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为患者按下心理“待机键”
2022-02-24 15:02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护士”……

此刻已经是晚上的22点,又一轮的值班高潮结束后,我刚刚在护士站坐下来,忽然听到有人在小声地喊我。我抬起头,13床的患者李叔叔(化名)正站在护士站外看着我。这个时间点应该是患者休息的时间,我担心他是不是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助,于是赶紧起身走到他的身边:“叔叔,您怎么了?哪里不舒服吗?”

他看着我,说:“护士,我睡不着。”他并没有像其他患者一样直接要助眠药物,这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一探究竟。

于是,我问他:“您是因为什么原因睡不着呢?”

“我这不是晚上12点还要输液么,每次睡到一半就被你们吵醒了,今天干脆不睡了,亢护士您能陪我聊聊天么?”

“好呀,我现在正好有空,咱们坐下来,我跟您聊一聊。”

坐下后,他的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我2006年就到咱们科室做治疗了,当时是因为被确诊为肺癌,后来在您科室主任的精心治疗和护士们的悉心照护下,生命已经延续了14个年头了。对了,2006年的时候您还没来这个科吧?”说话的同时我看到他的眼睛里满是自豪和满足。

因为戴着口罩他看不到我的表情,我赶紧用语言调节气氛:“嗯,我来医院的年头还没有您说的零头长呢。”

他的眼神露出笑意,但是很快又黯淡了下去。他指着自己的脖子有些沮丧地跟我说:“亢护士,最近我拍了张片子,医生说我气管里长了个瘤子,1mm还是1cm,您说它会是恶性的吗?”

我能听出他声音里的担忧,我说:“叔叔,片子不好断定是良性还是恶性的,可能还需要医生给您做气管镜取一小块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分析以后才能确诊。”

“对,医生也是这么说的。我下周二就要去做气管镜了。预约检查的时候,胸内科的护士把注意事项都对我讲清楚了。”

我接着问道:“那您之前做过气管镜吗?”

“我做过一次,第一次做的时候可紧张了,结果只难受了一小会儿,3、4分钟就做完了,那次结果是良性的。这次也不知道会是什么情况?”他顿了顿,接着说:“如果是恶性的,不知道手术能不能切除?我看现在还有微创手术、激光手术,不知道到时候能不能做?”

当李叔叔把他的内心世界向我打开之后,我明白了他焦虑的原因,我说:“叔叔,您之前做过一次气管镜,那么这次对您来说就不是什么难事了,有了上次的经验,您一定能配合得特别好。一个小小的支气管镜检查难不倒您,是吧?”

他说:“嗯,难不倒我,为了活下去我肯定会好好配合医生的。”

我接着说:“您看,14年来,大大小小的检查和治疗您肯定也做了不少吧,但是您一路都坚持下来了,您真棒!无论这次结果如何,您先安心地做完检查,这样您心里踏实了,我们作为医护人员也会全力陪同和帮助您。等检查结果出来后,咱们的医生一定会跟您沟通后续的治疗方案的。比起那些全身插满仪器和管线的患者您是非常幸运的!您身体内的健康细胞能与癌细胞共存这么久,您想您是有多了不起。我都不知道您是施了什么魔法治得了这些癌细胞呢!

他有点激动:“还是要继续保持良好的心态,慢慢来不能着急,医生会帮我解决身体问题的,仔细想想,我这14年也是赚到的。您说对吧?瞎担心也没有啥用。跟您唠叨完我心里舒服多了,时间不早了,我回病房了。晚上你们值夜班也挺辛苦的,您也休息一会儿吧。”

看着叔叔走向病房的身影,我不禁感叹:漫漫长夜对于失眠的肿瘤患者是多么煎熬。突然,我想起我们科的耳穴贴压对于失眠也有一定的效果。“话聊”加上耳穴贴压,也许对于焦虑失眠的李叔叔是个“双保险”。于是我赶紧叫住了李叔叔,“叔叔,您稍等。您之前贴过耳豆吗?”

他说:“之前化疗为了预防恶心呕吐,我贴过几次,感觉还可以。”

我说:“如果有一些耳穴,能帮助您进入睡眠,您愿意试一试吗?”

他说:“只要对我有好处的,我都非常乐意试一试。”

于是,我告知值班医生,医生根据李叔叔的个体情况,最终选取了神门、皮质下、交感、脑点、心五个穴位。

我一边给李叔叔贴耳豆,一边告知他相关注意事项。结束后我说,“叔叔,您按压耳穴的时候,您就把它想象成身体的待机键,慢慢地,身体就会进入待机(睡眠)状态了。

他有点被逗乐了,“那我今天就试试这些待机键到底灵不灵。谢谢您!”

等我再次去巡视病房的时候,看到叔叔已经安然入睡。

“倾听即治疗”,原来有点不理解,现在我第一次对它有了切实的感受。有时候身体不舒服更是心病,一番倾听和解闷儿或许比一片安眠药还管用。

在肿瘤医院工作,时常感受到肿瘤患者不仅在遭受疼痛、便秘、失眠、疲乏等多种症状的困扰,也在饱受焦虑、恐惧、痛苦等各种心理上的折磨。

中医上讲求“天人合一,身心合一”的整体观,我们科也把这种理念融入到了日常工作,除了日常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我们会定期在病房为患者进行科普讲堂,带去知识的同时减少患者未知的恐惧。每周一、三、五医护会带领患者一起练习八段锦,当大家都站在一起时,也许病魔不再那么可怕。耳穴贴压、穴位贴敷、中药热奄包、针灸、穴位按摩等,每一项中医技术在控制症状的同时,也在输出医护人员的关爱。给予患者生理上的康复和精神上的慰藉,也许这就是医学和医学的温度。

作者简介

中西医结合科暨老年肿瘤科 亢东琴

亢东琴,北京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暨老年肿瘤科护士,主管护师,肿瘤专科护士,护理硕士,从事肿瘤护理临床和科研工作。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7篇,曾获2019年度北大护理青年英才计划科研成果奖优秀论文一等奖,参编《肿瘤患者居家护理一本通》。热爱读书、写作,一直走在追逐真善美的路上。

医学人文点评

要缓解因为焦虑情绪引起的失眠,重要的是给他们提供帮助。对于肿瘤患者有时需要一些心理“安眠药”。作者通过一个稀松平常的夜班小插曲,护士通过细致的观察、专业的护理、幽默的对话,最终解决了困扰患者的“大难题”。

点评人:张赛娜

北京安定医院老年科护士长


作者:

北京医管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