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低音琵琶20载,弥补琵琶家族憾事
2023-08-11 18:50 来源:  北京号
有音乐的地方,就有音乐周报。
关注

闭幕音乐会上琵琶名家齐奏

中国·大同第二届弹拨(琵琶)文化艺术节有一重要环节,就是对低音琵琶的关注与展示。从低音琵琶原创作品音乐会到低音琵琶分享会,从琵琶演奏家到作曲家再到琵琶制作师,全方位展示低音琵琶。

8月4日,本届弹拨(琵琶)文化艺术节“弄韵——低音琵琶原创作品音乐会”在大同大剧院上演。琵琶演奏家兰维薇、陈音、张强、杨靖、陈甦超以及杨靖琵琶室内乐团,先后上演了6首专门为低音琵琶而作的作品,皆为世界首演。

古老又年轻、多样而个性的琵琶乐器家族的形成,正是千百年来不同时代琵琶人不断完善和创造的过程。琵琶低音部分缺失,历来都是演奏家、制琴师以及作曲家的一件憾事。很多演奏家都努力试图扩展琵琶的音域,增强低音的厚度与表现力,但又未寻得最佳方案,似乎总是以现有琵琶定弦移低四、八度的方式来补足其低音表现力,但最终未能取得平衡和谐的理想效果。

20年前,琵琶演奏家杨靖深感琵琶缺少低音层次,制约了琵琶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在她创办了杨靖琵琶室内乐团后,低音声部的缺失使得室内乐结构中低音偏弱,根音不稳,给乐队带来了一定的缺憾。一个偶然的机会,杨靖在与琵琶制作师曹卫东的交流中提及此事,随即引起曹卫东的极大兴趣。杨靖表示:“想让琵琶形成像提琴家族一样‘四角齐全’的合理配置,现在最缺的是音域合理、声音敦实的低音琵琶。”曹卫东根据目前琵琶所有参数,结合国外制作经验,认为杨靖的想法完全有探索空间。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开始了低音琵琶的研制之路。但两人没有想到,研制之路如此漫长且艰辛。此次亮相艺术节舞台的低音琵琶,已经是第六版,以具有中华传统文化意蕴的“龙吟”二字命名。而这距离两人最初有这个想法已过去了20年。曹卫东说:“第六版低音琵琶已申请专利,但是低音琵琶的研发并没有停止。我们会根据演奏家、作曲家提出的建议,共同研讨,让低音琵琶更加优化。”

制琴师曹卫东现场介绍低音琵琶

低音琵琶原创作品音乐会上,琵琶演奏家兰维薇首先登场带来《优昙华》,这首作品是青年作曲家徐海博受此次低音琵琶专场音乐会委约而作。徐海博说:“第一次听到杨靖老师演奏低音琵琶,的确给了我很大的震撼。这让我对如何为低音琵琶创作属于这件乐器的专属作品,有了更多的思考。”《云铃》是琵琶演奏家陈音受此次低音琵琶专场音乐会委约而创作的低音琵琶独奏作品。陈音今年刚从中国广播民乐团琵琶首席的位置上退休,一生与琵琶相随,低音琵琶同样也是他一直以来想要突破的问题。陈音表示:“我认识杨靖40年了,很佩服她和曹师傅这20年对低音琵琶的坚持。她对琵琶的这份执着令人感佩。”

青年作曲家戚浩笛从小学习琵琶,后改学作曲。受此次低音琵琶专场音乐会委约而创作的低音琵琶独奏作品《问弦》,由琵琶演奏家张强演绎。这首作品曲风传统,旨在充分运用左右手技法,将低音琵琶如厚丝绸般美妙的音色发挥到极致,充分展现其性能,从而填补这件乐器独奏作品的空白。

