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胸科创新大会”呼吸病学论坛成功举办
2022-11-09 17:42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11月5日下午,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主办的“首届胸科创新大会”呼吸病学论坛以线上直播的形式隆重召开。本次论坛旨在搭建呼吸疾病领域专家、同道交流学习的平台,共同探讨呼吸疾病的焦点和热点问题,总结探索解决问题的经验方法。

北京胸科医院工会主席张宗德为论坛致辞,他首先向参加论坛的专家、同道们表示热烈欢迎,并希望通过呼吸疾病领域专家学者们的创新理论、成果引领带动我国呼吸疾病在医疗、科研、预防等方面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大会特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孙永昌教授、解放军总医院解立新教授、中日友好医院林江涛教授担任大会主席,他们对“首届胸科创新大会”给予高度认可,并希望此次论坛能够为同道们带来一场无与伦比的学术盛宴。

论坛共分为四部分内容,主要围绕呼吸系统常见慢性气道疾病、肺病感染、间质性肺疾病、肺栓塞及呼吸系统危重症等方面进行学术交流,分享学术见解及研究成果。

第一部分由北京胸科医院叶寰教授主持,主要针对常见慢性气道疾病及肺部感染方面进行。孙永昌教授通过对近年来研究的总结,详述了2022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新进展,介绍了慢阻肺新定义及治疗方案。解立新教授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肺病感染特异与非特异性免疫,感染严重程度不同,可能与免疫记忆有关,肺部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对肺炎预防具有深远意义。此外,还介绍训练免疫机制,为感染新的治疗方向提供参考和依据。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疾病管理模式也在不断进步发展,林江涛教授与时俱进,针对互联网时代支气管哮喘管理模式的转变给出了指导和建议。

第二部分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卜小宁教授主持,围绕呼吸睡眠及职业性肺部疾病进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郭兮恒教授结合多导睡眠监测和呼吸力学等研究进展,对睡眠和睡眠呼吸疾病做了详细的介绍。吸烟给国人带来巨大的健康危害,中日友好医院肖丹教授详述了烟草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关系,吸烟对呼吸道免疫系统功能、肺部结构和肺功能均会造成损害,戒烟可明显降低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风险,并改善预后。尘肺病不容乐观,粉尘暴露可导致肺病多部位损伤。我国具有庞大的尘肺病人群,尘肺病治疗方面面临巨大挑战,针对此情况,北京胸科医院朱钧教授指出提高尘肺病的诊疗技术尤为重要,需要全方面、多层次综合治疗,对我国尘肺病的发展做了详细规划和说明,并对尘肺病诊疗体系的建设给出自己的见解。

第三部分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刘晓芳教授主持。各位专家学者对肺部感染、肺栓塞抗凝治疗进展及间质病诊断方面,结合最新指南及文献给予详细讲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曹照龙教授,对比中美欧三国指南在致病菌、危险因素、诊断方法及治疗等方面的异同,介绍了更适合国内国情的我国HAP/VAP诊治指南,详述2018中国指南制定经验抗菌治疗的核心原则,给出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及预防HAP/VAP核心建议。北京朝阳医院杨媛华教授讲授了肺栓塞治疗,指出基于危险分层的治疗策略,高危组肺栓塞选择再灌注治疗,其他分组主张抗凝治疗。结合2019ESC指南抗凝推荐,介绍了当前抗凝治疗方案,包括重叠治疗方案、转换治疗方案及口服单药治疗方案,并对抗凝治疗的出血风险做了详细评估。间质性肺病是呼吸系统中一大类疾病,北京协和医院徐作军教授从ILD概念新动向、诊断新动向和治疗新动向三个方面进行讲授,深入浅出,与时俱进。

第四部分由北京胸科医院朱钧教授主持,主要针对呼吸系统急危重症诊断及治疗策略方面进行学术交流。中日友好医院詹庆元教授介绍了急性呼吸衰竭的病因,指出目前病因诊断困难,给予诊断思路及合理检查手段,推动危重症由对“症”向对“因”转变,有望显著改善呼吸衰竭患者预后。随后大会执行主席,北京胸科医院叶寰教授介绍了肺结核合并ARDS时处理策略,详述此种情况下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主要包括通气模式选择、小潮气量通气策略、低平台压设置、最佳PEEP设置、允许性高碳酸血症、俯卧位通气等,并结合具体病例,讲授了ECMO对肺结核合并ARDS时治疗策略,对急危重症的救治提供有效措施。

北京胸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李晓北教授为本次论坛进行总结,他对专家、同道们的热情参与和精彩发言表示诚挚的感谢,希望专家学者们在今后亦能在临床、科研及教学等方面给予更多指导帮助,在学术平台上共同交流、共同进步、共同提升呼吸疾病医疗救治综合水平。


作者:

北京胸科医院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