歌剧院若即若离,与老院长的联系反又多了起来。先是邮件、短信往还,后来发展到微信密切交流,其间还有在不同城市的不期而遇。多方面的了解,加深了我对他的敬重,但一时很难用几句话概括。他去世后这几日,我重新翻看了他给我的信函、邮件和我们之间的微信,也勾出许多回忆。据此成文,虽都是片段,然亦可见其人。

4月28日上午,得知作曲家王世光病逝的消息后,我第一时间给青年歌唱演员龚爽发了微信语音,希望她把演唱《长江之歌》的视频再发一次。龚爽的第一反应是:“啊?天呐!震惊!”

一年前,龚爽在朋友圈发了她演唱《长江之歌》的视频。她说:“《春天花会开》的舞台上,我选择了一首流传四十年的经典作品《长江之歌》(王世光曲,胡宏伟词)。选择这首歌需要很大的勇气,我反复研究了多位老师的不同版本。珠玉在前,难以超越,但我想用不同的声音和方式来诠释它。来到这个舞台,我是为了寻求传统与现代乃至未来的结合点,我希望用不同的打开方式来表达这些经典传统的音乐作品,我也会继续在这个舞台上尝试、探索并追寻着。衷心地希望大家能给予我最真实、最宝贵的意见,我都会欣然接受。”

我见到后,转给了世光老师,说,“龚爽请您赐教!”

他回道:“谢谢选用了这首老歌。老歌新唱,别有新趣,从美声到民族唱法的转还,很是自然,唱得很好。各种唱法的歌者都唱,说明和者多,好啊。已经有三位朋友推荐给我这个视频了。龚爽唱得自然、热情,音准很好。我孤陋寡闻,昨天还上网查了介绍她的条目。很好,很喜欢。请代我谢谢她。”

备受鼓舞的龚爽说:“得到了王老师的鼓励和认可,我非常地荣幸和感动!我们这一代歌者,选择演唱经典曲目,目的就是用更加年轻、现代的审美让大家重温经典,给经典注入新的活力,这样年轻人也能喜欢。希望我能做到,也特别感谢王老师的评价。”

中央歌剧院离退休的老同志们有个每月一次的聚会,凑在一起吃顿午饭,轮流做东,交流信息,传递感情。王世光为之命名“歌老会”。

2018年5月2日我从上海回到北京,世光老师跟我说:“这个月的聚会是4号,青年节,你退休了,也来参加吧。”那天,我陪世光老师一同前往。席间,《瑶族舞曲》的作者茅沅对王世光说:“要祝贺你。这几天,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之后都在播放你的《长江之歌》。再次祝贺你写出这么好的作品!”

9月2日,世光老师给我发微信:“7号中午的歌老会能来吗?”

我知道那个月预定有一台王世光作品音乐会,准备凑到临近的时候再从上海过来,所以回信问:“您的音乐会是几号啊?”

他给我转发了中国交响乐团给他的通知:“王老师好!部里关于创排项目的批复正式下来了。按照今年的新要求,各团需要减少申报的中型演出的场次,非常抱歉,您的专场音乐会也取消了。咱们有机会再合作。”

世光老师告诉我:“本应是9月16日,后来取消了。”9月19日,他说:“在《中国老年文化》刊物上见到你的文章了。此事(歌老会)属可持续发展项目,盼多来参加。”

这个“可持续发展”,逗得我不禁一笑。

2021年,《人民音乐》约我写王世光。世光老师听说后,给我发来了一批材料。我特意问他,有什么希望不要忽略的重点内容,请他明示。世光老师微信回复:“‘新娘’(歌剧《第一百个新娘》)一剧我很想再推向舞台,四十年过去了,太久了,故请多描几笔。总谱我已经打成电子版了,遇有良机上演,就方便了。”

歌剧《第一百个新娘》剧照

《洪湖交响曲》这个作品,我相对陌生,发信去问,世光老师答复:“这是湖北省歌剧舞剧院委约的四个乐章的交响曲,他们之前已经委约过同题材的小提琴协奏曲,让我写交响曲,也安排我去采访过。我自己觉得写得一般般。我对那里的了解并不是很深入,当年的历史也复杂。要说出手有模有样也可以,但是我自己不甚满意,只有第三乐章的安魂曲,我觉得还比较好。此作品未能成为保留曲目。回想起来,如果写成二十分钟的交响诗,去芜存菁,就对了。”

我和夫人王燕合写的《王世光:向歌剧来,为音乐生》一文刊发后,很多人还在居家办公,一时见不到杂志,我就在自己的公号里连发了六次。

世光老师回道:“二位直播带货,本人坐享其成,不好意思了。等我慢慢写点小文,给二位添点小佐料,以表谢意吧。这两天在整理给河南大学音乐学院写的合唱《大河颂》。十五年了,他们又要在校庆时唱其中的两首,是陈家海教授要的。还是有点脑筋退化,干活儿慢,丢三落四的。磨磨蹭蹭也不能停,一旦停下来,可就彻底‘歇菜’了。”(2022年5月31日)

