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专业本科招生该不该考“基础知识”?|争鸣
2024-04-02 13:29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近年来,一些专业音乐院校在本科招生简章中取消了“音乐学基础知识”(以下简称“基础”)的考试。而此前多年,这一科目一直是音乐学本科招生的必考内容。

在已经取消该项科目考试的院校中,有相关负责人对此进行了说明,其用意主要是通过减负来吸引更多考生报考音乐学专业。除去“小三门”“乐器演奏”一类的公共考试科目,音乐学本科招生考试的常设科目包括“基础”“音乐论文写作”“音乐作品听辨”“面试”等。在这些科目中,“基础”的考试内容一般包括中国传统音乐、中国音乐史和西方音乐史三个科目,主要题型包括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等。无论考生的记忆力有多么强大,面对内容繁多的知识点,想要拿到较高的分数,势必要进行反复的背诵,而背诵、记忆的过程对很多人来说无疑是痛苦的——背了忘、忘了背,这是常事。因此,取消该科目的考试的确完成了“减负”的初衷,同时,报考人数也相应地有所增加——笔者当年参加的某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招生考试,招生人数为15人的情况下,仅有51人报考。时至今日,报考人数早已过百。

纵使取消“基础”考试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起到了“减负”和“吸引考生报考”的双重功用,笔者依旧认为,这一做法有待商榷。

相较于大家普遍熟悉的作曲、演奏、演唱专业,大部分人对音乐学并不了解,不少人是在打算参加音乐艺考的时候才了解到这样一个偏重理论、注重文化课的专业。而“基础”包含了不少音乐学专业的主干课程,通过在备考阶段进行较为系统的学习和记忆,使考生能初步建立起对音乐学专业的认知,这对他们之后在大学阶段的学习无疑是很有帮助的。而且,如果在备考过程中发现自己对相关的音乐史等理论知识并不感兴趣,可以果断调整报考方向,以免考上之后再后悔——要知道在音乐学院中,大部分专业之间壁垒森严、“隔行如隔山”,很难像在综合类大学那般轻易转专业。取消“基础”的考试,使得不少学生误打误撞地学了音乐学,其结果是老师教着累,学生学着难。

我们看到,虽然一些院校在本科招生阶段取消了“基础”考试,但在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包含中西方音乐史在内的“基础”仍是音乐学专业的必考科目。在这一点上,各大院校的要求近乎一致。尽管“基础”是音乐学专业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但课上学习与应试答题是远不能同日而语的。如若没有本科备考阶段打下的基础记忆,学生很难在短期内将大量知识点记牢。不少音乐学专业的本科学生在考研中失利,正是因为基础知识没有考好。因为这一科目不像论文写作那般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回旋或发挥余地——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如若想真正从事音乐学研究相关工作,取得博士学位是基本要求。如果不能顺利考取硕士,何来博士一说?

取消“基础”考试,的确扩大了音乐院校选拔人才的空间,也让更多考生有机会进入梦寐以求的音乐学院。但由于近年音乐行业就业境况日益严峻,取消“基础”考试、降低考试难度,也就降低了音乐学院的准入门槛,岂非在为音乐行业内部近乎惨烈的内卷“添砖加瓦”呢?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毫无疑问,作为对专业音乐院校招考改革的一次尝试,取消“基础”考试的出发点是值得肯定的。但这一举措本身及其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认真、严肃地思考。不过,还有不少音乐学院的音乐学专业在本科招生中依旧保持着原有的考试科目,取消“基础”考试远未形成共识。

和一帆/文


作者:

音乐周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