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而声,乐动大湾|乐评
2023-09-25 21:55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9月15日晚,粤港澳大湾区民族音乐会暨广东民族乐团2023-2024乐季开幕音乐会“行至岭南”在广州星海音乐厅交响乐演奏大厅如期举行。本场音乐会由指挥家刘顺携手音乐家吴彤、焦山林、刘雯雯、张文彪、吴林原,与广东民族乐团、鼓风打击乐团、沙里克·彼得三重奏共同演出。

音乐会以作曲家张晓峰所作的中国管弦乐《社火》开场,该曲以齐奏的方式与极其喜庆、热情的乐音打破了现场的宁静。第一部分所有乐器相互配合又相互争鸣,宛如正在筹备重大节日的人们。在一阵清脆的马林巴的敲击声之后,音乐突然停止,转而变为一种较慢的、叙述性的音乐形态,悠然自得,如人漫步乡间山水之中。而后又重新过渡到了第一部分忙碌的音乐风格当中,一放一收、一紧一弛,好不舒畅。

随后的《百鸟朝凤》与《足银不使沤成铜》更是博得了听众无比热烈的掌声。唢呐演奏家吴林原与刘雯雯分别使用两种不同形制的唢呐,天然地形成了一种阴阳和合、相互应答的音乐形式,特别是刘雯雯那标志性的B3超长音更是震动全场。在《足银不使沤成铜》中,作曲家少见地使用了录音与乐团共同演出的形式。指挥家刘顺对于乐队与录音之间的衔接把控相当精确,再配以部分乐手的演唱,将客家音乐“比兴”的风格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醉舞金刚》这首作品当中,乐队娴熟地处理了乐曲之中不协和到协和音之间的过渡关系,快速运动的音型之中表现了一种金刚在醉酒与清醒之中的“定力”。乐曲结束时,指挥与乐手集体向前俯身,展现了酒后安眠的宁静,给予听众视听上的双重体验。

紧接着的打击乐协奏曲《晋梆印象》将听众从雪域西藏拉到了中原山西,本曲以山西中路梆子腔为基底,利用双人击鼓的宏伟气势与凄凉的二胡声腔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如风雷般沉重的鼓声令人想起中国文化中的某种古老回忆。

《桑巴大撒把》作为上半场音乐会的最后一曲,利用架子鼓让听觉略显疲惫的听众耳目一新。鼓风打击乐团巧妙地运用了手碟、沙锤等乐器,营造了一种空灵、神秘的氛围。演出中,他们还走到听众身边,邀请听众一起参与到音乐的律动之中,热情的桑巴律动与极具中国民族特色的单皮鼓彼此交融,听众与乐手彼此协作,中国“和合”之风由此体现。

而随着下半场音乐会的开始,沙里克·彼得三重奏登上舞台,演奏《踏脚舞》《多么美好的世界》《寻找贝多芬》三首爵士乐三重奏与中国管弦乐。这三首乐曲编排得相当大胆,竟将千里之外的爵士乐与中国本土的民族乐团相互融合,且与听众在节拍上的互动相当之多。而爵士自身所具有的那种即兴风格以及与听众亲密接触的特征,又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创作理念不谋而合,深刻地体现了中西之和、民族之和、世界之和。

《雄风四章》应该是本次演出之中听众最期待的乐曲之一,包括《烽火扬州路》《离骚》《极》《满江红》四首。每一首曲子都透露着中华民族血液里所流淌着的豪迈,表演者吴彤在四首音乐之中振臂高歌,气不竭、力不衰。其气势之雄伟、声音之嘹亮,均体现了泱泱大国的历史和文化之广博与厚度。

“行至岭南”不仅是本场音乐会的最后一首乐曲,其标题也被当作本次音乐会的主题。作曲家邹航将岭南经典乐曲《旱天雷》的主题进行拆分,将十分具有代表性的音乐符号与记忆标志放入了全新的作曲技法当中。这与本次音乐会的返场曲目使用拆分《步步高》音乐片段的手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岭南很大,它记录了先民坚忍与奋斗的历史,承载了一代又一代岭南子弟的梦想;岭南也很小,除了岭南之外还有千千万万个友善、勤劳的地区。但无论大小,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拥抱不同的文化,以勇敢、坚强的态度迎接现代与传统所带给我们的冲击,不同民族与地区之间都将会是同一个命运与文化的共同体。行至岭南、听见岭南,再由岭南行至世界、听见世界,用“和合”的方式理解他者文化,也是我们拥抱文化共同体的最好选择之一。

陈弘瑾/文

谢逸隼 林达乐/摄


作者:

音乐周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