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晚,戴梓伊独唱音乐会在河南艺术中心音乐厅举办。当晚,青年女高音戴梓伊带来了10首艺术歌曲和6首歌剧咏叹调,全方面展现了个人演唱实力和舞台魅力。现场观众们给予戴梓伊热烈的反馈,让她很是感动。
戴梓伊的父亲、歌唱家戴玉强用“阳光”“美好”来形容女儿和这场音乐会,“一切技巧、方法、舞台表现力都化成‘美好’两个字,带给大家一个阳光、美好的夜晚。”
“这更像是一场汇报演出”
3月8日是国际劳动妇女节,当天恰逢周五,全国各地剧院有大量演出同时举行。这其中,戴梓伊的首场个人音乐会备受关注,她的心态却很放松,“台下很多观众都是父亲音乐圈中的好朋友,他们很多人都是看着我长大的。这会让我觉得这场音乐会更像是一场汇报演出,我也想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给大家。”
音乐会由青年指挥家、钢琴家田光浩担任上半场的钢琴伴奏及下半场的指挥。男高音歌唱家薛皓垠则不仅担任助演嘉宾,还客串起了主持人。在他的介绍下,戴梓伊身着黑色礼服的登场,首先演唱了三首黄自的艺术歌曲《思乡》《春思曲》《玫瑰三愿》,无论是声音成熟度还是对歌曲情感的把握都恰到好处,然后是两首古诗词歌曲《钗头凤》《幽兰操》。戴梓伊表示,这些中国艺术歌曲都是自己在中国音乐学院附中时学习的曲目,“我很喜欢中国艺术歌曲,能感受到其中的艺术性。”
在中国艺术歌曲之后,她分别用法语、德语、意大利、西班牙语演唱了《爱之歌》《万灵节》《萦绕的旋律》《被禁止的音乐》四首艺术歌曲。戴梓伊介绍,“每一种语言的艺术歌曲我各选择一首最喜欢的,并且按照一快一慢的顺序搭配,让观众感受到不同情绪、不同语言作品的美。”上半场的最后,戴梓伊与薛皓垠合唱了《我爱这土地》,留学多年的她对这首歌曲的感触尤为深刻,演绎得真挚、动情,也为上半场带来一个小高潮。
音乐会下半场为西方经典歌剧片段,由河南交响乐团担任演奏。戴梓伊带来两首普契尼歌剧选段——《贾尼·斯基基》中的“我亲爱的爸爸”和《燕子》中的“多蕾塔做了什么美梦”,并与薛皓垠合唱了歌剧《卡门》中的二重唱“母亲的一封信”。
戴梓伊表示:“在国内的音乐会舞台上,应该选择观众比较熟悉的作品,《卡门》作为世界范围内上演率最高的歌剧是最适合的选择。”之后,她带来一首高难度的“啊,满园鲜花凋零”(选自歌剧《梦游女》)。去年,戴梓伊在英国巴克斯顿音乐节上出演了贝里尼歌剧《梦游女》中的女主角阿米娜,“我特意选择了阿米娜最著名的咏叹调。‘啊,满园鲜花凋零’前半部分是做梦,后半部分是梦醒,前后反差极大。”在这首作品的诠释中,戴梓伊明亮的高音、婉转的花腔都带给观众听觉上的享受。一曲终了,乐队仍未结束,台下就响起热烈的掌声。随后她带来歌剧《茶花女》中的“幸福的一天”和“永远自由”后,观众的掌声、欢呼迟迟未停,直到戴梓伊行礼并发言感谢大家,掌声才终止。
当晚,众多歌唱家、业内人士都到场观看演出。作为客串主持的薛皓垠询问:“台下有多少男高音?大家可以起立合唱《我的太阳》。”起初,只有不到五位男高音起立,随着乐团开始演奏,台下的歌声越来越响亮,不知不觉台下起立、高歌者已有二十多人,其中就有男高音歌唱家王泽南和盲人歌手杨光。曲毕,观众依然不尽兴,台上台下又共同合唱了《饮酒歌》。欢快美好的氛围已然让音乐会现场变成联欢会。
而在观众席上,戴玉强数次默默拭泪。音乐会后接连几天,社交媒体上都不断有人分享、转发戴梓伊的演唱视频。人们都不吝赞美之词,表达对她的喜爱和认可。
“我不怕别人拿我和父亲比较”
