诹访内晶子,“过乎完美”的缺憾|乐评
2023-11-17 17:48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牛小北/摄

一位演奏家成功的职业生涯背后,遗憾往往如影随形,或如霍洛维茨,因身体抱恙三度隐退;或如瓦汀·列宾,到达自身巅峰后而技术减退;而另有一些,则因追求演奏技巧上的无暇反将自身个性所掩盖,造就出一种“近乎完美”的缺憾。11月8日晚,现今最年轻的柴科夫斯基小提琴大赛金奖得主、日本小提琴演奏家诹访内晶子持意大利瓜奈里名琴“查尔斯·雷德”,同保加利亚钢琴家叶甫根尼·博扎诺夫于国家大剧院音乐厅联袂上演“乐享德奥”小提琴钢琴二重奏音乐会。

本场音乐会中,诹访内晶子以勃拉姆斯的《A大调第二号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D小调第三号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与理查·施特劳斯的《降E大调小提琴奏鸣曲》呈现出浪漫主义思潮下的德奥音乐风貌。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奏鸣曲是诹访内晶子今年来华巡演过程中演奏最多的曲目,其表现已透露出“庖丁解牛”般的娴熟。快板乐章的演奏中,她的连顿弓与断弓展露出令人眼前一亮的爆发力,抒情部分在运弓和揉弦方面又不失细腻的处理,其右手的动作在强奏充满干净果断的顿挫感,而弱奏时也意外地如丝般流畅,激昂有力与柔声倾诉并存,使整体的演奏表现仿若一件精致的古典工艺品。作为贝多芬坚定的追随者,勃拉姆斯的奏鸣曲有很多古典传统的影子,他同样偏爱为钢琴写作抒情性长句与对话式段落。从这一点来看,博扎诺夫的演奏显然是成功的。相较于前几日与列宾合作的斯维特拉娜·斯莫莉娜的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博扎诺夫在演奏中与诹访内晶子有着频繁的眼神交流,他善于捕捉小提琴音色上的变化,从而随时调整自身的触键与踏板,同时也擅用弱音踏板做出与小提琴类似的音色对比。在强奏段落,博扎诺夫为不使钢琴的声音盖过小提琴,有意克制了他的发力,但在其中仍可感受到十足的力量感,也正是如此,才使得小提琴与钢琴展现出融通与竞逐并存之感,将音乐中戏剧性冲突的高潮表现得淋漓尽致。

理查虽是身处浪漫主义晚期的作曲家,但其这一首小提琴奏鸣曲却体现出与勃拉姆斯十分相近的音乐逻辑、结构布局与表现需要。值得注意的一点在于,这三首乐曲在慢板乐章设置了许多如歌的、甜美的旋律,这些段落通常要求演奏家在一弓内做出响度与音色上的细致处理。对于诹访内晶子的演奏来说,无论是渐强渐弱还是突强突弱,她都可以在保持连奏的基础上处理得恰到好处、游刃有余。同时,乐句收束处的干净果决,又避免了使这些抒情性的旋律显得过分做作娇柔。

牛小北/摄

然而,一切似乎太过美好,正是由于诹访内晶子在演奏技术上表现得无可挑剔,反而使听者无法很好地捕捉到她自身独特的个性与音乐理解。她的演奏就像一部完美的历史录音藏品,像一颗被打磨得毫无污痕的明珠,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过去都是如此的晶莹剔透,可却丢失了生命力。当然,这并不是说诹访内晶子的表现像人工智能一样毫无情感,而是处理得过分完善,反倒给人一种矫枉过正的油润与圆滑。她对慢板乐章和抒情乐段的处理初听时令人惊喜,可整场听罢,其效果就像柴科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旋律一般,如同一颗裹满焦糖的牛奶糖球,反而令人思念起之前酣畅果断的快板乐章所带来的清爽过瘾。可以说,诹访内晶子无论在对作品风格的把控还是演奏技巧的运用上都是完美无缺的,如此呈现出的演奏无疑是标致的勃拉姆斯、标准的理查音响。她的音乐处理既保证了技术呈现的完整性,又不显做作,可音乐内在深处的诹访内晶子,又在何处呢?听到此处,我多么盼望着眼前这位演奏家能够犯一点小小的错误。深沉、成熟与精致是她的关键词,同时这种“过乎完美”的表现又带来了使其不够耐人寻味的缺憾。

时维立冬,北京的风中传来苦咸,演出中每逢乐章间隔似乎成为了观众们约定俗成的“咳嗽时间”,大概也成为了在过分完美的音乐演奏中,一点对生机与趣味的补充。

张浩哲/文


作者:

音乐周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