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晚,“长城随想——民族音乐作品专场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上演,这场由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中央民族乐团、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主办的音乐会,意在纪念刘文金逝世十周年,回望先生的创作生涯。音乐会选取8首刘文金创作于不同时期的作品,由指挥家刘沙携手中央民族乐团、中国歌剧舞剧民族乐团倾情演绎。
上半场的音乐会由三首协奏曲与两首民族管弦乐构成。开场曲为刘文金大学期间写就的处女作《豫北叙事曲》,采用二胡群、钢琴与乐队的形式,舒展而明朗。由郎朗、王雪飞、赵耘艺、刘海静、张宁、刘成安组成二胡群,闫寒演奏钢琴。富于浓重西南少数民族色彩的柳琴协奏曲《酒歌》,柳琴演奏家张鑫华的琴声玲珑,如在月光下自由地放歌起舞。笛子协奏曲《云》受笛子演奏家戴亚委约,创作于2012年4月,也是刘文金生前最后一部大型作品。乐曲第一乐章采用内蒙二人台素材,广泛运用上滑音、下滑音、历音等竹笛演奏技法,充盈着醉人的飘荡感。若单听二人台演唱似乎未有此感,但通过器乐化的塑造,将声乐中折叠的细节放大展开,就获得了一种新的审美意味,久久回味。
民族管弦乐《茉莉花》创作于1994年,1998年经修改后,亮相于维也纳金色大厅“虎年春节音乐会”。作者以江苏、河北等地的《茉莉花》曲调为基础,通过多元丰富的配器方式,形成一首结构完整、过渡自然、极富表现力的民族管弦乐。本次演出的第一部分整体速度略显缓慢,呈现些许松散感。
下半场的古筝与拉弦乐队《点染丹青》,弦乐的渲染与灵动筝音的行进营造出山水意境,宛若画中游、纸上飞。古筝演奏家雷靛云的演奏一气呵成,如穿线的珍珠,粒粒分明而连贯。京胡、女高音与民族管弦乐《戏彩》,由柏淼演奏京胡,李婷演奏京二胡,女高音王奕謌演唱,作品充满京腔京韵,或许因其戏剧性展开的需要,整体结构略显长大。
点题之作——完整版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由胡琴演奏家唐峰演奏。作为刘文金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长城随想》问世四十余年来,已经历了多版演绎,频现于舞台。然而本场音乐会的演奏,因多种元素恰如其分的汇聚,呈现出无可复制的超越性。
全曲的演奏始终保持着一种从容感,即使在高潮段落的营造中,也没有因快速、繁复、紧张而打乱“呼吸”,反而气息更加稳定深长,如坚实的内核托音乐之底,每一个音符都带着爬升的倾向与雄健的势头,最终突破天际而豁然开朗。观众随着音乐屏息凝神,本是主客两分的舞台上下,此时融为一体,澄澈到只剩下音乐,只留下感受。这个“静谧”的声场氛围,创造出难得的发挥时机,唐峰以“以静致远,以弱胜强”的理念,用极强的控制力处理出极弱极细的音响,直达耳膜,直抵人心,仿似丁达尔效应里穿透云层的阳光,映射出迷人的光辉。
音乐会在《我的祖国》动人的旋律中结束。整场音乐会在刘沙的指挥棒下,呈现出高度的完整性与融合性,彰显着指挥家对于音色品质的追求,特别是表现刘文金作品中的“金石之声”时,恢弘大气,荡气回肠。而就如这金石铿锵的声响一般,刘文金基于“力求人文至上,力求雅俗共赏”理念创作的作品,在今天已成为经典,并在一代代演奏家的磨砺演绎中,愈发绽放出金子般的光芒,成为永不褪色的时代回响。
李欣/文
田龙/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