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歌剧舞台归来,男高音张龙:“我还有很多歌剧想要挑战”
2023-11-12 08:59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张龙演出歌剧《拉克美》 王小京/摄

10月14日晚,男高音张龙在江西宜春保利大剧院举行了他的个人独唱音乐会。一周前,他刚刚在北京中央歌剧院剧场举行个人音乐会。9月,在由国家大剧院与阿曼马斯喀特皇家歌剧院、维罗纳露天剧场基金会、洛杉矶歌剧院联合制作的歌剧《拉克美》中,张龙饰演杰拉尔德,这是他首次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饰演男主角。张龙活跃于世界歌剧舞台上,能在国内密集地看到他的演出,实数难得。

首度在国家大剧院饰演男主角

歌剧《拉克美》剧照 凌风/摄

9月12日、14日至16日,歌剧《拉克美》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在一众国际班底中,9月14日晚的男主角杰拉尔德由中国男高音歌唱家张龙饰演。在欧洲收获众多比赛大奖后,张龙一直活跃在西方歌剧舞台上。此前受疫情影响,他许久没在国内露面。因此,虽然此次他只演出一场《拉克美》,依然受到很多声乐人的关注。

美国音乐评论家古斯塔夫·科贝曾在《歌剧故事全集》中写道,“《拉克美》中男主角杰拉尔德的唱段并不简单,从头至尾游走在小字二组F、G、A这个男高音最难控制的音区,还要求柔和的音色和通透的音量,这对19世纪的法式男高音或许并不十分困难,但对于自20世纪后半叶至今已成为主流的‘意大利唱法’男高音而言则是严峻的挑战。”第三幕中,杰拉尔德受伤苏醒后对拉克美深情、炽热的情歌,旋律更加动听,最后高音B辉煌的结尾也能为歌唱者带来满堂彩。但这也说明,杰拉尔德的唱段从头至尾没有容易的部分。

张龙在观众的期待中出场,阳光的脸庞、匀称的身材,加上抒情男高音深情、通透的音色,无论演唱还是表演,都把女主角的声音衬托得更加灵动、纯真。

“回到国家大剧院演出《拉克美》,对我来说意义重大。”张龙在京读书期间,曾参与国家大剧院制作的歌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长征》,但都是比较小的角色。张龙表示,“虽然已经在世界各地多个歌剧院演出过,但在自己国家的国家大剧院演出给本国观众,有着无与伦比的重要性。”

台上意外滑倒临危不乱

歌剧《拉克美》 王小京/摄

此次国家大剧院演出的版本,整部歌剧是在一个真实的水池上完成的。因为导演达维德·利维摩尔认为,故事发生在恒河边上,水又是印度文化的典型元素,象征着净化,是场景的核心要素。而这也给舞台上的表演者带来难度。在彩排过程中,舞者们多次在台上摔倒,以至于在正式演出中,坐在池座的观众可以清楚地从舞者们的神情中看到紧张和担忧。

14日晚演出到了第三幕,张龙正在演唱,从台阶迈下、踩进水池的一瞬间突然滑倒,整个人摔得人仰马翻。这让台下不少观众揪心,正襟危坐,留心观察他后续的表演和演唱。虽然摔得不轻,但他的演唱没有停。一位现场观众在演出结束后表示,“作为在台下观看的观众,我的心跳得很快,很为台上的演员紧张。但他的声音里听不到一丝紧张,无论声音的稳定度还是表演都在剧情中,很了不起。”

“这是我第一次在演出中出现舞台事故。”他回忆,“我当时第一反应就是演唱不能断,我通过调整呼吸来控制情绪,因为后面还有很难的唱段和大调度的走动。”演出结束后回到后台,工作人员们都很关心他。“大家询问我有没有受伤,谢幕时导演、指挥也和我说没关系。很感谢大家对我的包容、支持。”张龙表示,虽然这次《拉克美》的演出并不完美,但他很喜欢这个版本,希望以后可以再演,弥补上这次遗憾。

歌剧厅里举行音乐会

虽然在《拉克美》的演出中意外摔倒,但10月6日张龙在中央歌剧院剧场举行的个人音乐会依然吸引了很多观众前来,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是声乐从业者和声乐爱好者。中国声乐界泰斗、声乐教育家、女高音歌唱家郭淑珍也专程来到现场观看。

音乐会上半场,张龙带来8首外国作品,其中有艺术歌曲《我心爱的意中人》《悲歌》《黎明破晓》,也有歌剧选段“冰凉的小手”(选自歌剧《波西米亚人》)、“青春,你在哪里”(选自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寻常的故事”(选自歌剧《阿莱城姑娘》)。下半场他演唱了5首中国艺术歌曲《歌》《锦瑟》《大江东去》《梧桐树》《思恋》,以及歌剧片段“偷洒一滴泪”(选自歌剧《爱之甘醇》)、“这不可能”(选自歌剧《港口的酒吧女郎》)。张龙还与女高音歌唱家、中央音乐学院声歌系教授宋元明共同演唱了“我在你身边”(选择歌剧《假面舞会》)。在现场观众热情的反馈下,张龙三次重回舞台,加演三首曲目,观众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整晚,张龙演唱了18首作品,这个数量是很多独唱音乐会所不能及的。

