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乐团捧出“俄式盛宴”|乐评
2023-09-07 21:50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随着这些年来中国交响乐团事业如火如荼的发展,中部地区交响乐团的发展生态日渐受到关注,但较为客观地说,这一地区的乐团有成规模音乐季、高质量演出的并不多。而作为近些年来开始举办音乐季演出的乐团,南昌交响乐团成为这其中较受关注的一支。8月25日,南昌交响乐团在艺术副总监朱曼执棒下,于江西艺术中心演出2023-2024音乐季开幕音乐会,向听众展示了其作为中部地区交响乐团逐渐崛起的实力。

这场“俄式盛宴”奉上的作品可谓俄罗斯音乐史壮阔洪流中两颗充满绚烂色彩的宝珠。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交响组曲《天方夜谭》讲述了阿拉伯传奇《一千零一夜》中的四个故事,长大的篇幅与出色的配器技巧让这部作品成为俄罗斯交响曲中里程碑式的作品。作曲家格里埃尔受到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深远的影响,他本人曾明确表示:“与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创作交往对我的艺术发展起了重大影响并在多方面决定了我的作曲道路的方向。”里姆斯基写过大合唱《荷马》,而格里埃尔选取了荷马史诗《奥德赛》里的内容写作了交响诗《女妖》,其中描写大海的段落神似《天方夜谭》第一乐章“大海和辛巴达的船”的配器。格里埃尔也教授了一众苏联作曲家,他的学生包括哈恰图良、普罗科菲耶夫。不为人知的是,格里埃尔的作品中有大量中国元素,他的代表作三幕五场芭蕾舞剧《红罂粟》标志着苏联舞剧的诞生,而这是一部以1927年中国码头工人爱国斗争为题材的作品。他曾为屈原《楚辞》中的篇章谱曲,并为郭沫若的戏剧《屈原》谱写了音乐。

上半场的《竖琴协奏曲》体现了格里埃尔融合的多元主义,第一乐章将俄罗斯的抒情长旋律与德奥传统作曲技法结合;第二乐章的主题与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第一乐章的主部主题极为相似,变奏展开的方式又颇类埃尔加的《谜语变奏曲》;第三乐章是典型的“格里埃尔式”的革命浪漫主义色彩。

王冠的竖琴演奏准确性与色彩感俱佳。在第一乐章的华彩中,她展露出辉煌的技巧与对和声敏锐的感知力。第二乐章是最考验演奏者的一个乐章,长气息的乐句、对于变奏的形象刻画上,王冠都演奏得优雅而不失法度,整个乐章弥散着哀而不伤的气质。最令我感动的是第四和第六变奏:前者段落中,竖琴绚烂的色彩与管弦乐团的疾驰恰如“落霞与孤鹜齐飞”,而第六变奏中两者交织在一起流露出深挚凝重的色彩,可谓“秋水共长天一色”。第三乐章,两位音乐家在台上更是将带有民歌风格的这一乐章表达得灵动而清丽。

音乐会选择《天方夜谭》作为下半场的重磅作品,显然意在展现乐团的实力,这部乐队协奏曲似的作品于乐团和指挥都有不少繁难之处。第一乐章“大海和辛巴达的船”难在律动的保持与音乐层次的调配,这一乐章里,朱曼十分注意对作品中三律动的节奏予以持续性的推动,如同谨慎地驾驶着一艘大船,乐团表现出蓬勃的内在张力,这种张力由整体深厚的音色与指挥塑造出的渐进感的乐句方向有关,这一乐章为无展开奏鸣曲式,而这对于主题演绎的动力性与力度的夸张对比的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二乐章“卡兰达王子的故事”则考验乐团演奏家的独奏水准,巴松、单簧管的独奏都有不俗的表现,指挥很好地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很好地突出了音色变奏的性格。有一处小细节,作曲家在中段为第二长号写作的号角式独奏段落此次调配给第一长号演奏。第三乐章“年轻的王子与公主”的难度主要在于指挥分合拍技术的运用以及乐团软实力、修养的展示。对于这一乐章,刻画王子形象的第一主题被处理得清新脱俗,朱曼对主题附点节奏的性格刻画选择了一种西西里舞曲式的演绎,她刻画的王子与公主的爱情仿佛两小无猜般的纯情,这种处理达到了民族元素作品演绎中十分重要的真挚感。第四乐章“巴格达的盛宴——大海的船难”中,乐团全情投入,淬炼出作曲家配器中绚烂的火花,听来使人血脉偾张。朱曼的指挥技巧精确,现代指挥法的特殊技术运用得标准而得当。在音乐处理上,她的音乐强调一以贯之的乐句与磅礴的气势,丝毫不见身为女性指挥家的特质。客座首席袁泉曾在2021年的巡演中担纲多场《天方夜谭》的首席,当晚在俯拾皆是的大段独奏中的表现,足以与诸多唱片中的著名演绎相媲美。他弓下的舍赫拉查达主题是多样化的:弹性速度表现的叙述感、揉弦带来的柔美抒情性、戏剧性的紧张度在不同乐章次第展开,是演绎的点睛之笔。

当然,作为一支成立还不到“一千零一夜”的乐团,不必回避演出中的问题与不足。例如《天方夜谭》中,演奏长音符与和弦时有一些音准问题,弦乐的声音整体显得有些羸弱,打击乐中大镲的敲击力度与演奏法欠些考究等。但相信随着不断的磨合训练,这支年轻乐团会越来越成熟,进而成长为中部地区一支交响劲旅。

张听雨/文


作者:

音乐周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