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1日,是华中师范大学Tiankong(天空)合唱团的20岁生日。这一天,Tiankong合唱团建团二十周年庆典音乐会在武汉琴台音乐厅举行。
20年,足以让喃喃学语的婴孩,长成亭亭玉立的女孩儿或是玉树临风的小伙儿;20年,足以让才露尖尖角的小苗,长成参天大树;20年,足以让满头青丝,变成缕缕白发……
20年,对于一个团员流动频繁的大学生合唱团而言,意味着什么?
建团、成长、成熟,用歌声唱出自己的合唱品牌,并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始终如一坚持高品质的艺术水准——这一切,华中师范大学Tiankong合唱团做到了。这20年,Tiankong合唱团有艰难跋涉,也收获累累硕果。
Tiankong合唱团二十周年庆典音乐会由Tiankong合唱团创始人、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田晓宝担任艺术总监,音乐学院副教授邓畅担任音乐总监。田晓宝率青年指挥曾琰、徐筱园担任本场音乐会指挥。
音乐会在女声合唱作品《天空Ⅱ》的歌声中启幕。“天空是看得见的梦,梦是一尘不染的天空……”由词作家唐跃生写下的诗句,在作曲家夏炎彬谱曲下,成为每一个Tiankong人和热爱Tiankong合唱团的人心中的独特乐音。不少从各地赶来的Tiankong老团员和Tiankong迷们听到这首作品,泪水忍不住涌了出来。
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任友洲代表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上台致辞,祝贺Tiankong合唱团成立二十周年。见证合唱团发展二十载的华师大老领导路钢、翟天山、马敏、黄晓玫、杨宗凯出席了音乐会。
音乐会曲目颇具特色。20年来Tiankong合唱团首唱的曲目有上百首,音乐会精选三十首Tiankong的经典作品,以创意“盲盒”的形式展现。Tiankong女声团纯美空灵、情感细腻的声音特色,将女声合唱《渔光曲》和《纳西古调——寻》《春晓Ⅱ》等曲目的不同特点与魅力一一展现。在这些年的发展中,Tiankong陆续在女声团的基础上增设了男声团、混声团、少儿团。不同的分团也在音乐会中一展风采,男声团的《娄山关》、少儿团的《让我们荡起双桨》与《放飞少年》,或醇厚或清亮,歌声拨动观众心弦。
混声团演唱的无伴奏混声合唱作品《芭蕉和葡萄》富有民族色彩,由作曲家甘霖作曲,合唱团以原生态唱法演绎。无伴奏混声作品《风》由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周娟创作词曲,旋律瑰丽奇幻,Tiankong混声团丰富的声线与巧妙的处理为创作者笔下灵活多变的“风”赋予生命。Tiankong合唱团在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参赛中演唱的作品《Chi d’amor Sente》《雨后彩虹》、团歌《燕子》意义非凡,当它们再次被唱响时,音乐会掀起一波高潮,也开启了大家关于Tiankong20年回忆的闸门。《我爱这土地》《想你的365天》《传奇》这几首作品,Tiankong的演绎犹如一份细密的诉说,包裹着如流水般的情感向听众袭来。音乐会最后,全体团员和现场观众共同唱起《生日歌》,祝Tiankong合唱团20岁生日快乐。
除了作品巧思精选,庆典音乐会在服饰的选择上也颇具心思:音乐会上半场合唱团穿的是Tiankong复出后这十年间经常穿的灰白渐变色系演出服;下半场,团员身着合唱团第一个十年的演出服进行演出;少儿团则穿着中式服装,与Tiankong立足母语、推广中国审美体系合唱的想法相吻合。
音乐会过程中设计了欢迎老团员回家的“点名”环节。为了给Tiankong庆祝20岁的生日,近百位老团员从全国各地赶来,Tiankong对他们而言,除了是深爱的合唱团之外,更是一个“家”。
这次音乐会主持人、老团员荆晶经历了Tiankong的起步和发展阶段。在Tiankong度过的每一天,还有跟随合唱团“走南闯北”参加过的每一次活动和比赛都让她难忘。现在,荆晶已经在一所学校工作了十多年,从最初组织班级合唱,到现在成立女声合唱团,在Tiankong的学习与经历,除了让她获得了指导学生的专业经验,更化作一种内在力量支撑着她——这不只是一个声音、一份纯净、一种理念,更是一直伴随她职业生涯的一份底气,指引她前行。