此次音乐会直播观看人数高达130万人次,单只是戴玉强女儿这一个“标签”就足够吸引眼球。戴玉强在国内家喻户晓,他的教学成果显著,学生中佼佼者众多。因此,他的女儿唱功如何,也成为很多观众走进剧院、点开直播的重要原因。而当晚戴梓伊的表现,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在很多亲子关系中,父亲的成就过高往往会成为孩子心中“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戴梓伊则表示,从小到大她从不怕别人拿自己和父亲去做比较。“时代不同、环境不同、性别也不同,没有什么可以比较的。”近期,在父女俩的一次同框直播中,戴玉强表示,“我这辈子最成功的作品就是我的女儿戴梓伊。”而当音乐会后,朋友和网友给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评价时,戴玉强满眼温情地说,“我早早就认可了女儿的成就,她真的很优秀。”薛皓垠也表示,“从戴梓伊的舞台表现来看,她已经是一位成熟、优秀的青年歌唱家了,实至名归。”
无论是戴梓伊的父母还是薛皓垠,都提到了戴梓伊身上的一个特质:朴素。母亲刘燕分享了女儿的两个小故事,“戴梓伊在附中读书时,我们每个月给她600元生活费,而她每个月还有剩余;在曼哈顿音乐学院读书时,她的同学中很多人都在校外租房,戴梓伊一直住在学校里,不想让我们多花钱。”大学期间,戴梓伊的奖学金已覆盖学费,研究生阶段拿到全额奖学金后,她更是自己承担了一切开销。戴梓伊的父母感慨,“女儿没有让我们操心过。”
“中了‘圈套’,但我现在很爱美声”
1996年,戴梓伊出生在北京。在家庭的影响下她喜欢唱歌,小学时就是合唱团成员。变声后,女高音的声音特质逐渐显现,她顺利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正式学习声乐。考大学时,戴梓伊最初想尝试报考伯克利音乐学院的流行演唱专业。父亲建议她应该先学习美声打好基础,如果本科毕业依然想要朝流行演唱方向发展,再做下一步打算。“结果,在曼哈顿音乐学院我越唱越喜欢美声,一发不可收拾。”戴梓伊笑称自己就这样“入了圈套”,“现在想来,美声确实比流行演唱在艺术生命上更长久,从中汲取到的艺术养分、人生感悟也更多。”
结束本科阶段的学习后,她报考了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戴梓伊介绍,“柯蒂斯音乐学院研究生部的课程全部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舞台实践能力而设计的,我们的每一门课程都是在舞台上进行。”在此期间,她演出了大量歌剧作品,这样的历练让她还未毕业就通过了苏黎世歌剧院青年歌剧人才培养计划的面试。
“我特别庆幸自己在2019年通过了苏黎世歌剧院的面试,得到了学习和工作的机会。”戴梓伊在苏黎世歌剧院一边学习,一边参与歌剧院日常演出。2020年9月,她正式签约苏黎世歌剧院。“全球疫情期间,苏黎世歌剧院几乎没有中断演出,更是没有耽误青年歌剧人才培养计划,整整两年,我一直是在高强度的学习和工作中度过。”戴梓伊表示,对青年歌剧演员来说,苏黎世歌剧院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平台,在这里,她作为主演之一参与了歌剧《勇敢的小裁缝》《奥德赛》的演出,“《勇敢的小裁缝》是剧院专门为儿童创排的歌剧,我们要一边演木偶戏,一边演唱。仅仅是学习怎样熟练地操控木偶就学了一个月。”在剧院全新版本的《奥德赛》中,戴梓伊需要在舞台上吊威亚,“悬在空中演唱和站在台上演唱是完全不同的感受,对气息的要求更高。”
目前,戴梓伊除了在德国汉诺威音乐学院读博,也在歌剧院的演出之余参与音乐会演出,“我不仅喜欢歌剧,也一直很喜欢艺术歌曲,希望自己可以多方面发展。”现在她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在学习之余参与更多演出,也希望未来能把自己的所学带回国内,把更多原汁原味的歌剧带给中国观众。
纪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