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小汤山方舱医院“重启”以来,医务人员以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使命,火速集结冲锋在前,全力做好隔离病例救治工作。今天,北京医管整理了近期坚守在「小汤山方舱医院」部分医务人员的故事,一起听听他们的心声。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支援小汤山方舱医院医疗队由43名队员组成,其中由王晓月带领的护理团队队员有32名。
大家来自不同的科室,都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始终奋战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队员们用专业、精细的护理,在小汤山方舱医院抗疫前线,绽放用爱心浇灌的生命之花。
在来到小汤山方舱医院之前,很多队员没有进过传染病房,并且对医院的布局不熟悉。为了能顺利完成任务并保障防疫安全,每名队员都全心投入。经过一轮一轮的培训和不断练习穿脱隔离衣的操作,在进入方舱医院之前,大家已经从能力和思想上做好了奋战的准备。此外,专门成立文娱组、生活组、宣传组和培训组,在保障完成任务的同时,照顾好队员们的饮食起居和心理健康。
自5月7日进驻小汤山方舱医院以来,护理团队积极投入开舱、关舱的筹备和收尾工作中。在查对方舱内标识的正确性、清点配备足量物资、普及方舱内环境路线和消防通道位置、布置一脱和二脱间环境、确定更换垃圾袋和捞取护目镜的流程等方面,都开展了大量工作。
保证“医疗安全和数据安全”是方舱医院工作的重点。在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下,医疗与护理团队并肩作战,为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痛风、鼻出血等基础疾病患者提供专科健康服务。同时,护理团队进行着采集患者各项健康信息的工作,护士们每天井然有序,按时按点、保质保量地完成核酸检测和健康监测。迎接患者入院,协助患者办理解离手续,为患者发放药品,了解患者的健康和生活需求,及时为他们提供帮助,护士们都以亲切、热情的态度去照顾着入住方舱医院的每一个人。
入舱前,感控专员护士们协助每一位进舱人员穿戴隔离防护用品,进行从头到脚仔细地检查,为他们写上名字,保证每个人进舱都穿戴规范。在一脱和二脱间,摄像头的背后总有他们,紧盯队员们脱下防护服的每个步骤,关注着每一个细节,并及时指出问题。点点滴滴,他们为整个团队的安全保驾护航,守护着方舱医院的安全底线。
物资管理也是护理团队工作的一方面,看似只是清点、收发的工作,却不能有丝毫马虎。在工作中,每天防护及消毒用品的消耗量很大,而且为了能够随时取用,在很多地方都有放置。因此必须统筹好物资的使用情况,及时补充,才能保证好日常工作的流畅运行。大家都仔细地交接着用物。
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在为顺畅开展工作而努力着。有些人为了安排好第二天的流程,在保证完成当班任务的情况下,减少大家在污染区的工作时间,开会讨论到深夜;有些人为了方便大家记录健康数据和交接班的内容,制作了各种便捷的工作表格;有些人为了解决面临的问题,积极思考,听取其他隔离单元的经验,献言献策。大家都踏实肯干,时常劝慰队友保重身体,可轮到自己时,却又不由自主地想为这场战“疫”多付出一些。
爱是那星星之火,每个人都添加燃料,那这团火将生生不息。对于患者,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为一家人安排同一房间,给疗养的小朋友送去精美的礼物,为即将中、高考的考生安排单间方便他们复习迎考。从患者口中,听到最多的就是:“谢谢你们”。在团队里,若遇到困难,总有人伸出援手。在进舱工作之前,大家总相互叮嘱着:“安全最重要,一有不舒服立刻出来,我上!”北京佑安医院的老师们也一直给予帮助和关心,用他们丰富的经验,让大家更好地完成任务。就是这样一个又一个温暖的爱心凝聚在一起,构建成了创造勇气的力量。
在疫情之下,白衣着身,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为打赢疫情保卫战贡献力量。在卫生事业上,将保持这份勇气和热忱,用心守护生命之灯的闪耀。
宣武医院
来自宣武医院的陈丽鸥等一行14人于5月22日开启了小汤山方舱医院的驰援任务。陈丽鸥主要负责在运行指挥部承担感控专员的日常指控和与医院的联络专员工作。
宣武医院医护团队进驻小汤山方舱医院第二隔离单元,与首都儿科研究所和儿童医院团队完成交接,全面接管140张床位的临床工作。
为期3天的培训是紧张的,考核是严格的,任务是艰巨的,大家一丝不苟,信心满满。