加入Tiankong10年的现任Tiankong合唱团指挥、博士生徐筱园说,10年前听到田晓宝总监对Tiankong“艺术、团队、感恩”六个字的概括时,自己不是很理解。通过这10年在团里的感悟,她觉得自己理解了一部分。“艺术,是一道光束,拥有晨光的温度,让我们感受到学习艺术原来是这样的。团队,能够把光聚拢,它有着深厚的土壤,是一种坚实的力量。感恩,是多彩之光,散发着光明,因感恩,心灵才如此安宁。”这也是她对“Tiankong精神”的理解。
Tiankong合唱团女声团团长翁晓仪即将毕业,她在音乐会后台接受电视台采访时说,这是自己和Tiankong在舞台上的最后一次谢幕,也是自己在华师大的最后一次谢幕,“一开口就开始哭,想更好享受这个舞台,享受与观众的交流。”正如歌曲《天空》中所唱:“我站在这里歌唱,是为了那一份久违的感动,让幻想回答自己,相信每个生命都听得懂。”坚持艺术,这就是Tiankong人坚持与相聚的最大理由。
生日庆典音乐会前夕,Tiankong合唱团团员在华师大校园里进行随机采访。受访学生不仅对Tiankong合唱团有所了解,有人还是Tiankong的粉丝,不少学生参加过2023年华中师范大学“天空杯”合唱节活动,与合唱有了一次“亲密接触”。
Tiankong合唱团创始人、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田晓宝说,“今年团庆的主题是‘光’。Tiankong是一束光,这束光是能量之光、力量之光和温暖之光,它引领和鼓励我们前行,也引领更多人追随合唱之光。”
【延伸阅读】
立足母语,拓展美育
成立于2003年的Tiankong合唱团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立足于中华母语文化的Tiankong合唱艺术呈现形态及教学训练模式,并相继拓展建成Tiankong混声、童声、男声合唱团,“Tiankong”已发展成一个优秀的合唱品牌。
5月20日,华中师大在庆典音乐会前一天举办了Tiankong合唱团建团20周年合唱艺术与教育发展座谈会,来自各个院校的专家学者、Tiankong合唱团的新老成员等相聚一堂,探讨Tiankong的美育范式、合唱思维、艺术未来。与会者在座谈会上达成共识:Tiankong合唱团是华中师范大学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美育的典范。
主题发言环节,音乐学家修海林发表题为“相遇‘天空’,呈现高校美育的熠熠之光”的发言,指出高校美育之不足的同时,肯定Tiankong合唱团在此方面的贡献。他表示,艺术化的生活和生活化的艺术相互依存,并提出高校美育应该“又专又美”,持续发展。作曲家刘晓耕以“相知‘天空’,探寻中华民族母语合唱之美”为题,将作曲家喻为“画图者”,将指挥家喻为“施工队长”,肯定Tiankong合唱团对多元化母语体系合唱作品的接受和推广。
音乐学家石一冰的讲话“相守‘天空’,重塑Tiankong的合唱思维及时代站位”对Tiankong合唱团的团结精神和强大的辐射力表示赞赏,认为其对湖北地区合唱事业发展起到带头作用。作曲家温展力在讲话“相惜‘天空’,寻觅Tiankong合唱之美”中表示,Tiankong合唱团不囿于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更重要的是起到美育作用,传播音乐之美。
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主任赵洪向本次座谈会致信,在信中他充分肯定了Tiankong合唱团对中国合唱事业,特别是合唱艺术在综合类高校普及起到的推动作用。“Tiankong走过的20年,也是合唱团艰难跋涉的20年,在团员流动频繁的情况下,如何保证稳定的艺术质量?在没有足够资金投入的情况下,如何谋求自身的发展?其中甘苦也只有参与其中的人才能体会到。这20年,不仅是Tiankong的20年,也是中国合唱艺术大发展、中国高校合唱艺术逐渐从合唱活动走向合唱艺术的20年。”
田晓宝表示,合唱是全世界公认的音乐教育最为行之有效的艺术教育形式。他希望Tiankong合唱团20年发展积累的合唱经验,可以对全国高校艺术教育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他坚持,要加强培养大学生对民族合唱的认识感受和体验。立足于母语的歌唱教育,理应多演唱体现中国语言、声韵美的作品。Tiankong继续坚守自己的艺术,坚守中华民族传统,进一步探索创新中国合唱的范式,“用Tiankong的歌唱,讲好中国的故事。”
陈茴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