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晚,“经典传承·琴韵新声”中国钢琴创编新作品比赛决赛音乐会在四川音乐学院举行。该赛事由四川音乐学院主办,四川音乐学院钢琴系、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承办,旨在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承经典音乐文献,发掘优秀的钢琴音乐创作创编人才,推动钢琴音乐在新时代的蓬勃发展。比赛面向全国各大音乐院校、文艺团体以及海内外有志于推广钢琴艺术发展的同仁征集作品,参赛者须以中国听众耳熟能详的民间音乐曲调或广泛传播的优秀经典声乐作品为创编前提,创作以钢琴为主的多种形式的作品,如钢琴独奏、双钢琴以及包含钢琴的小型室内乐作品。
最终,吕勃言《幻想曲·九儿》获一等奖,郑楚《小河随想》、夏良《彝山舞乐》获二等奖,陈秋成《燕子》、俞颐《丰年》、黄佳玥《无锡景》获三等奖。
标准立足传统,评审多面而严格
赛事自2022年1月21日启动以来,吸引了全国各年龄段的作曲家关注并踊跃投稿,共收到有效参评作品75首。经过初赛评委会公平公正的严格评审,遴选出9首作品进入最后的决赛环节,分别是《燕子》《丰年》《无锡景》《从头越·源起》《幻想曲·九儿》《彝山舞乐》《喜洋洋》《小河随想》《思卿》。
5月26日晚,由四川音乐学院钢琴系师生担任主要演奏的决赛音乐会举行。四川音乐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文锋,作曲系党支部书记姚春城,钢琴系副主任何沙,以及决赛评审委员会全体成员共同出席了音乐会。通过钢琴家们的精湛表演和再度诠释,9首决赛作品得到充分的艺术提升及完整呈现,音乐会在线观看人数截至发稿前已突破8.6万人。这些决赛作品展现出了作曲家们扎实的创作技法和丰富的钢琴表现力,音乐表达朴实真挚,民族风格强烈浓郁,在不失原始乐曲(歌曲)美感与风格的基础上,以其悠扬的旋律、富有新意的创作构思赋予了作品强烈的时代音乐语言。
比赛决赛评委会主席、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温德清介绍,举办此次比赛就是想在传承钢琴艺术经典的同时,发掘一些新的创作、新的声音,鼓励年轻、新晋的作曲家参与进来。“中国的钢琴改编曲在过去有王建中、黎英海、储望华、殷承宗等音乐家的作品,他们的尝试非常成功,创造了几乎难以逾越的高峰。本次比赛的初衷,就是希望通过把传统乐曲和民歌中影响比较广泛的旋律改编为钢琴作品,让这些曾经家喻户晓的旋律通过钢琴传递给钢琴爱好者们,帮助这些旋律再次流传。”温德青表示,为此,比赛评委会制定了明确、严格的评判标准:在流程制式上,评审过程采取导师回避制。评选标准,其一是要有熟悉的旋律,其二是便于演奏,其三是要有可听性,其四是有当代性和时代特征。“这四个基本标准当然需要一些专业技术的支持和支撑,才能使乐曲流传开来。从初赛到决赛,我们希望给予每个参赛者最大限度的公平。”
参赛作品民族性与技术性并重
获得此次比赛一等奖的钢琴独奏曲《幻想曲·九儿》是上海音乐学院学生吕勃言大三时创作的。作品根据音乐人阿鲲为电视剧《红高粱》创作的主题曲《九儿》的旋律主题改编,歌曲的曲调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其悠扬婉转的旋律表现了主人公九儿的形象与人物性格,在短短的几分钟内诠释了九儿的一生。在《幻想曲·九儿》中,歌曲旋律作为全曲的核心,融合剧中男主人公“余占鳌”的音乐主题,不断在不同的情绪中进行重复、变奏,用音乐的变化发展推进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的变化。作品通过不断变化的钢琴化、复调化织体,在钢琴上实现了层次丰富的音响效果和音乐情绪,既有哀婉悲凉的轻声细语,也有悲愤热烈的高亢强音,充分展现了一个敢爱敢恨、倔强坚韧的人物跌宕起伏的一生,也展现了危难时刻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抗争血性,具有强烈的叙事性、民族性和高超的音乐技术。
温德青对这部作品给予肯定:“曲作者的这个和声感觉很好,对音乐的整体结构把握也非常完美,感觉没有一点多余的成分,没有任何连接不舒服的地方,所以这个作品得到大家的公认和一致好评,非常符合我们这个比赛的宗旨。”
