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一百多位老爷们儿歌唱,太震憾了”
2023-09-20 19:15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非常组合”男声合唱团

在北京,有这样一支百人男声合唱团,团员由来自各行各业的退休大爷组成。他们平均年龄70岁,有的团员八十多岁还在坚持,这就是由指挥宋晓汀带领的“非常组合”男声合唱团。

合唱团以“非常热爱、非常执着、非常追求、非常向往”为团训,虽是非职业合唱团,这支合唱团不仅唱进了专业音乐厅,多年来演出近百场,还在全国各种合唱大赛中多次斩获大奖。在8月10日举行的“放歌新时代”第十届北京合唱节暨第七届海淀万人合唱季开幕式上,宋晓汀带领12位团员演出的男声小合唱《阿拉木汗》获得热烈的掌声。

从四重唱到百人建制

今年5月,北京“非常组合”男声合唱团在武汉召开了一场专场音乐会,以歌声拉开了庆祝合唱团20周年团庆的欢乐序幕。

北京“非常组合”男声合唱团组建于2003年,目前在册团员有一百三十多人。发起人、艺术总监兼指挥宋晓汀集直爽、开朗、热情和才艺于一身,吸引了一群热爱唱歌的老年朋友聚集在他身边,合唱团也从最初四个人发展到如今的规模。

2003年“非典”肆虐的几个月时间里,宋晓汀在家里闲不住,邀请朋友一起到景山公园唱歌。他和几位志同道合的歌友组成四重唱男声组合,歌声浑厚而富有感染力,吸引大批公园听众的同时,也吸引了许多爱唱歌的歌友加入。这个欢乐的四重唱组合从最初几人到十几人、几十人,歌唱的地点也从景山扩大到北海、颐和园、香山、龙潭湖、天坛、玉渊潭、团结湖等北京的多个公园,“非常组合”男声合唱团随之诞生。

“组织一个百人的男声合唱团,是我一直的梦想。”宋晓汀说。2014年农历大年初二,在国家大剧院举行的“我爱北京———市民联欢会”上,宋晓汀带领合唱团100名团员,将他改编创作的男声合唱作品《清江船歌》呈现给观众,合唱团两次返场,将整场音乐会推向高潮。当时宋晓汀内心激动不已,多年的梦想竟然在国家大剧院演出舞台上得以成真。之后团队成员虽有少数流动,但总数一直保持在百人左右。合唱团实行团委会核心管理、声部长分管的管理模式。演唱曲目丰富多样,兼顾传统与现代,音色既能挑战宏大作品,也能演绎细腻柔情,走出一条男声合唱团尤其是中老年男声合唱的特色之路。

从2004年登上中央电视台节目《星光大道》开始,“非常组合”男声合唱团在发展过程中多次参加各级别的合唱比赛和演出,在舞台上逐步成长、成熟,并斩获无数荣誉。

轻声歌唱打造不老男声

虽然歌唱是业余兴趣,但“要唱出专业水准”是宋晓汀对合唱团一直不变的初衷。为达到这个目标,他在训练方法和带团模式上深入琢磨,团员们积极配合排练,大家把“非常热爱、非常执着、非常追求、非常向往”的团训谨记心中。

合唱团成员郇起鹤说,“非常组合”一周排练两次,与其他业余团队相比并不是最多的,但排练场外的训练频率可能要高于北京其他业余合唱团。“宋老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把团员分成几个组,从如何唱好合唱、练好和声等细节逐一进行指导。每周至少三四次,有时更多。”

