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论坛迎来第十届,十支乐团获评优秀民族管弦乐团
2023-06-17 21:44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10支优秀民族管弦乐团上台领奖

6月3日至4日,由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新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主办的第十届华乐论坛暨“新绎杯”优秀民族管弦乐团遴选活动在河北廊坊举行。最终,中央民族乐团、中国广播民族乐团、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上海民族乐团、广东民族乐团、河南民族乐团、江苏省演艺集团民族乐团、山东歌舞剧院民族乐团、北京民族乐团、苏州民族管弦乐团等10支乐团入选。

十年巡礼中国民乐事业

本次活动以优秀民族管弦乐团作为论坛的主题,通过业内征集、单位推荐、专家评委会初选和终审,遴选出10支具有专业性、代表性、示范性和良好声誉的优秀民族管弦乐团,围绕优秀民族管弦乐团的艺术成果开展自述和评论“1+1”式研讨。

据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吴玉霞介绍:“华乐论坛已举行了九届,分别对创作、指挥、演奏、教育、理论评论等领域杰出人士进行遴选和1+1研讨,已形成学会的专业主题,并且成为民乐人引以为傲的学术交流和展现平台,对推动业界艺术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作为华乐论坛的10年之作,本届论坛重点研讨遴选出的10支职业民族管弦乐团,通过对各自的团队理念、成长历程、组织建设、市场开拓等方面的介绍和研讨,回顾以往,展望未来,为中国民族管弦乐艺术事业不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营造良好氛围。”

6月3日的开幕式上,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刘锡津在致辞中讲道:“10年前,我们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新一届领导对如何打开学会工作的新局面展开探讨,最终我们找到一个对民族音乐发展十分重要的切入点,即全面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乐的发展历程,用10年时间,开十届论坛,出版10部民乐理论专著,为中国民乐的发展和繁荣总结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宝贵经验。10年之约转身而至,在文旅部艺术司以及新奥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在海内外全体民乐人的积极参与和努力下,我们兑现了当初的庄严承诺,创建海内外瞩目的重要品牌活动——华乐论坛。10年华乐论坛,从评选经典民族管弦乐合奏曲、协奏曲、青年作曲家作品、室内乐作品,到评审评选出杰出民乐指挥家、演奏家、教育家、理论家,再到今天评选优秀民族管弦乐团。走过10年论坛之路,无论音乐会还是研讨会均是异彩纷呈。10部理论专著《乐谭》,其艺术成果和社会影响更是万千瞩目。业界都有这样一个共识:十届华乐论坛是对中国民族音乐事业蓬勃发展的一次庄严巡礼。”


十支乐团分享奋斗历程

两天的论坛期间,10支民族管弦乐团先后进行自述和评论。北京民族乐团党支部书记、副团长贺丽佳率先进行“在路上——北京民族乐团走过的这些年”主题发言,从打造原创作品、培养领军人才再到“破圈”创新……让大家深度了解这支成立不足8年的民族乐团的不俗成绩。随后,音乐学家张伯瑜以“从社会的窗户望出去——北京民族乐团随想”为主题,对北京民族乐团进行评述。张伯瑜谈到,为了全面了解真实的北京民族乐团,他自己买票去北京大兴听北京民族乐团的一场惠民演出,当他看到满场的观众且多为孩子,都安静认真地听民乐时,他看到了北京民族乐团真实的社会价值。山东艺术学院教授彭丽为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和苏州民族管弦乐团两支乐团进行评述。彭丽表示:“一个是历史悠久的中国广播民族乐团,一个是年轻新锐的苏州民族管弦乐团,在准备两篇评述文章的过程中,我也收获了很多。”河南民族乐团由乐团首席成文文进行题为“扎根中原沃土,奏响时代旋律”的自述。成文文说:“10支乐团只有河南民族乐团是委派首席上台进行自述,这让我想到了自己27岁成为河南民族乐团的首席。这就是河南民族乐团的风格,一直给予年轻人机会。这次来参加华乐论坛,河南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方可杰、河南民族乐团艺术总监张列、河南民族乐团副团长陈霞为我上台发言保驾护航,虽然只是宣读一篇文章,但是大家帮助我反复练习,给我提出意见。这次经历带给我的成长,不亚于一场音乐会。”

论坛的最后,是分组讨论环节,大家畅所欲言。作曲家、指挥家景建树两天来认真记录每一个发言,“老前辈厚积薄发厥功至伟,新一代青胜于蓝更上层楼。中国民族管弦乐事业自有英才辈出建功立业,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10支优秀的民族乐团都有自己的奋斗足迹,听后很感动。”作曲家刘长远表示:“听了10支乐团的自述和评述感触很多。最大的印象就是繁荣,新老乐团繁荣发展,新创作品繁荣昌盛,演出形式多样。希望从这些新作品中,产生更多经典作品,目前看还需要经历时间的考验,需要作曲家不断努力,乐团不断努力。”南京民族乐团执行董事徐凯表示:“我作为南京民族乐团的代表,参加华乐论坛,让我有了和全国同行进行交流、学习的机会,为今后的工作开阔了视野,指明了方向。”


堪称民乐文化振兴工程

琵琶演奏家兰维薇的发言充满了感性的描述:“与前九届不同,本届论坛的焦点从个体转向了群体。中国民族管弦乐团是中国传统音乐、民族器乐在新中国时代发展、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孕生的,反映了民乐人渴望突破、渴望发展、渴望与他国优秀文化对话的宏愿,是中国传统音乐、民族器乐在当代的盛大表达。中国的民族管弦乐团,发展有早有迟,有的乐团团龄长至花甲,而最年轻者尚及垂髫。从各乐团的自述发展成长史可见各家甘苦与沉浮。今天,我们放眼于中国民族管弦乐团星夜中的这10颗星,无论恒星、行星、流星,无论此刻或曾经的灿烂,还是闪烁中冉冉可辨的未来,都用自己的光和热,星星辉映,照亮了夜。”

对于本次活动,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副所长冯卓慧谈道:“对一个专业性的社会团体来讲,能够持续10年举办学术论坛,从不同的角度着力于民族音乐传承与推广事业,是令人敬佩的。历届的华乐论坛分别以民族音乐创作、民族管弦乐指挥、弓弦乐、吹管乐、弹拨乐、打击乐、民族音乐教育和理论评论为主题,对各领域的成就给予归纳,就相关学术问题展开研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民族管弦乐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次论坛以民族管弦乐团为关注对象,从全国范围内评选出10支优秀团体,在展示其成就和特点的同时,通过理论研究与客观评述,交流推广了各个团体的成功经验,同时也展现出我国民族音乐事业的兴盛态势。当下,以交响化呈现的民族管弦乐,是民族音乐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也是民族器乐综合性的集中展示。在这样的形态下,民族乐器的个性与民族器乐的共性得以充分展现。因此,吸引了各领域最突出的艺术家投身其中,共同为民族音乐事业辛勤奉献。这次论坛对于优秀艺术团体的遴选,既突出了民族管弦乐团队建设的重要性,也在更高层面上凸显出艺术家们价值所在。”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吴玉霞表示:“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是一代代民乐人的精神家园,也是传承弘扬民族音乐的重要平台。华乐论坛是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打造的专业学术品牌,是全体民乐人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工程的具体举措,在继承和弘扬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华乐论坛不仅是一次遴选活动,更是一项民乐事业的推动与民乐文化的振兴工程。组委会希望通过华乐论坛共议民族音乐发展大计,让更多的民乐人和民族音乐事业被关注、受尊重。”

孟绮/文


作者:

音乐周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