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乐种到一个音乐专业,南音专业迎来设置20周年
2023-06-25 22:06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6月15日晚,“南花芳馨音旗展——泉州师范学院南音文化推广和学科建设交流音乐会”在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厅举行。来自泉州师范学院南音系的师生为观众带来了南音清唱《莲步轻移》《刺桐遗梦》、南音新创作品《独坐敬亭山》《南音打击乐与梨园旦科》、南音四大名谱之一《走马》、单箫独拍《箫声吟》以及2023年央视春晚节目《百鸟归巢》。现场观众通过一场音乐会,零距离欣赏到了南音各个时代、不同风格的作品。

整场演出由南音工作坊和南音文化推广节目两部分组成。“南音工作坊以沉浸式工作坊的方式呈现,向观众展示南音及南音乐器,让观众沉浸式体验世界级‘非遗’南音的魅力。”泉州师范学院社科处处长、音乐与舞蹈学院副院长陈恩慧说。

泉州师范学院于2003年将地方传统乐种南音引入高校专业设置,在海内外首创音乐学(南音方向)本科专业;2011年获批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点,开创了从一个乐种到一个音乐专业的办学历史,同时也开创了中国传统乐种高校办学之先河。今年正值南音办学20周年,泉州师范学院策划于6月13日至18日在北京举办“南花芳馨音旗展——‘南音办学20周年’文化推广和学科建设交流活动”,以展现20年南音办学的阶段性成果。本次进京,除了中央民族大学,南音系的师生还先后在中国音乐学院、梅兰芳纪念馆、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等地举办音乐会。

据泉州师范学院屈广清介绍,南音办学20年以来,90%以上的南音方向毕业生在学校、乐团等从事南音教学,遍及海内外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学校培养的三百余名南音毕业生‘反哺社会’,教授南音学生达二十多万人,拓展了传统南音从民间到民间的传承路径,建构起南音文化传承新生态。”陈恩慧说,以“南音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实践”获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是南音办学的历史性突破,也是学校在高等教育教学成果零的突破。“南音系率先系统性撰写了八十余部南音著作教材,填补传统乐种高校办学无教材的空白,同时弥补了民间南音传承缺乏教材的问题。”

音乐会上,箫笛演奏家陈强岑演奏了单箫独拍《箫声吟》。此曲以福建南音为素材,旋律优美动听,表达了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陈强岑与南音打了一辈子交道,退休后被学校聘为客座教授。从乐团到学校,从演奏到教学,陈强岑不仅是演奏家,更是民族乐器的改良发明家。“南音一直传下来的关键原因就是社团机制。泉州这么小的一个地方,却有上百个民间社团在传习南音,大家纯粹是因为喜欢南音而不是为了谋生。现在,我们在专业院校里培养南音专业的学生,这些学生毕业后将最正宗的南音传承下去,完善了南音的传承体系。”陈强岑说,退休之后来到学校培养专业的学生,让他真实地感受着南音传承的力量。

据悉,南音系的师生已经三次登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特别是2023年央视春晚与歌手谭维维共同演绎新创曲目《百鸟归巢》,引发了更广泛的关注。陈恩慧说:“台上的南音演奏者有的来自专业团体,有的来自我们系,这些专业团体里的很多演奏家其实也是我们培养的毕业生。”

南音研究生目前有三个专业方向,包括南音演唱、南音演奏以及文化产业与南音推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文化产业与南音推广专业的学生拍摄微电影《南音梦》、用动漫推广南音、打造南音文创产品等,用另一种方式传承着南音。

孟绮/文


作者:

音乐周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