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2·26”重要讲话发表十周年。在“2·26”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完全能够相互融合、协同发展。”
十年来,三地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砥砺前行、同心同向,不仅在交通、产业、生态等方面取得了喜人的成效,而且在音乐领域,也“瓣瓣同心”,共同奏响了一曲“文化协奏曲”。
本报为此推出特别报道,以“音乐艺术”为核心关照点,梳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背景下三地音乐事业的发展脉络,关注音乐制造业的疏解转型,聚焦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的精彩亮相,回望京津冀三地剧场、乐团、音乐作品创作、合唱等领域的联盟、融合、发展。让我们共同聆听这首弦歌不断、别开生面的“三地协奏曲”,在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指引下,让音乐文化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铛……铛……”在一阵激烈的板、鼓、锣、钹等各种打击乐的敲击声中,全场目光聚焦于舞台之上。在“掌鼓板的”和“拉弦儿的”伴奏下,唐僧师徒徐徐登场,来到了“火焰山”。2月16日大年初七,唐山市皮影剧团的经典作品《西游记之火焰山》登台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为北京观众展现河北唐山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的魅力。
除了皮影戏,今年春节期间,北京观众还在家门口欣赏到了由北京、天津、河北三地艺术家、非遗传承人共同带来的“龙腾虎跃京津冀鼓曲过大年”的演出和京津冀戏曲名家新春演唱会。天津的观众则在京味喜剧《银锭桥》的欢声笑语中度过了一个颇有新意的新年。备受年轻观众喜爱的北京德云社和在天津驻场演出的德云鼓曲社,也走进了唐山大剧院带来“升平雅乐”系列演出。北京、天津、唐山、保定、衡水、邯郸的观众,不仅在各自家门口欣赏到了带有京津冀地域特点的节目,还借助三地便利的交通,到邻近省市观看到了自己喜爱的演出。
这场关于农历新年的文化盛会正是“戏聚京津冀——保利院线京津冀区域·新春演出季”活动,演出季在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的指导下,由京津冀区域内8家保利院线剧院联合举办,于新春期间推出了八十余场演出,为京津冀观众奉上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也为文化一脉的京津冀三地做了最有韵味的注脚。
专门为京津冀成立新部门
京津冀区域内8家保利剧院之所以能齐心协力联合策划如此庞大的演出季项目,还要归功于保利院线京津冀区域事业部。
近年来,国内各地兴建剧院,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也先后在天津、河北多地吸纳了院线剧院。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提出,为了加强京津冀地区剧院的协同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为区域内优势互补奠定组织基础,2019年3月,保利院线京津冀区域事业部成立,由中山公园音乐堂总经理徐坚担任京津冀区域事业部总经理。“我们希望以京津冀三地现有的艺术资源为依托,三地剧院为纽带,点线结合,形成环首都的艺术走廊。”
京津冀事业部成立之初,囊括了京津冀区域内6家剧院,时至今日,已扩展至8家剧院,包括北京的中山公园音乐堂、保利剧院和北京喜剧院,天津大剧院,河北有唐山大剧院、保定关汉卿大剧院、衡水保利大剧院和县一级的魏州大剧院。去年3月,京津冀区域事业部首次推出“保利院线京津冀文化消费月”,免费发放了万张消费券,观众在保利票务上免费领取,可以在购买京津冀地区所有剧院近百场演出时使用。这一优惠措施促使三地观众流动起来。
在京津冀区域内,8家剧院的演出来源分为三类:自主开发、承接,以及通过京津冀区域事业部统筹分配。对于硬件设施更完善的天津大剧院,京津冀事业部给予其更多资源上的支持,使之能够承载更多重量级的演出。如备受观众喜爱的舞剧《只此青绿》,演出需要复杂的舞台“机关”,天津大剧院的硬件条件非常适合,在京津冀区域事业部的协助下,舞剧《只此青绿》已经连续三年在天津大剧院上演。
为了让京津冀区域内的各家剧院都能为观众提供更优质的演出内容和服务,做得较好的剧院定期举办业务交流、培训活动。去年4月,在天津大剧院业务营销培训交流活动中,天津大剧院演出项目和宣传营销相关负责人分享了项目策划执行以及剧目全媒体平台推广营销等工作经验,京津冀区域内各家剧院近40人参与了这次活动。衡水保利大剧院的王思思说:“此次培训交流让我对于演出季的整体策划把控、剧目宣传内容的深挖、个人文化素养的提升、剧目相关新闻的敏锐度、媒体关系的维护、营销号的选择、自媒体运维的重要性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魏州大剧院的段超也深有感触,“通过到天津大剧院学习,我在营销和宣传上拓宽了思路,学习了优秀的营销理念。”
一个新部门带动了京津冀区域内的剧场互动与协作发展的活力,更加强了区域内剧院的凝聚力。“最终受益的是三地的剧院发展,以及观众的文化生活越来越多元了。”徐坚说。
深入挖掘三地文化“宝藏”