他的自画像,曾两次发给我,他说:“打谱累了,抓张A4纸,用圆珠笔涂鸦解闷。权供一笑。”又说:“关于《长江交响曲》的演出情况,补充两条:1.在北京,国家大剧院,2008年5月,首届‘中国交响乐之春’,湖北省歌剧舞剧院乐团、歌剧团演出,俞峰指挥,首席梁大南,合唱有咱剧院部分演员参加。实况在网上有。我上台谢幕了。2.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了一套中国作品总谱,2010年10月在中山公园音乐堂办了一场音乐会,北京交响乐团演出,谭利华指挥。最后一曲是《长江交响曲》第四乐章。他们通知我提前到,要签名售书。我打车到南河沿下车,没走几步,右脚皮鞋的鞋底完全脱落了。这可是怎么也想象不到的意外。我坐在马路牙子上,用鞋带儿把鞋底子捆在脚上,打车回府了。我怎么面对观众售书签名?还要登台谢幕?就算浑身都是嘴也说不清呀!我又不是卓别林,算了,回家吧。”

这些年,王世光能出门时,他的行踪多与歌剧有关,我与他也多在剧场相遇。2021年3月22日,我和王燕到天桥剧场看复排的舞台版《马可·波罗》彩排。那天,我第一次见他拄上了拐棍。

2021年歌剧《马可·波罗》在天桥剧场复

2022年2月下旬,我在上海住进中山医院,要做直肠恶性肿瘤切除手术。他闻讯后,即宽慰我:“也不知道怎么说为好,这些事我都经历过了,你比我更明白事理,一定会坦然面对的。就是病房不让抽烟,较难受。不抽也好,当年我也挺过来了。前途是光明的,如同乘火车,总要过隧道,或长或短,过了就亮堂了。说白了,这是无可奈何的事,只能强迫自己多活动。我切了一段结肠、三分之一膀胱、一叶肺,现在八十一了。您轻多了,很快就会复原的。”

几天以前——2023年4月25日,我到北京人民医院通州院区的急诊楼去探望世光老师,很想像他宽慰我那般劝他几句。无奈,我在他身边站了一个小时,他始终没有醒来。只有男护士叫着“王世光,王世光”为他翻身时,他本能地睁了一下眼,不过两三秒。他去世的消息传开后,一位青年教师在朋友圈发了一段世光老师劝过她的话:“不要把遇到的困难看得那么严重,自己把握住舵,用力划船,还有渡不过的漩涡吗?”

我保存了王世光1991年给我的一封信,其中有两页是他为自己写的艺术简历。除了主要作品之外,他还提到为中央歌剧院复演上世纪五十年代保留剧目;为《白毛女》(1977年)、《刘胡兰》(1978年)做音乐整理、配器;为冼星海1939年以抗战为题材的歌剧《军民进行曲》重新整理和配器,1985年上演,总谱已收入《冼星海全集》;1979年还参与了歌剧《山花烂漫》的配器。

2022年5月26日,世光老师微信与我,略谈到他为《白毛女》配器等事:“配器这事,在作曲家看来,可能仅仅是个‘活儿’,也可能不仅于此。”担任中央歌剧院院长那些年里,编配的事他依然继续做,比如,为《唱支山歌给党听》改编了男声四重唱版。又如,剧院新年音乐会上演唱的乐队伴奏合唱版《青春舞曲》,也是他的配器。这个版本,流传较广,但他配器这样的事,关注的人已经不多了。

我保存了一份歌剧《山林之梦》剧本的打印稿,封面上的剧名还是《滑稽鬼》,下面的落款是:“2008年3月工作用本。”扉页上,有王世光的几行铅笔手迹,“创作空间很大:可以改为中国背景(选某地方、民族等),只要有山林即可;可以在大剧院,也可以在小剧场;可以用大型交响乐队,也可以用单管编制的小型乐队。”

2012年8月,《山林之梦》首演。王燕看了该剧录像和钢琴谱及剧本后,写出很长的观感(主要谈意见),世光老师几乎逐条对应地做了笔答。这个充满真诚讨论色彩的文件,现在还存在王燕和我的电脑里。我一直幻想着有一天能刊发出来,或许能派上更实际的用场。

今年4月19日,我收到世光老师的微信:“我想再推一下《山林之梦》,情况您都了解。一切交给王燕了。请帮忙。按室内歌剧来搞也好。我出不了门了,也不干预了!一切由王燕定。”

发这条微信时,世光老师莫不是已有了更强烈的预感?万没料到,这就是他给我发的最后一次微信。

今年3月17日,我登门看望世光老师。随我同去的是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歌剧音乐指导专业硕士研究生隋欣茹,她的硕士学位论文的题目是《歌剧音乐指导视角下的歌剧〈山林之梦〉》。能来向作曲家直接请教,学生求之不得。

与欣茹聊《山林之梦》时,世光老师讲到一个细节。住在厦门时,他聆听着鸟儿的鸣叫,记住了音高和鸣叫的效果,落到《山林之梦》的创作上,出现了这样一段:滑稽鬼(男主角)隐入山洞,雪儿(女主角)登场前,一提琴和二提琴烘托着,长笛吹奏出模拟鸟鸣的音列,钟琴和竖琴以含有附加音的小三和弦,与空灵的纯五度音程应答长笛。那是他寻找到的与鸟鸣对应的音高,也可以说是他对大自然的回报。

那天谈话时他精神尚好,但起身去过卫生间后,拄杖返回的那几步就让人担忧了,每一步都伴着一声痛苦的、吃力的呻吟。

2022年7月22日,世光老师发来一图,是他和男高音歌唱家莫华伦的合影:“昨天去剧院看《图兰朵》彩排拍的。1996年请他来(在《图兰朵》中扮演卡拉夫),那是他初次登上北京的歌剧舞台。当年的彩排,我请了不少记者朋友。一位记者追问,‘莫华伦是唱通俗的吧?’我说,‘莫华伦是唱美声的,唱通俗的是我。’”

蒋力/文


作者:

音乐周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