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有温度”的针
2022-03-25 21:06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我今年49岁了,科里人都喊我“老战”了,我有着20年的护理经验,在护理这支队伍里面,已经不是“小鲜肉”了,但是刚到儿科时,半路出家的我,仿佛一切都归了零。印象最深刻的,还当属我那一“针”的故事。

这一天,当我推着治疗车刚走进病房,孩子正在家长的怀里拼命地哭闹着,为了进行治疗,我把孩子放在床上,到这时为止一切都还很顺利,但是就在我刚刚找到血管准备扎针时,孩子突然嗷嗷大哭起来,炸雷一样的哭声响彻病房,搅得我一下子慌乱了起来。

家长不忍心见孩子一直哭,着急地对我说:“护士,快扎吧!孩子闹得不行了!”我非常理解家长的心情,心想一定要速战速决,但是意外发生了,第一次扎穿了!受到刺激的孩子哭得更剧烈了,我清楚地听到家长在一旁不停地咂嘴,感受到她压抑着的不耐,我赶紧解释说:“别着急别着急,这针没扎上,还得再扎一针!”这话,也不知道是对家长说的,还是在对自己说的。

我仔细查看孩子的胳膊,只见孩子哭得满头大汗,浑身水洗一样,可能是末梢循环欠佳,这手和胳膊是没法扎了。此时家长开始催促我:“咋还找不着血管?你行不行啊?能不扎了吗……”我已经没有余力回答了,一心一意地继续寻找血管,终于在脚背上看到了血管,稳定了一下情绪,一针扎下去,马上见到了回血,太好了!可是幸福来得快去得也快,还没来得及固定, “咣”的一下,孩子的另一只小脚丫就把针踢了出来,我的心一下子跌到了谷底。一旁的家长看到这针又失败了,一把推开我,不等我站稳就开始大喊:“我说不扎了,你非得扎!这么半天也扎不上,左一针、右一针,你在这纳鞋底子呢,敢情不是你们家孩子!”轰的一下,我的大脑变得一片空白,耳边嗡嗡作响,全世界仿佛只剩下家长那双不停挥动的手和一张一合的嘴巴。

护士长和战艳给患儿做治疗

护士长闻声赶来,她一边轻轻安抚着孩子,一边麻利地“一针见血”,眼见着孩子不哭了,针还顺利扎上了,家长也慢慢平静下来。这一幕,看得我既开心,又沮丧。开心的是孩子的治疗顺利进行,沮丧的是自己作为工作多年的“老战”,竟然被一根小小的针打败了。护士长把拉我到了无人的角落,她说:“老战,我明白你的心情,儿科的操作难,就难在病人的不配合和你的不适应!你知道比扎不上针更难的是什么吗?”我摇摇头表达了内心的疑惑不解,她接着说:“你的这根针又冷又硬,扎下去更是疼的,孩子们要的不是冰冷、机械的操作者,而是一名像妈妈一样的护士!你要让这一针变得有爱和温度!”

这一刻,我仿佛感受到了什么,我重新开始思考,如何做一名出色的儿科护士,如何让我的每一项操作都带着爱和温度。

过去的我被一根针难住,现在的我却再也不会被小孩的穿刺难倒了,更是成为了小患儿们心中的护士妈妈!

战艳带领患儿做游戏、画画
战艳在与患儿及家属进行沟通

那一天,是凌晨3点多,我正带着新入科的护士王聪一起上夜班,这时一名高热的孩子需要输液,他的小手和小脚都冰凉冰凉的,血管仿佛都隐藏起来了,看不到也摸不着。王聪说,“战老师,这也太有难度了吧,咱们得扎几针才能成功啊?” 我仿佛又看到了当年那个需要护士长谆谆教诲的我,鼓励她说:“聪,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孩子,心里想的不能只有扎针,更不能一针又一针去试,我们要想办法解决问题,不要再给孩子增加痛苦!”我打来了温水,两人轮流给孩子泡手脚,不停地揉搓……5分钟后,终于在大隐静脉处穿刺成功!

战艳给患儿洗脚

不久前,王聪接到支援小汤山的任务,要承担回国人员中小朋友的抽血、采集咽拭子工作,“防护服、咽拭子、抽血”乘以“小朋友”后,原本常规的任务一下子变得非常具有挑战性!王聪没有令我们失望,她为了让这个看起来有些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大白”变得有爱和温度,便和同伴们连夜在防护服上画满了各种画,每天还会跟小朋友们一起折纸、画画、做游戏。轻松的氛围、鼓励的话语,面对亲切可爱的“大白”,小朋友们再也不害怕了打针了,甚至每天都期待着“暖心大白”的到来!

王聪支援小汤山

这就是我们和一根针的故事,这一根有温度的针,带给了每一位小朋友温暖,带给了每一名家长安心,带给了每一个同伴放心,这一根温暖的针,更代表着我们护理人的情怀,它充满了爱与责任,它更会在我们中间代代相传!

儿科病房 战艳

战艳,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儿科病房护师。从事护理工作23年,儿科工作8年。擅长小儿护理、神经护理。参编护理用书《癫痫患儿居家护理》。

医学人文点评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长眠在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的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也是人文医学最常引用的文字,在这篇文章中,我们能够体会到“老战”从一名儿科护理新兵到成为能够指导后辈前行带教老师的变化,更加难能可贵的是,我们看到了这种人文理念的传承和发展。一根针很小,护理人员对孩子的无限关心却蕴藏在这小小的针头中,也希望能够有更多人关注这些伟大的护士妈妈们。

点评人:卞大卫

首都儿科研究所医务处


来源 | 北京医管微信公众号

作者 | 宣武医院 战艳

编辑 | 薄梦嫄

实习生 | 霍鲁香


作者:

北京医管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