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琴杯”廿年,见证中国大提琴事业发展
2023-08-13 18:10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专业重奏组第一名王子曰、王菲娜演奏

7月29日,第十届“爱琴杯”暨第五届国际大提琴比赛在广东开平市落幕。来自海内外多个国家、地区的472名选手参加比赛。经过紧张激烈的角逐,最终,28位选手获得四个专业组别的独奏奖项,68位选手获得6个独奏非专业组别奖项,8个重奏组合获得重奏奖项,8位选手获得演奏中国作品奖。每两年举办一次的“爱琴杯”见证了20年来中国大提琴事业的发展——学琴人数增长迅速,青少年选手表现出色,大提琴教育水平日益增长。

年龄越小的选手表现越亮眼

专业儿童组第一名周予诺

“本届比赛参赛选手整体水平比往届高,尤其是非专业组选手进步特别大。”评委、西安音乐学院大提琴教授韩小鹰认为,本届比赛很多年龄非常小的选手演奏的曲目都是过去青少年组选手的曲目,并且演奏得非常成功。专业儿童组周予诺演奏的达维多夫《第一大提琴协奏曲》近乎完美,王语心演奏的桑桐《幻想曲》将音乐表现得淋漓尽致。

专业儿童组中国作品奖获得者王语心

非专业D组(儿童Ⅰ组10岁至12岁)有一百四十多名小朋友参赛,孩子们的演奏都非常精彩,和专业学生不相上下。年龄越小的选手表现越亮眼,很多F组(7岁以下年龄段)的小选手,小小年龄就能够掌握程度比较深的曲目,不仅演奏下来了,完成得也非常好,这种情况在往届比赛中不多见。从中可以看出,近两年国内大提琴教育整体水平快速上升,很令人欣慰。

韩小鹰表示,推动国内大提琴艺术发展,推广大提琴中国作品是非常重要的。“爱琴杯”比赛一直坚持各组别在比赛中都要演奏一首中国作品,并给优秀选手颁发中国作品奖。本届选手演奏中国作品的能力可圈可点,比如,专业儿童组的王语心同学演奏桑桐的大提琴与钢琴《幻想曲》非常成功。

专业组各组增加决赛名额

专业青年组第一名尚伯亨

“本届比赛专业组报名人数创新高,参赛选手水平越来越强,竞争激烈,特别是这一届很多非专业选手水平达到专业水准。”本届大赛评委会主席,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大提琴、低音提琴教研室主任马雯介绍,今年比赛一个明显的变化是,专业组进入决赛的人数比以往增加了。通常,专业组都是6个人进决赛,今年评委普遍认为,选手水平越来越高,优秀选手很多,所以,专业组各组都增加了进入决赛的名额。其中,专业青年组有8名选手进决赛,没有获得第一至第六名次的选手最终获得决赛奖;专业儿童组决赛名额也由6名增加至8名;专业少年组报名人数非常多,进决赛的选手增加到11名。此外,非专业组最小年龄组别F组选手的水平很高,组委会也增加了该组一等奖、二等奖的人数。

整体增加决赛选手名额,对提高选手的积极性、提升整个赛事的水平起到推动作用,可以让更多优秀选手有机会进入决赛并参与最激烈的竞争,获得珍贵的锻炼机会。决赛时,为了让选手充分展现演奏才能,所有评委遵守听完选手演奏再打分原则。尽管有的协奏曲非常长,比如,普罗科菲耶夫的《大提琴协奏曲》(Op.125)、德沃夏克《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时长均超过40分钟,但是评委都非常认真地听完。

马雯表示,评委们非常感慨——国内的大提琴教育水平明显提高,逐渐与国际接轨,青少年选手的出色表现让大家感到未来可期。

师生同台 父母子女同台

马雯介绍,比赛曲目安排非常全面,比如,专业组的必选曲目有练习曲、巴赫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自选曲目包括从巴洛克到古典、浪漫、近现代各时期的经典大提琴奏鸣曲。非专业组选手一定要演奏音阶,这一传统一直坚持,目前已见成效——非专业组的水平越来越高,说明选手重视基本功,基础扎实。

马雯表示,“爱琴杯”举办十届,受欢迎程度越来越高。每届比赛中都会看到很多熟悉的面孔——有些选手多次参赛,有的从年龄最小组选手变成少年组选手,有的之前是非专业组选手,现在成为专业组选手。“本届参赛选手的年龄跨度非常大,有位成人组获奖选手,他的孩子在业余组也获得奖项。有母子、母女或父子、父女同时出现在赛场上;有些曾经的选手成为老师,他们的学生又来参加比赛,令人欣慰。有六位重奏组选手的年龄超过50岁,这四位选手从头到尾背谱演奏,令大家非常感动,评委会专门给这个组合颁发了一个特别奖。”

本届比赛选择在广东开平举办,是为了纪念“爱琴杯”创始人之一、中国大提琴学会名誉会长司徒志文,开平是司徒志文的家乡,司徒志文为新中国的大提琴艺术和交响乐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现在‘爱琴杯’影响力越来越大,我国的大提琴事业蒸蒸日上,可以告慰一生致力于大提琴事业的司徒志文老师了。”马雯说。

徐丽梅/文


作者:

音乐周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