值得关注的是,这次参赛的作曲家包括老中青三代。获得二等奖的作曲家夏良今年已经年过六旬。他创作的《彝山舞乐》以西南彝族地区具有舞蹈性格的歌曲《快乐的啰嗦》的旋律为素材,经过改编创作为一首精练而颇具民族特色的作品。作曲家充分发挥了钢琴演奏的表现技巧,用多种技法来变奏主题,充分发挥了钢琴的演奏技巧,加上多姿多彩的和声技巧的应用,使作品充满了色彩斑斓的音响效果。节奏上的重音移位、不对称节奏,以及复节奏的运用,造成既丰富又错落有致的律动效果。左手伴奏声部不同音程的组合与高叠置和弦的运用,模拟了不同的打击乐器的音效对比。作曲家尝试运用多种手段来达到音表其声、乐表其意的效果,营造出欢腾热烈的民俗舞蹈场面。
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任重道远
此次比赛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搭建平台,让更多的年轻音乐家脱颖而出。三等奖获得者之一、作品《燕子》的创作者陈秋成,是中央音乐学院的在校学生,他坦承:“最开始想选的其实是一首叫《可爱的一朵玫瑰花》的歌曲,因为我对这首歌相对比较有感觉。后来碰巧听到这首《燕子》,觉得这首歌比那首更好。”谈及创作过程,他直言没有刻意地思考,只是跟着内心的感觉,觉得怎样更好就这样去写,“我觉得刻意地去思考创新反而会让创作变成一种所谓的附庸风雅的、前卫的庸俗,我认为应该尽量还原这首歌本身带给我的那种感觉和它独有的气质。”陈秋成表示,之所以选择降e小调是因为它的色彩符合自己对这首民歌忧伤而并不沉重,相对年轻、轻盈的印象,那是一种清新的、纯洁的,但有点忧郁的气质。“总之,我写这首曲子的时候也没想那么多,没什么明确的目的性,就是听了这首歌后喜欢它,然后按照我的方式用钢琴呈现出来,就这么简单。”
二等奖获得者、华东师范大学作曲教授夏良对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方向有更加明确的认识,他坦率地指出,“整体来说,参赛作品都是具有相当高的水准和品质,也涌现了不少优秀的作品,但让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少了一些。未来中国新创作的钢琴作品应追求全面发展,多姿多彩,让广大听众喜闻乐见。应该出现更多个性鲜明又极具分量的作品,来丰富舞台上的钢琴精品。有些遗憾的是,能在音乐会中长演不衰的作品比较少见,这固然需要新作品有所突破,但不少钢琴演奏家也存在‘重洋轻中’的偏向,这两方面都应该有所改进。”
在公布最终获奖结果之前,本次比赛组委会主席、四川音乐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文锋代表主办方,向进入决赛的所有作曲家致以热烈祝贺,并向为之辛勤付出的专家评委们表示由衷的感谢。文锋表示:“中国钢琴音乐经过百年的探索实践,已经形成蔚为大观的文化传统,涌现出一批兼具时代性和民族性的钢琴音乐作品,向世界乐坛发出了独特的琴韵新声。一路以来,从模仿西方的创作手法到融入中国元素,再到专门创作具有中国风格的钢琴曲,中国钢琴音乐在创作技法、弹奏技巧、音乐内涵和情感表达等各个方面都均有显著创新与发展,而钢琴创编是其中不容忽视的显著路径之一。对于推动中国钢琴音乐的持续发展,四川音乐学院履职尽责,肩负使命,更誓在发扬优良传统。举办这次活动不单是为了推动钢琴音乐事业在新时代的发展,同时也旨在发掘优秀的钢琴音乐创编人才,甄选出融合情感表达与风格技法、具有丰富艺术性与钢琴表现力的作品,并期待它们能在大众艺术文化领域中流传,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贡献一份力量。”文锋代表主办方向广大年轻的音乐创作者们发出诚挚邀请,请大家持续关注中国钢琴创编作品的后续活动及未来发展,也希望本次活动可以激发大家对钢琴创编的热情,再创一个又一个新的经典。
张听雨/文
“经典传承·琴韵新声”
中国钢琴创编新作品比赛获奖名单
一等奖:
吕勃言《幻想曲·九儿》
作品形式:钢琴独奏
上海音乐学院
二等奖:
郑楚《小河随想》
作品形式:钢琴独奏
上海音乐学院
夏良《彝山舞乐》
作品形式:钢琴独奏
上海音乐学院
三等奖:
陈秋成《燕子》
作品形式:钢琴独奏
中央音乐学院
俞颐《丰年》
作品形式:钢琴独奏
德累斯顿卡尔·马利亚·冯·韦伯音乐学院
黄佳玥《无锡景》
作品形式:钢琴独奏
上海音乐学院
优秀奖:
杨泽昊《从头越·源起》
作品形式:大提琴与钢琴
上海音乐学院
刘雨轩《喜洋洋》
作品形式:钢琴独奏
四川音乐学院
郁庭逸《思卿》
作品形式:钢琴独奏
中央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