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3年1月8日起,我国对新冠病毒施行“乙类乙管”。疫情之后,中华大地又恢复了久违的烟火气,流行音乐也装扮一新。
线下音乐遍地开花
2023年上半年,国内先后举办上百场流行音乐节,超过疫情前2019年的同期水平。“十一”期间,音乐节更是超过60场,刷新历史纪录。整个2023国内音乐节超过两百场,成为有史以来最多的一年。音乐节呈现明显下沉趋势,一线城市举办音乐节数量约为30个,其他都分散在各个地区。其中,江西省婺源县婺女洲星云青燥音乐节是在县域举办的全新品牌音乐节,却依靠众多知名艺人的号召力脱颖而出。
流行音乐演唱会也在2023年火力全开。周杰伦2023嘉年华世界巡回演唱会依旧抢手,TFBOYS十年之约演唱会解了不少人的心头之痒,张学友、伍佰、张杰、五月天、梁静茹、李宇春、张艺兴等也纷纷开唱……10月21日这一天,张靓颖在广州、周笔畅在深圳、张碧晨在北京分别举行演唱会。而来自2023年的全新事物是:网络带货主播也开起了“演唱会”。
“小杨哥演唱会”其实是小杨哥为粉丝操办的群星演唱会,正式名称为“小杨甄选演唱会”。小杨哥即抖音头部主播“疯狂小杨哥”,其斥资三千万元,邀请十多位明星歌手于11月26日在合肥奥体中心举办了不卖票、不带货、关打赏、“回馈兄弟们”的演唱会。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赔本赚吆喝:三个多小时的演唱会之后,小杨哥账号涨粉80万,小杨臻选账号涨粉400万。当然,如果你热衷于“音乐考古”,就会知道快手主播“辛选”2020年即举办过类似的演唱会,不过受疫情所限,其观众主要是在线上。
线下音乐的火爆并不等于线上音乐熄火。崔健、蔡徐坤等人也在线上举办了自己的演唱会,主打与线下音乐会的差异。当然,更多音乐会是将线上引流和线下体验相互结合。
线上AI一战成名
科学技术在音乐领域的应用一向从流行音乐开始,2023年也不例外。2023年,AI(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在意想不到的领域发挥出前所未有的影响。
3月14日,歌手陈珊妮发布新歌《教我如何做你的爱人》,一周后她发微博宣称,其新歌乃是由AI模型演唱,单曲封面也是由AI生成。
AI如今已经不是大公司的专属权利,普通人也能入场驰骋,网上也随处可见“3分钟学会AI音频制作”的全流程教学视频。5月,“AI孙燕姿”在哔哩哔哩网站一战成名,并掀起一场浩浩荡荡的群众自发的AI歌手运动。“AI腾格尔”“AI陈奕迅”“AI王心凌”纷纷上线,突破百万播放量的此类视频比比皆是,其中“AI孙燕姿”演唱的《发如雪》(周杰伦原唱)播放超过三百万次。
不过,在“AI会不会取代人类”的宏大命题之外,眼前问题也很明显:AI翻唱是不是侵犯了原唱歌手的声音版权?AI翻唱是不是侵犯了音乐原作的著作版权?AI翻唱的歌曲是不是享有自己的版权?
版权方面,大公司无疑做得更好。腾讯音乐与宏声文化合作,于10月26日推出华语音乐界第一个官方授权的全AI歌手“AI力宏”,其他像字节跳动、百度等也选择重回虚拟偶像的赛道。
在10月举办的“2023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大会”上,网易总裁丁磊说:“人工智能在未来一两年内,大概率会成为音乐行业的标配。”——“AI如何改变音乐”尚未可知,但“AI改变音乐”的趋势已是板上钉钉。
音乐综艺表现平平
音乐综艺一向是流行音乐领域的热门话题,本年度音乐综艺的最大话题来自《中国好声音》。在播出4期之后,浙江卫视官方微博于8月25日宣称,《中国好声音》节目暂停播出。而“暂停”即为永别。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2022年,音乐综艺已经颓势尽显。2021年8月,中央网信办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饭圈”乱象治理的通知》,已经敲响音乐综艺的警钟。除了煽动粉丝,音乐综艺还需要具备很多能力。
2023年没有新的有影响力的音乐综艺出现,“综N代”也多是明日黄花。全网综艺数据显示,《乐队的夏天第3季》播放量高开低走,《我们的歌第5季》更是犹如坐过山车,《中国说唱巅峰对决2023》情况与之类似,而跨越新年的《我们民谣》冲进过前10名,但从3月开始已经跌到20名开外……更为重要的是,人们对音综的注意力已有一部分被短视频截流。
音乐综艺内外交困。一方面缺少杰出艺人和杰出作品,另一方面“搞笑类”“生活类”综艺以及短视频又来抢占地盘;一方面音乐拼盘因缺少格调或公平性而流失观众,另一方面音乐细分则因缺少基本盘而流失观众。
当然,《中国好声音》停播还有更为现实的原因:节目曾经的一名导师李玟于7月5日去世,随后其声讨节目组的录音曝光,再之后网络上流传出“花钱买转身”等各类说法。最终,“声讨中国好声音”成为2023音乐综艺的一个重要标签。
《山歌寥哉》何足道哉
2023年现象级的流行歌曲作品非《山歌寥哉》莫属,其所以达到“现象级”也和《中国好声音》有关。
《山歌寥哉》是刀郎于2023年7月19日发行的音乐专辑,专辑中的全部11首歌曲都使用了中国传统的山歌调,是流行音乐继承传统以及接通传统和现代的尝试。但作品之所以掀起轩然大波,却和音乐没有多少关系,主因乃是江湖恩怨。
《山歌寥哉》的“寥哉”,无疑是《聊斋》的谐音,专辑中的主打歌《罗刹海市》也是《聊斋》中的篇名。蒲松龄的《罗刹海市》是一处美丑颠倒的地方,长得越丑越受尊崇、越有地位。刀郎的《罗刹海市》描述的内容也是乌烟瘴气,“未曾开言先转腚”明显剑指《中国好声音》,刀郎和《中国好声音》制作方某实控人的恩怨则是尽人皆知。歌曲版《罗刹海市》不仅在国内引起狂欢,而且火到全球,全网播放量达到惊人的500亿次。只是,它的音乐却被遗忘,人们解读的是意在言外的歌词,关注的是虚实难辨的丑闻,抒出的是自己胸中的一口滔滔恶气。
乐坛也是江湖,光鲜亮丽背后几多唏嘘。放大到整个娱乐圈和艺术界,所谓“繁华”所谓“艺术无功利”,又何足道哉?
张燚 龙海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