此次在中央歌剧院剧场举行个人音乐会令张龙振奋,“以往都是在歌剧院的舞台上演出歌剧,还是第一次在歌剧舞台举行独唱音乐会。”张龙平时都是演出歌剧,艺术歌曲演唱得并不多,但为了把更全面的自己展示给北京观众,张龙特意准备了不同风格、不同语言的艺术歌曲。张龙表示,2020年他曾在北京音乐厅举行个人音乐会,那也是他首次在京举行音乐会。“今年这次音乐会在曲目的选择上,八成都是与之前音乐会不同的曲目,甚至很多作品也是我首次在舞台上演唱。我希望能在一场音乐会中把更多风格的作品带给观众,也给大家带来新鲜感。”

梨园世家走出的男高音

音乐会的节目单上,满满一页都是张龙曾获得的大奖和在西方歌剧舞台上的演出经历。而他又是怎样一步步走向国际舞台的呢?

张龙出生于济南的梨园世家,“算上我,家中四代人都活跃于舞台上,只不过他们是在戏曲舞台上,我在歌剧舞台上。”受到家族的熏陶,张龙从小学习戏曲。直到变声后,他的嗓音更加明亮,有老师建议他可以尝试学美声。从高中开始,张龙正式学习声乐,2010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院声乐歌剧系,师从陈星。“在上音读书期间,陈老师给我打下坚实的基础,带我积累曲目,有了这些基础才有了后面的我。”2015年,张龙考入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师从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戴老师对我的声音、表演进行了一系列塑造,让我具备了未来成为歌剧演员的可能性。”

张龙还没有从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毕业,就已经开始在欧洲工作了。这源于2016年的一个重要机会,这一年他获得了罗马尼亚国际声乐比赛第一名。“当时是一个国外经纪人到北大歌剧研究院挑选适合的歌手参加比赛。”这位经纪人看中了张龙,并推荐他去参赛。这是张龙首次参加国际声乐比赛,他和戴玉强对此格外重视,认真准备了许久,一举夺得第一名。之后,这位经纪人又推荐他去参加欧洲各大歌剧院开办的学员班。2017年,张龙顺利考入德国慕尼黑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的歌剧工作室,“歌剧工作室注重培养年轻歌者,并为我们提供登台演出的机会。”两年的学习期,让他积累了很多舞台表演经验,“在歌剧舞台上演出了很多小角色,虽然唱段少,但能近距离地观察那些国际一线歌剧演员们的排练、演出,对我来说非常重要。”

2019年,是张龙人生中格外重要的一年,经过前期的积累和在歌剧工作室的学习,这一年的他成为“国际大奖收割机”:1月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弗朗西斯科·维纳斯国际声乐比赛中荣获第三名;5月,在波兰第10届莫纽什科国际歌剧比赛中荣获包括总决赛第三名、莫纽什科作品大奖在内的六个奖项;9月,荣获第二届哈尔滨音乐比赛第一名(声乐);10月,他作为惟一进入决赛的亚洲选手在德国新声音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得第一名,成为历史上首位夺得该赛事冠军的中国人。

2019年,张龙考入德国汉诺威国家歌剧院成为一名驻院独唱演员。“在这期间,我饰演了很多标志性的歌剧角色,《波希米亚人》中的鲁道夫、《唐璜》中的奥塔维奥、《魔笛》中的塔米诺、《爱之甘醇》中的内莫里诺等。”

2021年,张龙合约期满后,选择成为一名自由艺术家,从此在世界各地的歌剧舞台上都能看到他的面孔。2022年1月,张龙在德国法兰克福歌剧院主演威尔第《弄臣》,饰演公爵;2022年3月、6月,先后在德国埃森歌剧院、英国格莱德博恩歌剧节中演出《波西米亚人》;8月,在智利圣地亚哥歌剧院主演歌剧《茶花女》,饰演阿尔弗莱德;今年1月,在英国伦敦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的舞台上主演歌剧《魔笛》;2023年3月,在以色列特拉维夫歌剧院主演歌剧《唐璜》……

虽然已经演出了众多作品,但作为一个还在成长期的男高音,张龙还有很多歌剧想要尝试,“我有三个梦想作品。第一个是柴科夫斯基的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我特别想演唱其中的连斯基咏叹调。第二个是《浮士德》,这个心愿很快就能实现了,2025年我会参演加拿大多伦多歌剧院新制作的《浮士德》。第三梦想作品是《假面舞会》,这也是我最想演唱的作品。我喜欢有戏剧张力、内心无力挣扎、丰富的角色。”张龙觉得,如果当初自己没有选择声乐成为一名歌剧演员,自己也会从事表演,“我喜欢挑战复杂的角色,那会让我很兴奋,想要尽全力诠释好。”

结束了在国内的几场演出,张龙即将回到欧洲,今年底他还有多部歌剧即将演出,已签约的歌剧演出排到2027年,“虽然要与国内的观众们阔别一段时间,但希望下次见面时,我可以把更多不同作品和新的领悟带给大家。”

纪晨/文


作者:

音乐周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