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晚,“静听琴说——戴晓莲古琴专场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小剧场上演。古琴名家、广陵派传人戴晓莲携青年古琴演奏家吴文宜、青年笛箫演奏家毛宇龙为北京观众呈现了一场高水平、兼具古韵与新意的音乐会。
“静听琴说”系列音乐会由戴晓莲率领团队策划,从不同年代的琴曲中整理、新编、委约创作了大量琴曲,组成了“静听琴说”演出曲库,呈现兼具古典和当代的音乐语境。
音乐会以双古琴重奏《流水》拉开帷幕。戴晓莲大气舒展、清越自然的琴音以及吴文宜轻盈灵动的演绎相得益彰,两张古琴的错落却相和的演奏,突出了流水的立体感和空间感,以及水流的涌动。随后的独奏《捣衣》中,吴文宜泠然清脆的音色和富有颗粒感的琴音令人印象深刻。
本场音乐会,戴晓莲带来了四首独奏曲。作为极具代表性的广陵派传人,她在上下半场演奏的《梅花三弄》《潇湘水云》众所瞩目。“老梅花”是广陵琴派的“老三曲”之一,在戴晓莲手中,沉郁顿挫的古韵无以复加。而《忆故人》是戴晓莲的叔外公、古琴泰斗张子谦先生的传谱,其清新飘逸的泛音如同空谷传响,意蕴深长。后段以缓慢沉稳的节奏、绵绵不绝的琴音抒发了思念故人的情深意切,感人至深。大轴的《潇湘水云》,玲珑的泛音营造了烟雨朦胧的氛围,委婉柔美舒展,让人神清气爽。戴晓莲的独奏中,《酒狂》是令全场为之一亮的全新演绎,戴晓莲在曲中加入了浓厚即兴色彩的乐段,让《酒狂》化身为不拘一格的“酒狂随想曲”。
二重奏也是本场音乐会的一大亮点。戴晓莲提手示意,请出了毛宇龙,他是笛箫演奏家詹永明的弟子,颇得大师真传。两人坐定后相视一笑,名曲《鸥鹭忘机》随即响起,琴箫起转空灵之处,细腻隽永的乐思娓娓道来,流转出物我两忘、道法自然的哲思情怀。毛宇龙随后与吴文宜合作的《梅花三弄》(新梅花),箫音稍缓,与古琴相和,对比分明、强弱有致,更为立体地呈现了此曲中的“凌霜音韵”,箫的自由加花处让人惊喜连连。毛宇龙在下半场演奏了詹永明的代表笛曲《听泉》,将其清幽雅致的风格展露无遗,其演奏富于想象和诗意,让人彷如身置奇境。
音乐会的另一亮点,是全新版本的古琴与鲁特琴二重奏《渔歌》迎来首演。作曲家王辰令在《五知斋琴谱》的基础上,根据演出效果不断加入新的音乐元素。在此新版之中,鲁特琴声部引用了巴赫《G大调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的元素,呈现巴赫与古琴隔空对话的巧妙乐思。戴晓莲清柔婉转的古琴与吴文宜鲁特琴明亮活泼的合奏,展现出与众不同、具有独特魅力的音乐效果及和谐美感。十八段起而低回,转而高扬的无词歌中,暗含东西作曲技法的融合,让曲调恬淡、琴韵悠长的原曲增添了与众不同的色彩。
12年前,在上海贺绿汀音乐厅,戴晓莲曾主持举办了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丝竹更相和——古琴重奏音乐会”。那场音乐会上,古琴打破了历史常规,开放性地与各种东西方乐器组成不同的重奏,诞生了包括王建民作曲的《古舞》、温德清作曲的《吴侬软语》、陆培编配的《吟·潇湘·颂·水云》等在内的一大批全新作品。这些作品,探索了古琴在表现现代艺术上所蕴涵的丰富多彩的音响世界,开掘了古琴与多样乐器合奏而产生的新颖别致的音色空间。多年来,戴晓莲仍然坚持在探索古琴音乐未知领域的第一线。戴晓莲用她的音乐告诉我们,古琴不应止于“古”,它也能连接传统与当代,拥有多样化的可能性。
陆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