戚浩笛说:“正因为我对琵琶非常熟悉,我一直幻想着低音琵琶的声音。当我真正听到第六版低音琵琶的声音时,我非常惊讶。因为它不仅是一个音域更低的琵琶,它浑厚的音色有非常强烈的空间感。”戚浩笛说,为了充分了解这件乐器,他还做了一个实验,“在曹师傅工作室的小礼堂,杨靖老师在演奏,我从第一排开始录音,一边录一边往后撤。我在不同的位置去听低音琵琶的声音,非但没有减弱,到了礼堂最后面,声音反而比在前面更好。这带给我极大的震撼。”

中央音乐学院青年作曲家文子洋为本场音乐会创作了两首作品。首先亮相的是为低音琵琶而作的《弄韵》。文子洋在聆听杨靖以低音琵琶演奏的《寒鸦戏水》之后,被其中所蕴含的韵味深深吸引,因此以“弄韵”二字为题,以显示其对这件乐器的理解。全曲以武曲风格开场,疾风骤雨般的快速弹挑充分展示了低音琵琶的每一根琴弦。随后,乐曲进入到慢速的、富有古韵的中段,更加强调了琵琶演奏中的左手韵味,并在轮指中达到高潮,最终再现时以一段完整旋律带来快速而热烈的尾声。“弄韵”,既弄神韵,也听心韵,和韵之美,韵在乐中。

文子洋为低音琵琶创作的另一首作品《入仙》以汉代“相和歌”中对以鼓为舞的想象出发,展开了对于乐舞千年的音乐想象,描绘出一种盛大的舞会场景。该作品由中国音乐学院的青年琵琶演奏家陈甦超演奏。

本场音乐会最后,由戚浩笛特别创作的《五凤齐鸣》由杨靖琵琶室内乐团演奏。该作品亦是琵琶家族乐器(高音琵琶、琵琶、南琶、低音琵琶),首次以乐团形式呈现的音乐作品。作品旨在将琵琶家族乐器从室内乐重奏形式发展扩大为乐团形式,从而为琵琶这门乐器的表现内容探索出更多的可能性。

低音琵琶分享会现场

8月6日,主办方举办了低音琵琶分享会,杨靖、曹卫东、陈音、陈甦超、徐海博、戚浩笛、文子洋作为分享嘉宾,就低音琵琶的制作、演奏、创作与众多琵琶教师、琵琶演奏者、琵琶爱好者进行交流。

杨靖表示:“今天这场分享会,是对我和曹师傅这20年来对琵琶声音多元化探索的一次分享。第六版低音琵琶既是一件老乐器又是一件新乐器。我和曹师傅研制低音琵琶的初心是要守正创新,守正是为了守我们中国传统琵琶声音的一种正声,这种声音是一种坚持、一种沉稳、一种心境,但是又要具有新声,也就是说这个声音要能表达我们今天对文化、对生命、对音乐等方面更为宽泛的审美追求。”杨靖说,自己是幸运的,探索低音琵琶之路并不孤单。“我遇到了好的制琴师,得到了同行的支持,还有作曲家以及学生的共同努力,我相信低音琵琶一定未来可期。”

【相关链接】

中国院学子获“云冈之星”

8月4日至7日,中国·大同第二届弹拨(琵琶)文化艺术节在山西大同举行。此次艺术节包括2023“云冈杯”民族器乐展演以及多场音乐会。

“云冈杯”民族器乐展演每届在竹笛、琵琶两种乐器间交替进行。不同于其他展演,“云冈杯”有两大特色:其一是每届都会由组委会进行原创作品委约,至今已积累十部作品;其二是“云冈杯”每年都会在展演中特别设立“高额奖金组”,选手与评委背靠背进行评选,最终获胜的选手将获得3万元奖金,并且获得“云冈之星”称号。

评审现场

今年,来自中国音乐学院的宋子璇(下图左六),通过演奏上一届“云冈杯”委约作品《昙曜五相》(姚晨作曲),最终胜出。

“云冈杯”的总策划齐超群说:“我希望‘云冈杯’不仅是一个展演,还能有原创作品、有‘云冈之星’……有更多让大家记住的地方。”

孟绮/文


作者:

音乐周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