5月24日,第一批医护人员进舱熟悉环境。陈丽鸥说,“虽然我不能进入红区,解决临床问题,但我能从指挥部的监控点位中捕捉到战友们的身影”,有刚一进舱就凭着拥有外科经验给小患者处理甲沟炎的曹磊医生;有正在输入检验数据的关云谦的身影;有为患者测量体征的汝荣荣……大家都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地做着作为医务工作者所应该承担的职责。
“当他们小心脱防下防护服的那一刻汗水浸透了刷手衣,但依旧动作标准地完成摘除口罩帽子的那一瞬间,我为战友感到自豪骄傲。”
窗外落日应余辉,晨曦迎初露,做好实时的监控给予快速的指导,做好外围的保证,愿舱内的小伙伴在里面更加的踏实与安心。
北京儿童医院
王凯,是小汤山方舱医院北京儿童医院医疗队的一员。一个月前,他与医疗队的其他26名队员一起火速集结、迅速出发,即刻奔赴小汤山方舱医院抗疫一线。在极为有限的时间内,有条不紊地完成了准备工作和防护培训,随后便作为一名医生与队员们在第二隔离单元(方舱5号楼)并肩作战,全身心地投入和坚守在抗疫工作最前沿。
作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在保障儿童健康、提供高质量儿科诊疗和护理服务方面,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国家队”。儿童医院医疗队与首都儿科研究所医疗队、其他兄弟单位的队员们一起,承担了方舱医院绝大部分儿童的医学观察工作,尽自己所能去为每一个孩子提供温暖和关怀。
在小汤山方舱医院,尽量安排孩子与家人同住,减少他们对隔离环境的恐慌;医生每日面诊时,耐心与家长解释孩子情况,缓解忧虑;心灵手巧的护士小姐姐们会利用下班时间绘制精美的卡通形象赠予小朋友们,通过增加人文互动鼓励小朋友们保持心态乐观开朗;指挥部的老师们会帮助中高考的学生协调复习资料,准备安静的备考环境,并送上及第登科的美好祝愿。
在这里,隔离人员有任何生活困扰或病情变化,都可以24小时与医护沟通,并得到妥善解决。笺短情长,写不尽的是儿医人的爱心和耐心,说不完的是儿医人的责任和担当。
在这场至关重要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医护人员和隔离人员是并肩作战的伙伴。炎炎烈日下,遮不住的是儿医人义无反顾的守护,即便身上汗水湿透,也决不后退;暑气难耐时,挡不住的是儿医人毫不畏惧的执着,纵使口罩凹痕深陷,也要奋勇冲锋。
经过四周的坚守,王凯已作为第二批轮换队员撤出第二隔离单元,回首这段意义非凡的支援经历,忘不掉的是小汤山方舱医院这块决战之地,拆不散的是我们和兄弟单位一起组建的决胜之师!
党旗所指便是心之所向,白衣蓝衫下的他们不怕苦、不畏难,作风严谨又饱含温情。
北京回龙观医院
刘书红,是小汤山方舱医院北京回龙观医院医疗队的一员。5月30日入舱前培训时,培训老师就曾说,新冠阳性隔离人员的筛查分级工作已由小汤山方舱医院接手,因此近期工作量会加大。回龙观医院医务处梁伟业处长也多次嘱咐道,要做好隔离人员筛查工作,在保证完成任务的基础上,也要做好个人防护,操作一定要规范。
6月1日正式进舱后,第二隔离单元护理组长牛晓娜非常重视隔离人员的筛查工作,交班时告诉大家尽快熟悉新病人入院流程,做好每一步时间节点统筹工作,安排专人先负责此项工作,再分别培训其地班组人员。
由于之前认真学习和研究了筛查人员接诊流程,所以实操起来比较得心应手,胸有成竹。但是细节性的问题第一次还是不太熟练,如进入CT 室大门后左转还是右转,采血室内有3台电脑,哪台电脑有二维码,哪台电脑能打印化验粘贴条等等。
所以刘书红想了一个办法,她把CT室内的大体结构和走位都拍好照片,及时发到护理群内,提醒大家注意。同时把每一步操作的时间节点也都记录下来。为了效率更高,他们不断分析改进、不断总结,精益求精,比如是否需要提前通知CT室;先带患者扫码还是先测量生命体征;需要带哪些物品去CT室等等。经过我们不断完善,隔离人员筛查工作效率大大提升,从收治一名患者大约50分钟的时间缩短到了25分钟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刘书红给大家总结了一个小口诀,得到了护理组长和同事的大力夸赞和认可。“一通、二带、三问、四做”,一通,通知CT室提前做好准备;二带,携带消毒喷壶和手机;三问,询问患者近2日内有无做过CT、本地医保还是外地医保、疫苗接种情况;四做,扫码分床、测量生命体征、拍CT、抽血,最后根据隔离人员CT结果判定去向。
细心的刘书红在工作中还总结了一些注意事项,比如,在电脑上核对好是否是本单元的二维码;去时无需带手台,距离太远无信号;测体温之前检查是否改到36°C以下时进行,因目前气温较高,处于备用状态的体温计会自动升温。她说,“希望这些小贴士能给其他小伙伴提供一些帮助,有效地节省大家的时间。”
在彻底清零前,小汤山方舱医院将继续坚持严字当头、慎终如始、乘胜追击,巩固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坚定推进动态清零行动,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筑牢首都疫情防控的安全屏障。
图文 | 小汤山方舱医院宣传工作组
编辑 | 薄梦嫄