宋晓汀认为,男声具有极强磁性,男声合唱在演出中可以产生一种“辉煌的动力”,这也是他多年痴迷男声合唱的原因。合唱团从招新开始,对于团员的嗓音条件、音乐感觉较为重视,日常训练也注重大家的读谱训练、音乐基础的培养。由于团员普遍年龄较大,宋晓汀在训练中非常注重科学方法的使用。首先从思维上让团员不觉得自己“年纪大”,减轻他们精神上对于年龄的压力,心理上产生愉悦感。其次是在技术上,让大家轻声高位演唱。年龄和机能老化是自然现象,不让团员过力演唱,过力后声带机能更容易受损。团员轻声高位演唱,打造声音的轻盈感,听起来和谐、统一、舒展、圆润。这种轻盈与轻松的发音方式弱化了声音年老的感觉。很多人听过“非常组合”的演唱后,都感觉他们的演唱富有朝气,让人不敢相信这是一个平均年龄70岁的合唱团。团员万鹏说,“宋老师把演唱的理论问题简化,不强调概念。每个人声音不尽相同各有优缺点,通过调理把大家的声音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让大家享受到合唱的愉悦。”

在选曲上,由于团员以中老年为主,宋晓汀会选择他们喜闻乐见、有共鸣的曲目。虽然大多数是老歌,但他主张“旧瓶装新酒”,老歌新唱。宋晓汀会在演唱过程中加入一些戏剧戏文的元素,丰富合唱载体,团员唱得尽兴,听众听得高兴。多年来,合唱团演唱的曲目有优美抒情的歌曲,也有艺术色彩浓厚的作品,还有他自创编排的一些音乐作品,如《清江船歌》《磨刀人》《北京往事》等。

合唱团是另一个家

“非常组合”男声合唱团团长孙宝重在团里待了十多年,团里像他这样的老团员不在少数,当年的大叔们如今都唱成了大爷。他介绍,合唱团成员来自各行各业,有退休干部、教师、科技人员、企业老板,也有农民工,大多数人没有音乐专业背景,凭借着对唱歌的喜爱一直坚持着。对于“非常组合”的团员来说,合唱团就是他们的另一个家,好多团员“星期三排练完了盼着星期六,星期六排练完了盼着星期三”。甚至不少团员的家属都融入到合唱团的日常活动中。

团员陈志刚与宋晓汀因合唱相识已经22年,见证了合唱团走过的每一个重要时刻。他表示,“非常组合”得以稳定地走过20年,与指挥宋晓汀密不可分,他对合唱艺术的追求和无穷的人格魅力吸引了很多团员,大家愿意和他一起唱合唱。合唱团团委会做事情非常细致,在管理上以人为本、以情动人。团员蔡春明说,在“非常组合”唱合唱是一种享受,甚至有好多团员在别的合唱团是指挥、骨干,宁愿到“非常组合”当普通团员,也想要加入进来。宋晓汀不仅记得一百多位团员每个人的名字,而且谁生病了,谁家里有事情,都惦记着要帮忙。如今,70岁以上的团员越来越多,宋晓汀还给大家提出“开心、快乐、健康”的生活目标。

在美国生活了27年的团员万鹏,回国期间加入了“非常组合”,“第一次到排练场,听到一百多位老爷们儿歌唱的声音,太震撼了!”这次合唱团在武汉举行20周年专场音乐会,他特意又从美国飞回来参加。合唱团给了他一种归属感,无论走到哪里,他都觉得自己是“非常组合”的一员。

团员谭平总结每个合唱团稳定与否的三个因素:指挥或艺术总监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和魅力吸引大家;团风正不正;团员有没有归属感、成就感,是否快乐。“非常组合”正是满足了这三个条件。团员杨洪明说,合唱团的氛围非常好,大家相互间不仅没有矛盾,还会相互帮助。团员刘恩祥说,自己的歌唱基础不是太好,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来参加的,结果来了以后就不想走了,还在指挥和其他团员的帮助下学会了很多合唱技能、音乐知识,“听说,现在想要进团的人都得排队了!”

面对团员的热情和一路走来合唱路上取得的成绩,宋晓汀没有就此止步。他始终坚持一个目标:带领团员把歌唱好,为大家的晚年生活建立一个高雅、有品质的生活情趣,快乐、健康地生活。

陈茴茴/文


作者:

音乐周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