李小凡是一名四股弦演员,“到我这一代已经是四股弦的第六代传人了”。往年春节,她和剧团都是下乡在各个村子里搭台唱戏。虽然魏县四股弦是国家级非遗项目,但仅在本地有很高的知名度,剧团的演出主要在邯郸市各区或各个乡村。自从2023年她和剧团被京津冀事业部发现后,他们便登上了专业剧院的舞台,被更多观众所看见、听见。至今她都记得2023年10月4日,在中国戏曲文化周的演出中,她作为开场演出亮相中山公园音乐堂。正因为这个机会,让她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今年春节期间,她和剧团在魏州大剧院有两场演出;正月十六他们还将“快闪”北京,在京津冀戏曲名家新春演唱会上献唱。
不仅是魏州大剧院,唐山大剧院正式运营后,同样致力于深挖当地特色,定期举办唐山皮影戏的讲座、演出和夏令营,让更多人了解唐山皮影戏。剧院还带着唐山市皮影剧团到长沙和呼和浩特的保利剧院演出,让更多观众能在家门口欣赏到国家级非遗项目唐山皮影戏。今年春节,唐山市皮影剧团登台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并带来他们的经典剧目《西游记之火焰山》。
求同存异、彰显地域特色,是京津冀事业部对河北地区各家保利选线的期许。唐山大剧院就做出了自己的特色和名气。剧院办公室主管王洪介绍:“唐山有着丰富的文艺形式,我们希望通过唐山大剧院的资源,让有‘冀东三枝花’之称的滦州皮影、评剧、乐亭大鼓能够得到更好的推广。”随着唐山皮影通过唐山大剧院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和普及,唐山市皮影剧团副团长张琪新发现,不仅有小观众,来看皮影戏的成年观众也开始增加了。今春开始的每个周末,唐山市皮影团将尝试在唐山大剧院演出全台本皮影戏。此外,从2021年开始,乐亭大鼓也成为了唐山大剧院的特色演出,甚至得到年轻人的喜爱。每次演出王洪都在现场盯着,“很少有观众提前离开,基本上都会看完全场。”甚至有几场演出,因为演出阵容中有来自天津的名家,天津以及河北其他城市的观众也专程到唐山大剧院观看演出。
借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东风,像四股弦、皮影戏、乐亭大鼓这样小而美的非遗项目,实现了在更广阔的平台进行活态传承发展。
助推三地文教旅发展
2022年7月,魏州大剧院与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签署运营协议,魏州大剧院加入保利剧院的京津冀“大家庭”,2023年2月6日正式开始演出。魏州大剧院是保利集团在县级地区运营的第一家剧院,也是目前惟一一家。剧院所在地魏县与城镇相比,文化市场发育相对滞后,因此在剧院的节目安排上以两大类为主:备受当地观众喜爱的戏曲和面向儿童的各类演出。去年,在京津冀区域事业部的协助下,剧院邀请到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中国杂技团、中国木偶艺术剧院、中国评剧院、北京京剧院、北京交响乐团、北京儿童艺术剧院、天津儿童艺术剧院等国内专业艺术院团来演出,并在魏州大剧院举办了首届“打开艺术之门”活动,开展艺术进校园等公益普及活动。
河北、天津的小朋友到北京参加“打开艺术之门”艺术之旅
而“打开艺术之门”正是保利院线的品牌项目,2023年暑假,其迎来了第30个年头,“打开艺术之门——暑期艺术节”也首次联合北京,天津,河北的唐山、衡水、保定、魏县等地文旅局,以保利院线为平台推出“艺术之旅”,独具匠心地设计了京津冀6个市县的文化旅游线路:北京红色文化之旅、天津杨柳青古镇之旅、河北衡水武强音乐小镇之旅、唐山非遗及美食之旅、保定学农研学之旅、魏县非遗之旅,融合了自然、人文、农耕、美食,让孩子们沉浸式感受美好中华的魅力。
来自魏县的韩盛宇参加了北京的红色文化之旅。韩盛宇的妈妈宋艳霞介绍,这次文化之旅是女儿第一次来到首都北京,让她没有想到的是,6岁的小朋友竟然能安安静静、专注地听完一场交响乐音乐会。这次听交响乐的经历也让韩盛宇与剧场有了更多连接,现在她成为了魏州大剧院的小小检票员,定期到剧院与工作人员一起检票,提醒观众不能将食品、饮料带入剧场。
魏县作为鸭梨之乡,每年春天都会举行梨花节。为了让2024年的梨花节能够吸引更多游客,当地政府通过魏州大剧院找到京津冀区域事业部,希望通过京津冀区域事业部整合区域内的文化、旅游资源,为魏县鸭梨打出更高的知名度。最近,徐坚经常和魏县文旅局的负责人一起开会、讨论,为当地的文旅发展出谋划策。在今年梨花节期间,魏州大剧院将推出一系列高品质的演出,希望通过演出吸引更多京津冀地区的观众来到魏县,推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在2023年底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的第二批省级文化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中,除了邯郸市魏县入选外,唐山、保定、衡水均有所辖县市入选。这些地区都有保利院线,京津冀区域事业部业务负责人刘昕表示,未来事业部还将继续发挥保利品牌影响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旅活动,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通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已经搭建起了京津冀区域文化交流平台。”徐坚说,“未来,我们将更好地整合三地文化资源,推出更丰富且满足三地人民群众需求的艺术展演和文化惠民活动,激活三地文化产业的互通互享,促进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不断推进和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纪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